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超现代解构公园/法国 巴黎/徐纯一

楼主: Vodkaa (Vodka)   2016-07-15 15:31:29
图文网页 http://goo.gl/iXKNja
作者: 徐纯一 《潮。打开魔宫宝盒的当代建筑》
法国,巴黎 解构公园 Parc de la Villette 1982-1998
公园内红色点元件,与临运河的悬空天桥的线元件连结,提供另一种观景空间。
本那德‧ 朱米 Bernard Tschumi
以无生命建筑触动人感知性的叙事场
当时的朱米以《曼哈顿注记》(The Manhattan Trans Cripts)一书成名于建筑界,并喂
食著解构建筑的理论养分,让解构主义建筑更形茁壮,理所当然地成为解构主义建筑阵营
的一员大将,之后的1987 年普林斯顿建筑出版社帮他出了一本在巴黎的公园竞图的设计
图集,大家不约而同地称它为“解构公园”。出版之后更是名声大噪如日中天,其中仿如
风浪起伏的悬空遮阳板回廊,大大地勾引著众人想要看见公园全部完工的状态,是否如同
他所提出的论述方法那般,以无生命的建筑构成元件,能够进行如同事件构成的关联性连
结,进而触动人的感知性拟似阅读的作用,甚至用自己的身体行动的主动参与,将空间与
行为场交结出一种类事件的叙事场。
鲜红涂装的点构造物,适切地在这个大面积开放公园内,猎获目光的注视 进而参与方位
办试与确认。
科博馆的球体镜面,将临运河的公园面映射变形,同时界定了一道边界。
事件共构场拆解成不同的空间孵化场
“文化”是人类发明出来比“艺术”更为混浠不明的东西,甚至比“社会”更加令人不明
,不过被称之为归属于文化面向的事物属性,似乎都携带着“语言”的血液,它们不论被
区分在哪一个种属,它们都似乎酿生出一种欲想──要讲述什么。人的行为行动与彼此串
接的后续关联触动诺米将组构公园最后成形的事件共构场拆解成不同的空间孵化场,在这
里,它们被分成点、线以及面三种群落,这个方式的提出不仅思考了人的真实行为,同时
把位于基地上分别占据了三个边角位置的音乐学校,音乐厅以及科博馆还有在地块中央处
的废弃屠宰场,全数纳入统合的对象之中而确定面的类群真实性。
公园内另一条平行昔日屠宰场长向的波浪顶盖步道,强而有力的视觉连续线,才提供了方
位的锚定。
隔着运河与科博馆相对岸的公园开放处,经由一处红色建物锚定位置。
另外关于线的类群的提出,不仅因为人的行动的被简化后实在界中压抑下轨迹逃离不了以
线连接的描绘,同时在基地上就存在一条人工运河将科博馆与蚊子电影院(废弃屠宰场)
分隔开来,因此朱米设定了两条人造连续线型空间,来连串基地的长向与较短向的点与面
空间。较短的一条是悬空的行人步道桥平行于运河,不但提供步行者较高的视野,同时在
无形中把在其上的步行者导入不得不彼此迎面而遇的行为;另外一条与运河垂直而平行地
经过蚊子电影院的长边,借由一条行人步道桥跨过运河与对岸的科博馆连接。其余的线形
元件的构成有阻挡视线暨规范行走方向的绿树篱,以及指引性强烈的地坪舖面系统,这些
树篱由直线型与连续曲线型构成,依朱米的逻辑决定其放置的位置。至于面的活动聚结分
别由音乐厅、音乐学校与科博馆占有,加上位于中央部分的蚊子电影院,所以面积较大的
开放式平面地块的位置除了考量前述构造体之外,日常生活活动的人流方向则是重要的影
响因素,除此之外,在音乐厅、蚊子电影院与运河之间置入了一块不规则平面的密林地,
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空间类型,由此也衍生出与室内及平面式开放空间上全然不同的活
动。
因为基地含盖面积足足有125 公顷,人在其间的方向识别与定位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而
朱米提出的格子点系统的置入虽然不是什么创造性的想法,但是在格子点的位置上建构一
系列形态相关联的红色构造物,不仅在彼此之间建构了视觉上直接可辨识的连接关系,同
时借由一条长轴上有连续顶盖构造与这条线上的点构造物的串连,清楚有序地与其他位置
的点构造物形成差异;加上短轴方向运河边的空桥又与其线上的那几点的构造物串成一体
,使得所有的点位置的构造物都有了各自的关联参考,彼此得以有可辨识的机能与形貌,
这种关联性的统合让在其间的活动者不至于失去方向上与位置上的定位,但是还不至于流
于令人感到枯燥无味,因为当你身处其中时,你并无从看到公园的全貌,更无从对它的空
间分布能够产生一个确定的图示关系理解,即便我们初次到这个解构公园时,虽然事前有
稍作研究,可是到了真实的现场,依然存在着几分寻找新辨识定位的乐趣,尤其在竹林树
丛区内,你有一种完全离开城市的深切感受;另外,当受到绿墙阻挡时,你的预计前行方
向受到偏折,是重新寻找导航参考的片刻,同时也是偶然性可能发生的时刻。
每一个红点位置上都是形貌不同的小建物空间,让日常的使用者,一段时间之后能清楚地
建立辨识。
西方思想变迁时期的强烈标记
这座被当时的学生称之为“解构公园”的公园,不论每个不同个人喜好为何,它是一个西
方思想变迁时期的强烈标记,虽然很难断言它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好公园,也未必十足地符
合附近邻里大多数的日常需求,但是至少在当下已嫌拥挤的巴黎市区,它确实是一座发挥
“调适日常生活”功能的公园,在其间绿树丛群与竹林不仅制造了阻隔与排除外界干扰作
用,同时酿生出一种滞留缠绕的力量,让人似乎坠入了一种跳离都市人构环境封围的非都
市化空间场。
公园东南边的音乐厅,与波浪板线型道平行配置,界定公园区的另一边界,同时参与方位
的锚定。
人的理性幽明之光,是抛开上帝夺目光耀而独自在深深的宇宙中孤独探索的力量意志。朱
米的解构公园大都溢出于我们对于公园的想法,虽然关于事件的聚结未必如它的空间构成
的形式所预期,但是确也隐在地酿生著可能性,就实际上每个单点红色空间的建构以及彼
此之间关联的确定,仍离相对的绝对理性相当遥远,这让朱米无法那么确定每个单点的相
对唯一性,这也是建筑设计语汇迷航的终极目的。但是,诸位后结构主义思想大师们,如
罗兰巴特、傅科、德勒兹、詹明信……等等都偏向唯一性的消失,或许这就是理性的幽光
仍旧在不断地让想要回家的人类继续航行,因为当今的“家园”以及相关连的多数事物,
都只是耗散性资本暨自由主义世界所投下的幻见。
更多建筑奖得主的经典作品详见 《潮。打开魔宫宝盒的当代建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