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国立大学文学系,102年毕业。决定投入国考是在大四上决定的,报名志光的
视讯班课程。因为本身是客家人,对客家相关考科很有兴趣,因此选择报考这
项名额也很少的类科。以下心得着重在四等的考科准备,因为102年地特没开
三等的缺啊(泪)
【历年成绩】
102年普考 102年高考 102年地特
国文(申46 测20) 63分 国文(申44 测14) 58分 国文(申43 测20) 63分
行政学 92分 行政学(申32 测42) 74分 行政学 90分
行政法 88分 行政法(申39 测42) 81分 行政法 88分
法学 76分 法学 44分 法学 86分
客家历史与文化 30分 客家历史与文化 34分 客家历史与文化 72分
客家政治与经济 73分 客家政治与经济 41分 客家政治与经济 84分
社会学 48分
公策 18分
总成绩70.33(排名18) 总成绩49.67(未排名) 总成绩80.50(排名1)
录取标准74.17 录取标准66分 录取标准75.83
【各科准备心得】
(一)国文:
主要是背公文格式,剩下的吃老本。结果每次作文和公文考出来的分数
也都起起伏伏。
(二)法绪:
宪法是林强老师,法绪是程怡老师。因为不习惯林强的教法,所以宪法
是自己啃书;程怡老师虽然讲话速度偏快,但我喜欢这种有节奏感的教
学风格。法绪这科的重点是宪法,剩下的就是考前一两个月写考古题,
练习题感。
(三)行政学:
师资是陈真老师,我上一两堂课后才习惯他的上课风格和讲话逻辑,是
一位很用心的老师。行政学因为内容庞杂,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念这科
,等我念到第四遍时,我才着手写简单的架构,因为架构、大标有了,
只要看到那些关键字就可以想到细节内容。
(四)行政法:
师资是林叶老师,他是一位很年轻又很认真的老师,虽然我一刚开始极
度无法适应老师的教法,因为林叶老师的教法对初学者来说是有难度的
。但到后来,很谢谢老师一开始就教申论题的三段式写法,对于行政法
的逻辑更能掌控。行政法我是一边搭配老师的体系表和课本一起阅读,
重要法条一定不能忘记。但每次考试行政法总是比行政学低QQ
(五)客家历史与文化&客家政治与经济:
师资是黄彦勋老师,上课教材是他自编的讲义,但我上了五堂课后,决
定去图书馆找相关书籍自己念,因为老师的教法我不能适应。这两科要
一起搭配着念,我都会先精读一个章节,再读第二遍,第二遍的时候就
会边念边做笔记。另外我的笔记是主题式的,例如客家人的迁徙、客家
妇女形象的转变、客家人的宗教信仰…等,我自己觉得这样子的方式在
我看到关键字时会比较容易寻找到我要的资料。
这两科要多阅读相关书籍,或是去客委会网站看看最新的政策,另外交
大客家文化学院和中央客家学院也可以下载考古题还有订阅电子报,读
书读累时可以看一下。在考前差不多两个月时,我把客家研究所的考题
还有历届考题全部印下来,逼自己每一题都要写(相似的题型写过两遍后
就会跳过),不会的题目,我会去找一些期刊和博硕士论文看看有没有相
关的内容。大量写考古题的目的是让自己熟悉答题架构,且写越多对整
个架构和内容会越清楚。
*书单—客家蓝布衫油纸伞/戴宝村
台湾客家研究概论/徐正光
台湾客家族群政治与政策/施正锋
台湾客家地图/邱彦贵、吴中杰
徘徊于族群与现实之间/徐正光
【心路历程】
当初决定报志光视讯而不是面授班是因为我想自己调配时间,但大四上报名后
也没有好好逼自己去看补带,因此我的课程结束是在六月毕业前两个月才看完
,所以大家如果自制力不好真的不要选择视讯班,不然真的会很惨。
我每天念书的时间大约是8到10小时,早中晚平均分配各念一科,在考前两个
月开始写题目和练习申论题的拟答。每个星期会休息一天,让自己放松一下。
准备过国考的人都知道,有时候念书会念到很无力,而且不知道未来在哪的感
觉真的很恐怖,但是只要想到一定有其他人比自己还要认真,比自己还要辛苦
的半工半读准备考试,就会再拿起书继续念。另外家人的支持很重要,很谢谢
我爸妈愿意让我全职在家拼国考,也谢谢身边的朋友接受我在考试期间不出门
的状态,还有男朋友每天帮我加油。最后,考试的那几天我告诉我自己,要写
到钟响的那一刻,尽全力的把会写的写上,剩下的就交给运气!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金榜题名,加油!
PS:如果有意要考客家事务行政的朋友需要笔记的话,可以寄站内信给我,我
可以贡献我的笔记给大家看,虽然内容没有很丰富啦!需要的人请于站内
信中附上姓名和电子信箱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