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英国【十七】牛津-莫德林学院

楼主: polesirius (ff)   2025-01-02 10:50:12
图文网志版: https://sirius99.com/?p=27329
(造访时间:2023年)
“圣母玛丽亚大学教堂”登高完,也差不多黄昏了,最早发大愿要把“牛津”能进的
学院都看过,由于中途歪去“布伦海姆宫”,变成只收集到“基督学院”,其他的皆已陆
续谢客,好在还有个“莫德林学院”(Magdalen College)比较贴心,夏天会开到太阳落
尽。
出了教堂朝东走,隔壁是“万灵学院”靠大街的长楼,山墙起伏,跟“青铜鼻学院”
一起宛若教堂的左右翼展。但相较后者的窗台雕镂,这边就没那么亮眼,只有些简约的开
窗,门塔加缀雕像,更及不上自家里头那圈宫城般的塔林。可能是因为这区砌建的年代早
,还不需与其他学院作门面比拼。
它的邻居是“王后学院”,跟街边偏向哥德路线的建筑不同,它显然为新古典主义的
产物。两端翼楼撑起希腊式三角楣,连拱装饰的围墙拉矮,再于中门冠上拱帽式凉亭,刻
缀不多,却显著气势。学院最早是为纪念十四世纪“爱德华三世”的王后“Philippa”而
建,循此调性,亭内也置了十八世纪王后“Caroline”的雕像,据说她聪慧又有手段,由
于老公“乔治二世”庸庸碌碌,几乎都由她摄政。见大门无人看守,我偷偷往内窥望,里
头看来同样经过风格统整,中庭另侧饰柱拱窗接连,山簷上砌著多面切凿的钟塔。
再往前推进,对街一座建物让我不禁停下步伐,它有着凯旋门式的门廊,两侧缀以叙
事浮雕,视线循叠生的徽印山墙往上,屋顶尚有个扶壁勾卷的采光塔。它被标示为“
Examination Schools”挺费疑猜,难不成真有学院这么悲情,每天都在考试?一查才知
是配备有会议厅、宴会厅的考场。这很令我讶异,是资金多到无处花吗,从旁边巷弄门篱
朝内望,环绕庭院的房阁皆具缀边,居中的钟塔弧顶加衬繁叶,已差不多是学院等级了。
在这样的逛看中,“莫德林学院”随伟立的钟塔现了身,当初调查该去哪几间时,被
推荐的第二名就是它。买票进去,名为“圣约翰”的广场被零散建筑群簇拥著,东边是从
外就能瞥见的教堂。其横展的主立面妆点不多,仅以窗櫺简约的大花窗作视觉核心,大门
也低矮得谦逊,门楣算是唯一的亮点吧,浮雕团花开绽,穿插着人物龛室。
逆时针往旁望,“创始人塔楼”戍守主校舍的入口,纵列窗格显著垂直式哥德的特色
,两旁雕像能见创校的温彻斯特主教“威廉·韦恩弗雷特”,其中也有校名来由的“玛丽
亚·莫德林”,即耶稣知名的女门徒“抹大拉的玛丽亚”。再过去的“文法楼”为学院前
身“莫德林大厅”在火劫后的残余,西侧大面积的校舍则是最晚期的扩建。尽管年代落差
甚巨,西楼群仍与前辈们呈现和融的风景,锯齿山墙搭配外探窗台在街边列展,广场端则
有“圣斯威辛塔楼”与“创始人塔楼”相呼应,装饰样式几乎孪生。
西区标著“Private”,表示我只能从教堂那边探起。由侧门穿进,前段格局跟概念
里的不同,并非以遥长中廊引领,而是横向。此外一般都尽量让花窗缤纷,表达对天界的
向往,这儿却采用棕褐色调,使堂里覆著一股沉重氛围。而当从那些细笔勾描的圣者望至
大门上的主花窗,感受又有了不同,它绘著最后的审判,飞升的喜悦相对少,醒目的是罪
者在推挤中的下坠、于地狱的哀嚎,或许设计者就是想赋予教堂多些警世意味。
愣望片刻,转头看向唱诗班席,这区就回归传统了,管风琴高踞,隔屏大小尖拱连缀
,成列天使抱着乐器探首,很引人朝里拜访。但很扫兴地,其门扉闭锁,仿佛曾被没品观
光客亵渎,于是我也只能透过玻璃远远窥看。一如隔屏所预示,里头颇富匠心,虽未用上
吸睛的扇形拱肋,座席背板展现著繁密纹刻,转为缤纷的花窗也引入天光,将人视线导向
主坛,那儿有整墙的精雕龛室,使徒圣者叠列,最顶是“抹大拉的玛丽亚”在耶稣复生时
的喜泪跪望。
努力以相机代双眼捕捉过,我离开教堂进入“创始人塔楼”后的主校舍,这儿的长楼
以镂边窗廊环围中庭,墙旁遍植绣球花,纵使仅一色的淡雅,簇密的绽放仍让这片绿意绚
丽。当我找著角度将教堂与钟楼叠合,以花丛柔和群立炬塔,一群年轻男女行进,在游客
稀寥的此时,顺理成章成了彼此的拍照手。其中一位女生兴奋说她也是台湾人,特别飞来
参加朋友的毕业典礼,这太有心了吧,应该有着匪浅交情。还是,机票是对方刷的?
笑笑挥别后,我继续原本的回廊绕行,此院的食堂大厅藏在二楼跟教堂相邻,仅有小
小指牌于阶口低调标示。好奇爬上,推开大门,一道红龙阻拦著,意味观光客只许远望。
其格局跟“基督学院”的挺类似,木质调天花板与摆设、饰有徽印的花窗,但墙上只有寥
寥几幅人物古绘,就让人觉得少了一味,太过素简的桌灯也令厅间质感略逊。仅仅远望可
能也有差吧,若深入探过细节,观感或许便有翻转。
从北侧穿出这四方主院,远处长楼被直白名为“New Building”,式样也极度简约。
资料称其为由古典主义演化的“帕拉第奥式”建筑,但大师“帕拉第奥”的作品才没那么
单调,于是几眼瞄过,视线就又回到主院,毕竟其不仅墙窗线条多变,外围也颇具经营。
依地图看,西侧小院为院长宅邸所属,能见山簷下的花窗出探,东侧从食堂延伸的厨房厕
所虽易与脏秽联想,行去却无感,因为参差烟囱搭配石墙散扬古意,步道边又有花圃开绽
缤纷。这很适合作校舍的前景,不由自主便琢磨起照片,须臾才从旁侧篱门往外探。
篱门外小河涓流,横越的石桥与校舍塔楼相搭,也是极佳的风景,奇的是被圈围的林
苑里,居然有梅花鹿成群啊。不太清楚真确的品种,有两只的鹿角相当巨大,很令人联想
电影里精灵王的坐骑,撇头横扫就让半兽人倒一片。或许有所恃,牠俩吃草吃得相当认真
,其他小角的就比较警觉,我一靠近便齐同抬头与我对望,当故意左摇右晃,牠们也跟着
转动,很有意思。
印象里这学院除了校舍景致,也以高CP值被称赞,原先还嘀咕就主院邻近能逛而已,
走来才发现CP值在此,放眼过去,环围鹿园的路遥长无阻,完全不见尽头。该不会如地图
所绘,整片都可行绕吧?有点好奇沿线的景致,已虐待一天的腿却嚷着想收工,刚好附近
有个阿姨在拍照,就跟她询问。“我也才刚来,不晓得耶。”她很有朝气地回完,就迈开
精神步伐往小径远处探,感觉比我还身强体健。而选择任懒惰主宰的我,就继续捉弄著小
鹿,慢慢朝似乎能接往大街的另个方向走。
一路逛著拍著,小河在大街邻近与另条支流会合,桥拱点跃,岸边小舟散置,意味“
牛津”跟“剑桥”类似,也有撑篙活动。虽好奇川水带出的风光,没看过谁的游记报导,
就不禁怀疑会否只是普通。罢了,反正天将黑,除非再牺牲晚餐我也没多余时间,就放弃
肖想,加减瞥瞄值班的学生,结果帅哥居然不少,该不会在此打工都要经过外表审核?打
量之际,探险阿姨回来了,见我疑惑望着她,便丢了句:“看起来都差不多”,然后超车
拐往支流那边的步道。
她的背影稍稍振起我跟随的意念,但就一些些而已,中午只在公共汽车塞几片饼干的我,
很快就想结束今天的行程去觅食。偏偏稍早的如意算盘打错了,这小径即便快触抵大街,
却被河阻断,逼得我仍得原路折返,从主院出去。拖着疲惫的步伐我朝火车站走,顺带补
著来时过于仓促而没拍到的诸学院身貌。可能多数游客在黄昏前就离开了,学院周边的餐
厅业不甚繁荣,只有火车站旁选择较多,而我锁定的是其中的“Banana Tree”,它有满
多素食选项,评价也不错。
早上进城时曾经错身,其门面很令我惊讶,灰赭交叠的砖纹,柱头饰带的团花,外加
流曲山墙特别标注的年份,过去应也是带有纪念意义的豪宅。然里头布置挺反差,走的是
工业风,且可能因为偏南洋料理,缀了几幅斗笠人偶的挂帘。翻开菜单,上头品项相当多
,叻沙、泰式炒面、咖哩、烧烤,每个主项又细分要哪种肉或海鲜,素食者也有豆腐可选
。此外还有一堆看不懂的异国菜色,酸甜、呛辣、照烧之类的字眼洋洋洒洒,使人眼花。
好险大部分似乎都偏辣,得以收束选项,最后挑了煎饺味增拉面。
这东西很妙,初以为是日式风,结果喝起来是南洋风,在微微辛香料的刺激下,轻易
使味蕾愉悦。一面吃一面偷看别桌点什么,其中一盘疑似本来也想点的沙嗲烤豆腐串,由
于卖相不错,就不禁起了加码的欲望,可惜灌完汤肚子就快撑爆,且回伦敦的车班快到了
,只能逼自己断舍离。
休息片刻离开餐厅,行往车站的路上,不免望看着沿途房舍,这儿虽仍由砖石色矮楼
主宰,偶尔能见教堂钟塔高擎,但很显然已是实用取向,玻璃金属渐次增加了占比,橱窗
招牌变得五光十色,不由得便想念起还留印在脑中的学院长阁。或许该归功于宗教的敬慎
与学术的严谨吧,于是那些楼阁记印了旧时的典雅,撷取各代的艺术精粹,织连风华。
作者: selfvalue (ime)   2025-01-03 05:02:00
我很喜欢附近的the bullingdon djs很好 有名的之前去有bum shorts活动 我跟太太有去参加它请的人都不错 高水准的演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