[心得] 103年律师上榜心得

楼主: cristojr (cristojr)   2015-01-07 20:42:32
一、动机
  有幸榜上有名,为感谢神明保佑,有些感想欲分享给有需要的考生,然在进入后文之
前,请容许笔者稍加说明以节省阅者的时间,即本篇适用于与笔者同性质之考生,亦即在
(专)职、工作负担不轻、未组读书会、未至补习班补全、单科班,但有上单堂讲座及除补
习班讲座整理之资料外未另阅读期刊论文者,故如非属此性质之考生,请毅然跳文,另行
挑选对己有帮助的心得文,又因笔者准备精度与强度远逊于板上强者大大,故选于强者分
享心得后始为po文。
二、心态之建立
  笔者以为非全职考生因有工作上事务须处理(干扰?),无法全力准备考试,故心态之
建立十分重要,所谓的心态,以前辈所言,即为不要轻易放弃,换言之,因此种考生常遇
到须先处理工作甚或工作繁重到压缩读书时间之情形,故很容易下班回家后,在经历上班
之体力消耗及眼见读书实况与计画渐行渐远下,身心俱疲后便自暴自弃,此时即甚赖简短
有力的警语来提振自己,如前述的不要轻易放弃、或安西教练现在认输一切就结束了的名
言。再者,无须过于依赖补习或认未补习即与榜无缘,补习班当然能节省准备考试(尤其
是台湾司法考试)资料的时间,但重点还是自己要能消化,若只是拿了一堆资料回家,无
时间吸收,等于白花时间与金钱,况相信从小到大,都有人告诉我们,只听过没补习上榜
的,没听过光靠补习上榜的,故应以最有助于己的方式准备应战为宜。
三、一试准备方法
  (一)、笔者以新制一试题型为基准准备一试,即新制一试可略分为法条题及旧制申论
题转化型,准备前者须阅读法条,无法偷懒,如工作在身准备时间有限者,至少要看商事
法此种技术性较重法科或国私、强执此种法条数较少法科之法条,而看法条之时机,可在
准备二试阅读重要法条时一并稍为浏览周边法条,而全面看法条则至专为准备一试之时间
(可行时间为一试前一个月)再为进行;后者多为旧制考点由申论题问法转为附选项之选择
题考法,则于准备二试同时进行即可。
  (二)、阅读书籍上,可分为单科书、总复习书及考古题解答,笔者浅见认为非全职考
生至少要做到检讨考古题,盖前述两者固对准备一试较为全面,然笔者略为翻阅坊间前两
者相关书籍后,稍感书内所附练习题多偏向法条记忆,功能在协助考生稳固法条内容,然
与律司ㄧ试试题考法略有差别,即律司ㄧ试试题纵为法条题亦非如他种国考考科之选择题
仅单纯测验法条内容,而系拐弯抹角问法不干不脆,较难一眼即知所考法条,且新制实施
至今,累积之题数已成十上百,新制实施当时练习题数不足或无题可练之顾虑已不复存在
,故时间有限下,应以阅读较能熟悉一试试题考法之实际出现于考卷的考古题为佳。
四、二试准备方法
  (一)、书籍之选择:
     正如前言所云,笔者碍于工作,准备精度及强度远不如板上大大,故于此不拟
列书单以免自惭形愧,有需要者请另行参酌板上强者大大心得文。笔者以为准备二试之书
籍可概分为教科书、补习班用书及解题书(含全考古题,下述同),前两者优劣互见,教科
书优点在内容全面、叙述完整,纵因作者研究兴趣或自定之写作方向而未能涵盖考试考点
,仍有助于基本观念之建立,缺点则为未能去芜(非考试重点)存菁及偏向一家之言;反之
,补习班用书则擅长广纳各家学说,但去头截尾之结果,就不易了解争议之由来、如何导
出解决方法或前后章节关联之所在,简言之将流于背诵,不利应付现行律司考试愈见灵活
之出题方式,笔者以为虽因现行律司考试题数及时间增多加长之关系,且亦确有强者凭阅
读教科书而金榜题名,故准备考试上内容全面之教科书重要性似渐提升,然笔者仍建议非
全职考生在前述二者选择上,以补习班用书为佳,盖补习班用书内容亦因应考试而日渐完
整,章节之选择不致删减过度,且若有叙述不完整处,可再另行参阅教科书。
     择定教科或补习班用书后,是否须同时搭配解题书,笔者以为能于各科一书一
解题书固甚为佳,然有工作在身之考生,退而求其次,应各科至少有一本解题书,换言之
,阅读解题书应先于择一后之教科书或补习班用书,盖解题书始能了解平铺直叙之书本内
容换成问题时将呈现何风貌,及因应新制已多为题中分小题之出题方式下,熟悉贯穿不同
章节之考题。
     再提醒的是决定考前会唸的书较打底用的书为重要,前者不论是前述三类书何
类,系大家耳孰能详一本书主义下之ㄧ本书,是要将所读资料集中的一本书,据前辈所言
,考前念的东西印象最深刻,而考试逼近、时间越见紧凑时,要读的东西不宜散见各处,
否则在时间压力及散见各处致复习不顺手下,结果将是手忙脚乱,白白浪费了最关键的考
前时间。
  (二)、读书计画之拟定
     读书计画人人会作,重点在贯彻执行,而在职考生最不易做到的就是贯彻读书
计画,故与其说明读书计画如何分时分段分量,不如提供上位概念供阅者参考,即衔接前
言,不要在乎单日所读量之多寡,而是坚持每天都念,就算只有念一点也好,也就是不要
放弃,再者,不宜集中审理,要尽量让自己接触每一科的频率提高,才不致每一段期间的
印象皆仅集中数科,否则考试时记忆之留存未及于各科,将不利取分并与考试是以计算各
科整体分数为录取标准之方式背道而驰。
  (三)、笔记之制作
     是否须制作笔记见仁见智,笔者认为以制作为佳,盖有助快速复习及便利考试
应答。首先,笔记类型可略分为全面型笔记及书本型笔记,前者指另将书本内容逐页及所
蒐集之资料编成笔记,优点在钜细靡遗,重点皆经亲手书写或缮打,印象较为深刻,缺点
则为耗时;反之,后者则以考前会唸的书本为基础,将所念之资料集中至该书上,优点在
较为省时,缺点则为外观仍嫌笨重,笔者以为在职考生之时间有限,以后者为宜。再者,
笔记制作之内容应符合笔记之目的,即篇幅以适合快速复习及考试应答能写出之分量为准
,因为对考生而言,最理想之状态为作答时能全面复制笔记内容,此时心理负担减轻,有
助提升他题思考及应答之成果。三者,制作笔记之时机究应整科唸完或边念边制作?笔者
以为以效率为决定因素,倘边念边制作不致挂一漏万,如前后章节无法连贯,前章节制作
后,念到后章节时须另行大幅度调整前所制作笔记之内容者,以边念边制作为宜。
  (三)、题目之练习
     相信题目练习之重要性,阅者已了然于胸,笔者不拟赘述,在此想说的是于在
职考生工作挤压读书时间及现今律司考试资料繁多下,如何协调阅读资料及练习题目时间
,笔者试以国高中时代练习数学题目之方式为例,分练习律司考试题目为单看题目、拟大
纲及实际依考试时间作答三种,前者属神人等级大大专用,就好似求学过程中,就是有同
学能只看题目甚至例题,就能获高分,后者最与阅读资料时间冲突,但最具临场效果且最
易发现临场时可能发生之问题并先予调整,中者折衷于前后者,拙见以为在职考生因前数
次提及之时间问题,至少要做到中者。
  (四)、复习之次数
     此点相信同为在职考生痛心之处,盖读书计画与复习次数有关,惟在职考生既
受工作影响,不易照单执行读书计画,自亦难达理想复习次数,依笔者亲身之经历,仅能
建议在不放弃之前提下尽力而为,能看多少遍就看多少遍。
  (五)、考选部网站之浏览(代结语)
     近来律司考试制度不论考试科目、题型、阅卷方式及录取标准皆更动频繁,对
考生而言,实已因变动过巨而生不安,笔者常以为考生是极为弱势之族群,全职参与考试
之次数与职场竞争力成反比,在职考生又易因工作陷入应考之无限轮回,此两种考生又同
受纵平行双阅但仍未公开参考答案及给分标准故仍为黑箱作业之阅卷方式摧残,可谓双重
煎熬,现另增考制变动之不确定因素,可想而知考生处境如雪上加霜,在提供笔者备考感
想之末,想提醒有缘看至最末之阅者,掌握考试最新讯息有利提早调整准备方向,故不常
至补习班走动者,可养成浏览考选部网站之习惯以了解考制变动之处。最后,希望劣者此
篇感想能对同性质之考生大大有所帮助,早日金榜题名,则劣者即能回报板上大大分享心
得及神明保佑之恩情于万一,谢谢。
    [心得] 考试、上榜、落榜、读书...等心得文。
        发表心得文为分享之用,除作者主动赠书、提供笔记外,
        不得要求上榜者赠送书籍、提供笔记等不正邀约,
        违者依照版规处置。
作者: TheGiver (记忆传承人)   2015-01-07 20:55:00
作者: tttggg (古意)   2015-01-07 20:56:00
推!!纲举目张,井然有序.
作者: pretty770204 (小艾)   2015-01-07 21:01:00
推,蒿目汝所发之文,汝果确有金榜题名之实
作者: hellohsing (不懈)   2015-01-07 22:24:00
感谢分享
作者: silence1628 (莉透乃)   2015-01-07 22:31:00
感谢分享
作者: ROXANNA   2015-01-07 22:48:00
你是sink吧?
作者: tsaon   2015-01-07 22:54:00
感谢分享 受益良多
作者: pcfrey168   2015-01-08 02:51:00
作者: xiouming (..)   2015-01-08 08:59:00
作者: doublecross (南阿里)   2015-01-08 10:07:00
推推
作者: tcmthu66 (北欧海盗)   2015-01-08 12:52:00
作者: fisher790722 (闲晃果子狸)   2015-01-08 13:12:00
推,笔者国文分数应该很高XD
作者: kiriya (kiriya)   2015-01-08 15:22:00
感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