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英国【三十】伦敦塔-珍宝馆

楼主: polesirius (ff)   2025-01-21 10:18:24
图文网志版: https://sirius99.com/?p=28190
(造访时间:2023年)
行程推移至第七天,上午的目标是观光客都会来的“伦敦塔”(London Tower),虽
称作塔,其实是好几座塔构成的建筑群,也是中世纪时的王宫,比“白金汉宫”、“温莎
城堡”都还要古远得多。它跟“西敏寺”一样,随时都爆满,网络皆建议开门前就去排队
。但拼了一星期,身为阿伯已有点累,早餐便吃得很不积极,吞完还瘫著滑一阵手机才启
程。
坐着地铁从“Tower Hill”出来,站外能看到一堵残墙,这可是难得留存的城池遗迹
,记印此地还被环墙包围的日子。从文献看,伦敦早在古罗马时代便有了雏型,大伙熟悉
的称呼,也是由当年的“Londinium”转化而来。城池依傍“泰晤士河”,往西经过“圣
保罗座堂”到“圣殿关”,而我眼前的是东墙的一部分,朝南会接连至“伦敦塔”。现今
风景自然两样了,大马路纵横切分,奇形大楼各处窜立,好在身为防御要塞的“伦敦塔”
仍坚持着,以“白塔”为核心,外墙叠层扩延,等待游人参访。
揣想着过往,我在环视中行去,照原先的计画,是先循着河岸,到“伦敦塔桥”那拍
几张照再折回,哪知还未到河,望见的景象就让我心一惊,提早来排队的人也太多了吧,
而且还有大群大群的团客不断集结,于是“伦敦塔桥”只能先搁著了,以滑溜蛇步卡进某
个大团前。
等待之际,我盯望着已被杂草占领的护城河跟浑圆门塔“Byward Tower”,草间可见
猛狮雕塑,它们为金属网结构。也不知是用什么手法塑形,维妙维肖。初看雕塑会让人疑
惑,是想串联与猛兽共生的蛮荒时代吗?但它们其实意指在此委屈居留过的生命,由于早
年不少王国拿动物当伴手礼,除了狮豹,连北极熊、非洲象都有,久而久之就演化出供贵
族观赏的动物园。城池区块狭小,牠们居住环境可想而知不好,折损率颇高,一直要到十
九世纪,才有设备较完善的“伦敦动物园”可供安身。
发呆一阵,待戴着平顶礼帽,身穿红纹蓝衣的“Yeomen Warders”与卫兵们穿了过去
,像是去作开门仪式,终于能进场了。然排队这事不是过了大门就了,里头的“珍宝馆”
(Jewel House)是另个大魔王,于是按照前人的提点,一进去就往北侧冲。
“珍宝馆”顾名思义,收藏的是王室历年的珍品,早前位于“白塔”南侧,后来迁至
“Wakefield Tower”跟东北角的“马丁塔”,近代为了容纳爆多的游客又挪到本为兵营
的“Waterloo Block”。其双塔并立,钟座于高处前探,与“白塔”互争风华,门前铁栏
迂迂回回,意味大排长龙是常态。好在我战术正确,没头香也是第一梯队,不用排就进了

“珍宝馆”的头牌自然是王冠们,古早曾流传了一套“忏悔者爱德华”的冠冕首饰作
传承,可惜到了十七世纪遭逢所谓的“内战”(English Civil War),几乎都毁了。内
战也被称作“清教徒革命”(Puritan Revolution),一方为保王派,另边是以清教徒为
多数的议会派。当时的“查理一世”笃信君权神授,胡乱征税,还为此解散抗议他的议会
。同时也因倾向能以贵气仪式彰显其地位的天主教,迫害英格兰的清教徒跟苏格兰的长老
教会,导致后者开了“内战”第一炮。
在没有议会势力支援下,国王军被打得灰头土脸,割地赔款,“查理一世”也不得不
再召开议会,然他哪可能对既得权力放手,不想签条款又以武力逮捕议员失败后,干脆跑
到外地跟议会宣战。战事一开始国王军还挺威风,不过当“克伦威尔”带领的“新模范军
”组织起来,便兵败如山倒,最后被抓起来砍头,属于王家的那些珍宝不是被刻意毁坏,
就是熔了卖了充实国库。所以早年“忏悔者爱德华”遗留的到底长何样,也没人知晓了,
目前存留的多是后来“查理二世”的再制。
说到此也满吊诡,不知是人民观念根深蒂固,抑或自命为护国公的“克伦威尔”太独
裁,即便推翻了王室,成立“英格兰共和国”,想大刀阔斧作改革,政体却只维持十一年
,于他死后翻了盘。流亡的“查理二世”被议会迎回,“克伦威尔”被从“西敏寺”掘出
,头颅游街,尸身另弃。加冕用具再次以高规格打造,仿佛之前对王室专横铺张的抗争只
是场梦。
相关历史虽血泪斑斑,辉光烁耀的王冠仍自带魔力,让进场游客不由自主凑去围观,
馆方也特别在柜外设了输送带,免得大家死赖著,让后头的人苦苦等候。这之中最重要的
是重制版的“圣爱德华王冠”,紫色天鹅绒帽的外框以纯金打造,四道拱弧在中央交错为
十字架,各色珠宝镶饰,也因此相当重。好在此冠只于加冕仪式作作样子,还有另个较轻
的“帝国王冠”可在典礼后的游街、议会开幕、及其余重大场合配戴。
尽管这顶非金质,由于碎钻满满,反而更加耀目,镶嵌物亦非凡品,顶部那颗蓝宝石
,据信是从“忏悔者爱德华”的戒指取出。冠缘中央的来自世界最大的钻石“库里南”,
其原钻高达三千克拉,精工切分为九,最大的“库里南一号”仍有五百克拉,王冠上的则
是三百克拉的二号。叠衬于二号之上的亦有名气,为“黑太子红宝石”,源自十三世纪的
“黑太子爱德华”,虽非真的红宝,只是尖晶石,血艳的颜色依旧勾人目光。
展柜里尚有其他相似冠冕,很容易让人花了眼,这是因为新王不免有自我想法,加冕
冠是传承无法动,“帝国王冠”就因此有了好几版。看似皆耀光闪闪其实是障眼法,贵的
宝石早集中于新品,替补于旧冠的虽为便宜货,欺瞒我们这些平民眼已绰绰有余。
至于“库里南一号”,它被镶在“十字架君主权杖”顶端,以十字架与心型勾边框饰
,权杖底部另衬有复杂的搪瓷设计。成套的“君主宝球”同为重要物事,重达一公斤的金
球有珠钻拼组至顶部的十字架,象征世界臣服于基督,将这两者交付给新王是仪式的一环
。在这一刻,新王也会身穿加冕袍,前几天我在“白金汉宫”看到的是典礼完游行用的紫
袍,这套明显规格更高,礼服、披肩、帝国长袍全缠上金线缝制,显得辉烁。袍身绣纹相
对复杂,开漫着代表英格兰、苏格兰、威尔斯、爱尔兰的玫瑰、蓟花、韭葱跟三叶草。
若在早年,或许这不知已几公斤的负重还得外加配剑吧,“内战”之后残遗的四样,
便有三样是剑。根据记载,十二世纪“狮心理查”的加冕游行便带了这三把,象征当时统
领的英格兰、安茹与诺曼第。之后意义有了转变,锐利的两把代表天界和俗世的正义,未
开锋的为慈悲。这些古物老实说朴拙地挺不显眼,反倒后制的“祭品之剑”比较华丽,剑
鞘剑柄满满珠钻,拼组为成员国花草,锋刃还有鎏金纹路。
第四样古物是加冕金匙,手柄攀著精微的藤卷雕纹,相搭的金瓶年代虽晚了五百,据
说仍仿照被销毁前的样式,大鹰展翅。使用时从喙部倒出圣油,以匙装盛,涂于新王手胸
头。大主教祝圣完,才进行前述的穿袍、持宝珠与杖,然后加冕。
此外若王已有配偶,还会接续王后的仪式,相关的配件自然等级较次,冠冕却保持高
规格,主钻是来自印度的“光之山”。早年其价值被夸称为“全世界每日开销的一半”,
引来诸般抢夺,也因这样的染血历史,被传对男性不祥,故当转手至英国,都只予女性佩
戴。
原以为展品大概就这样了,哪知再往内拐,仍有一柜柜的镀金银器闪瞎眼。辨了一下
,大型锤杖为游行壮势之物,最初只是护卫们的武器,渐渐就益发华丽,将杖头添加冠形
雕缀。其余是些杯碗瓢盘,多用于加冕后“西敏宫大厅”的餐宴。大盘子自然抢眼,像贡
品中的“普立茅斯喷泉”就在心处的的海神立像藏了机关,据说真能喷水。小物事也精致
,如“埃塞克特盐瓶”,它将瓶子雕成岩盘上的城堡,窗户砲台具体而微,暗格可收纳香
料。亦有些是宗教用途,洗礼盆包绕花叶人像,祭坛盘则浮透圣经章节,精微展现了“最
后的晚餐”。
只是这一切都不给拍照很恼人啊,是可以理解开放肯定展场更阻塞,亦有维安的考量
,但同质的东西那么多,光王冠柜就足以令人眼盲,搞不清谁是谁,遑论其它。逼得我出
了馆便马上找卖店,幸好还有本专书能给我复习,不然脑袋就仅留下满满炫光,细节都放
水流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