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私房马赛-埃斯塔克(L'Estaque)

楼主: toiletmei (傲笑年)   2018-11-05 22:03:01
https://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585682357
  有天婆婆突然兴起搭船出海去的念头,我以为目的地是前往弗留利群岛(Îles du
Frioul),却发现根本不是我想像中的那回事。我们的目的地是埃斯塔克(L'Estaque)
,一座位于马赛郊区的小村庄。“就有点像从淡水老街搭船去渔人码头的感觉”,JY用我
听得懂的方式解释。不过他大概忘了我连搭渡轮从淡水到八里都会晕船了,一听到要出海
,应该是心理作用吧!竟然开始反胃。
  我们选择搭路面电车前往马赛旧港。最开心的人莫过于子台,喜欢“有轨”交通工具
的他开心得不得了,一听到等一下还有船坐更是兴奋!
  我们在诺瓦耶站(Noailles)下车,一旁就是马赛的通往旧港的主要道路-麻田街(
La Canebière),麻田街起于圣文生教堂(Église Saint-Vincent de Paul),终至马
赛旧港,沿街有许多重要的古蹟建筑。马赛是全球最大的麻绳制造地,在中世纪时,邻近
旧港的土地皆种麻,因此得名。
  麻田街的尽头,就是旧港了。
  第一次来马赛的时候,有种身处高雄的错觉,常常向朋友介绍马赛,都是以“法国的
高雄”比喻。认识马赛更久了些,被她那浓厚的历史和丰盛的文化给感动,虽是海港,却
不似高雄般工业化。“那是妳没看见”,JY这样对我说,我有些狐疑,却没多问,打从心
底认为我没机会去到那些地方。
  婆婆在旧港旁的售票处买了到埃斯塔克的船票,我才发现渡轮不仅驶向外岛,也开往
邻近的聚落:埃斯塔克(L'Estaque)、红角区(La Pointe-Rouge)和古尔德区(Les
Goudes)皆有航班行驶,渡轮为政府经营的“大都会大众运输公司(Régie des
transports de Metropolitain,简称RTM)”承包,因此票价亲切可爱,只要5欧元就能
出航,若是要往弗留利群岛的话,则要花上10来欧元。
  等船期间,我们一家人在旧港四周闲逛。旧港南侧有一区叫“歌剧院区(Opéra)”
,这一带有着浓浓的文艺气息,吸引不少书局在此开设,也因此聚集了许多文青。这里还
有一家叫做“大华饭店”的中华料理餐厅,我结婚这么久还没进去过,婆婆问我看不看得
懂招牌上的文字,JY就接话了,“大华饭店”,只见婆婆有模有样的跟着念了一次。“会
想去试试吗?”我问婆婆,“吃妳煮的就好了”,婆婆立马回我,想想,倒也是。
  旧港旁还有一面为了迎接2013年“欧洲文化之都在马赛”而新建的不锈钢镜面顶篷,
这天刚好有人在顶篷下摆了泡泡水,只需两根棍子和一条绳子,风一吹或绳子一甩,一个
大泡泡就呼之而出,一次只要1欧元,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到了上船时间,只见子台兴奋难抑的叫着“船船”,想也不用想子台当然由JY照顾,
妈妈我不争气的开始深呼吸。一闻到汽油味就开始晕船的体质,被身为渔夫的老爸笑了好
久。伯父从前有艘船,小的时候一逮到机会就跳上渔船去探险,船舱昏暗狭小的空间是渔
民在海上生活的全部。有次跳上船却没发现船即将启航,吓得我在船舱里嚎啕大哭。大抵
就是那一次开始,只要闻到船只的汽油味,人就开始晕。即便人不在船上,世界仍旧天旋
地转。
  现在笑我的对象从父亲换成丈夫。JY告诉我他曾从马赛搭渡轮去到科西嘉岛。“那得
要坐多久的船啊?”我吃惊的问,“一整天”。我听到答案差点没昏过去,要我一整天都
待在船上,可不是吐惨了。今年二月,全家人去越南旅行了13天,下龙湾当然是JY的必去
之地,为了一圆他的“越南梦”,我可是“舍命”相陪,两天一夜的船旅让我什么都吃不
下,晚上睡到一半突然醒来,发现自己身在船上,床似摇篮一样轻轻的晃,虽然不明显,
但却让我再也无法入睡。
  从马赛出航的船旅,如果风平浪静,那倒是十分享受。至少连“晕”味十足的我,都
忘却身处何方了。
  那些建筑我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圣让要塞(Fort Saint-Jean)是我首次光临马赛最
喜欢的地方,虽然那时因内部整修无法一窥全貌,却幸运的可以走上勒内国王塔(Tour
du Roi René)将马赛旧港全景一览无遗;欧洲和地中海文明博物馆(MuCEM)则是2013
年“欧洲文化之都在马赛”另一波宣传,镂空的雕花外墙使用的材质却是特制的混凝土,
令人惊艳万分;再走得远一些,映入眼帘的是马赛新港,前往科西嘉岛的大型邮轮就是从
此出航。
  还来不及享受,船旅就接近尾声了。自旧港到埃斯塔克只消不到半小时的光阴。
  码船旁停泊著许多大大小小的游艇和船只,在岸边等待上船的旅客不在少数。看来,
是个热门景点呢!我问JY埃斯塔克最有名的是什么,“无敌海景”JY笑着回我。海景在马
赛难道还看不够吗?非得跑来这里看?还来不及多问,渡轮已经停靠码头,下船时我忍不
住望向大海一眼,暗忖这里的海景与马赛无异,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
  婆婆熟门熟路的领着我们前往目的地,竟然是点心摊!仔细一瞧,油锅里炸的东西怎
么那么像“油条”呢?
  婆婆说来埃斯塔克必吃的美食就是“奇奇炸物(Chichi frégi)”,智游网上翻得
真不错!如果是我会翻成“嘘嘘炸物”,我好乱来喔……,但如果你知道为什么它要叫“
奇奇”你会觉得更乱来。这是一种来自土伦(Toulon)的点心,后来却成为普罗旺斯地中
海沿岸都十分热门的甜食,奇奇在埃斯塔克落脚后更成为当地的经典美食。为什么叫“奇
奇”呢?原来它长得很像男生的“鸡鸡”,法文的“鸡鸡”以小朋友的口吻来说会是“
zizi”或“kiki”,发音跟“chichi”很像,所以就这么叫它了!这么说来如果翻成“鸡
鸡炸物”其实也满适合啊!
  奇奇炸物的作法和食材都很简单,就是面粉加橄榄油、橙花香料、蛋和盐揉成长形面
团后,下到油锅里炸,起锅后在上头撒上糖粉,吃起来很像甜甜圈,但比较特别的是那股
淡淡的橙花味赶走了油腻。马赛最有名的“梭子饼(navette)”也有浓浓的橙花香味,
所以吃了一口之后,愈吃愈有味!吃奇奇炸物一定要配上“香缇鲜奶油(crème
Chantilly)”,我本来以为它只是一般的鲜奶油,但吃一口后发现口感非常不同,让人
忍不住一口接着一口。
  吃完点心后,沿着上坡路来到了一处有展望的地方-马勒特广场(Place François
Maleterre)。位于广场上的圣彼得锁链堂(Église Saint-Pierre-ès-Liens)是当起
颇负盛名的天主教会,前方的广场纪念着法兰索瓦‧马勒特,故以之为名。
  虽说有展望,但看出去的景色算不上绝景,只能说有一种马赛没有的风景。埃斯塔克
自古便是以渔业起家,18世纪开始瓷砖业兴盛,进入19世纪后快速工业化,马赛运河的兴
建、火车站的落成都在这辉煌的时代。工业化的结果使得埃斯塔克涌入大量的意大利和西
班牙移工,更在1830年法国征服阿尔及利亚后,许多卡拜尔人(Kabyle)也进驻此地。
  正是这种繁华大都市没有的气氛,自然与工业揉合为一的埃斯塔克吸引了许多印象派
及后印象派的画家前来。马勒特先生的房子于1870年至1883年“借”给塞尚(Paul Cé
zanne),但他并不是来取材的,而是来躲避普法战争并和情妇玛丽-奥坦丝‧菲克(
Marie-Hortense Fiquet)偷情的,他的好友雷诺瓦(Pierre-Auguste Renoir)在1882年
前来探望他,他们两人一同作画,雷诺瓦的《埃斯塔克的峭壁(Rochers à l'Estaque)
》就是那个时期的作品,他还宣称“埃斯塔克有世上最美的风景”。
  20世纪初期,后进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与好友劳尔‧杜飞(Raoul Dufy
)和奥东‧佛里兹(Othon Friesz)前来此地踏寻塞尚的脚步,埃斯塔克给了画家充沛的
灵感,大量的作品于斯出现,皆向塞尚致敬。安德烈·德兰(André Derain)也在此时
前来,缤纷的用色让埃斯塔克远离上个世纪的阴郁。
  埃斯塔克成为画作逃避现实、追寻灵感的隐居之地。而作家左拉(Émile Zola)一
见到埃斯塔克更形容自己“整个人都年轻了一轮”,他的短篇小说《纳伊斯‧米库兰(Na
ïs Micoulin)》描绘当地人的故事,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他对村庄的细腻观察。
  而今,埃斯塔克再也不是当年那个纯朴的小村庄了。塞尚的离去代表埃斯塔克变得不
若他想像中的“纯净”了,那个以渔为生的村落一去不复返,成为高耸著烟囱、工厂林立
的落败之地。然而布拉克还是找到他的缪斯,《埃斯塔克的力拓工厂(Les usines du
Rio-Tinto à l'Estaque)》成为立体派的杰作,那些灰色和棕色的线条交织成网,道出
埃斯塔克经济发展下的巨变。
  我们顺着藏在民宅中的小路下山,以别的方式返回马赛。搭火车或巴士皆可,我们选
择了后者,一个便利但较缓慢的方式。
  滨海的房子颜色看起来似乎明亮得多,我们在一间鹅黄色的大宅对面等待返回马赛的
巴士。开始起风了,却听不见浪的声音。
  上了公共汽车,不见任何观光客的身影,即使有,我也辨别不出。但两位面容清瘦蜡黄、
以普通话交谈的华人引起我的兴趣,他们谈话的内容与工作有关,我很好奇他们在哪里工
作。是否,就在埃斯塔克到马赛的这一段路上?也许我没猜错,他们还不到马赛市区就下
了车。
  婆婆问我要不要去逛街,我以为会是马赛市中心的某家小店,她却在若利耶特区(
Joliette)下站。简直不敢置信,眼前的大型购物中心就在马赛新港码头旁,“码头露台
(Les Terrasses Du Port)”,他们是如此命名的,上到顶楼果真有一处露台,目之所
及皆是马赛新港的风光。更远处,是刚刚造访的埃斯塔克,从远处看才发现村落后头的山
头秃了好大一块,白色土层从绿意中透了出来,采石场的怪手们仍不在乎的挖掘。
  婆婆告诉我关于“埃斯塔克”村名的由来,有个有趣的传说:某天,上帝决定将所有
圣徒赠予马赛,祂把这些圣徒装在一个大袋子里,然后一个一个撒向马赛:圣安娜、圣彼
得、圣巴拿波、圣路易和圣亨利,结果来到城市的边缘,发觉袋子已经空了,祂决定将空
的袋子(estaco)也赠予这片土地。事实上普罗旺斯方言中的“estaco”指的是“打入水
中以系船只的木桩”,也引申为“码头”的意思,至于传说中的空袋子,该是人们联想力
的发挥吧!这与“奇奇炸物”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欧洲的大型购物中心总是位于远离市中心的地方,马赛也不例外。若利耶特区介于工
业区与历史中心之间,繁华得如此脆弱。人们在由旧码头建筑改造而成的百货公司和办公
大楼“码头,中庭10.2(Les Docks, Atrium 10.2)”里乱窜,这些上个世纪的旧房子被
建筑设计公司相中,有计画的改造成新天地。假日时,厌倦都市的人群涌入,购物天堂也
罢,放空所在也好,这里都是一处前所未有的新据点。
  马赛人很少去到埃斯塔克了。
  除了想拍照打卡的观光客和对艺术还有追寻与妄想的人们,还有谁真的在乎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