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格拉斯哥-凯文葛罗夫艺术博物馆

楼主: toiletmei (傲笑年)   2014-06-10 00:16:05
http://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169168750
  因为爱丁堡机场游客服务中心的柜台小姐那么一句:“妳一定会喜欢的!”,我来到
这座城市,格拉斯哥。初到这座城市时,已经是黄昏时分,我背着轻便的行李直接从客运
站走到青年旅馆,并没有任何意愿在市区逗留。
  在地图上我找不到任何有关格拉斯哥旧市区的踪影,只有格拉斯哥大教堂(Glasgow
Cathedral)所在的位置勉强可以看得出一些端倪。
  然而我无意往东走,因为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参观一座博物馆。免费参观,而且可以待
上一整天,里面还有咖啡厅提供简餐,我连午餐时间都可以不用走出去。很好,我在心里
这么想。隔天一大早当我沿着克莱德河(River Clyde)向西走,遇上它的支流凯文河(
River Kelvin)向北走,当我一脚踏入博物馆后,我终于知道为何这里是苏格兰最爱游客
欢迎的景点了,它受欢迎的程度甚至超越爱丁堡城堡。
  除了免费这项无懈可击的优点以外,里头的展品幅度非常广阔:除了大量的绘画作品
以外,也有自然史收藏品,除此之外,它也收藏了世界上最好的武器和装甲,难怪我进去
就好像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吸住了,踏出馆外时已经是七小时之后的事了。
  抵达博物馆时正好是早上十点,恰恰是博物馆开门的时间,这座博物馆的颜色是很显
眼红,远远就可以看到,尤其与一旁的绿油油的草地相昋映衬,再配上满天空的蓝天白云
,真是让人心情舒服极了。
  博物馆于1901年开放,那年五月到十一月格拉斯哥举行了该年度全球第二次的世界博
览会(Glasgow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延续当时相当受到喜爱的建筑风格,做为
展场之一的凯文葛罗夫艺术博物馆以西班牙式的巴洛克风格呈现,并遵守当地人的传统,
以一种被称为“locharbriggs”的红色砂岩为建材。
  一进入博物馆,就被大厅的展品给吓了一跳,彷若穿越时空来到过去。我决定先把自
然史的部分看完,然后快速扫过我没什么兴趣的武器和装甲区,最后慢慢的欣赏绘画作品

  来到自然史博物馆,刚好那天有小朋友进行户外教学的活动,整个房间都是他们的踪
迹,喜欢小孩的我当然是开心得不得了,尤其是有几个小孩还用很浓重的娃娃音问老师问
题时,更是可爱到爆炸。结果可想而知,当然是心不在焉了好一阵子,直到他们离开才收
起心来认真看展。
  印象中我小时候参观过的自然史博物馆好像就只有台中的科学博物馆的生命科学厅,
虽然去过很多次,但其实除了巨大的恐龙化石模型,其他的什么都不记得了。没想到竟然
隔天这么久之后,当我再度参观自然史博物馆,竟然会是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说真的,
我对自然史一点兴趣也没有,要不是这座博物馆是免费参观,而且有我喜欢的大师作品,
否则要我花时间参观自然史博物馆,机率真的太低了。
  一开始我是抱着走马看花的心态参观,逛著逛著,竟然让我看到来自台湾的展品,当
下整个人丢脸到想找个洞躲起来。
  是这样的,中医有利用动物为药的习惯,早在西汉末年,《神农本草经》即列举了65
种动物药。在那个保育观念还不是很盛行的年代,很多动物都被拿来当作药材,举凡犀牛
角、虎骨、鹿茸……等,都可作为药材。台湾曾经在稀有动物保育史中恶名昭彰,因此当
我看到被当成“反例”的展品时,真是羞愧万分。(题外话,上网查了一下这个通血丸的
成份,发现它其实不是台湾生产的,请见这篇报导:以台湾厂香港产内地商标作招徕 网
上热卖通血丸系假冒)
  火速逃离生态保育区,接着来到介绍埃及木乃伊制作过程的展区,因为介绍方式实在
是太活泼生动了,将血淋淋的制作过程变得好有趣,不但可以让孩子一目了然,而且口吻
是使用第一人称,真是太妙了!因此特地放上来跟大家分享。
步骤一(左上图):成为一个木乃伊。别在家里尝试!(Become a mummy. Don't try
this at home!)
步骤二(右上图):将一个死人需要的所有行头穿戴完毕(Get yourself kitted out
with everything a dead person needs.)
步骤三(左下图):用举办婚礼的配件装潢你的墓穴,只是这次是用在丧礼上。(
Furnish your tomb with stuff you've heard of wedding list.
Well, this one's for your funeral.)
步骤四(右下图):从此过著幸福快乐的日子,假如你生前是个好人,而且你的家人还记
得帮你祷告的话。(Live happily ever after BUT only you've
been good and your family pray for you.)
  我第一次参观博物馆参观到如此欢乐的,看完上面四张图我笑到肚子痛死了。而且不
只看而已,还有很多可以动手玩的东西,像是一楼大厅里的主题区“面具与化妆(Masks
and Masquerades)”,利用不同造型的面具将自己的角色做不同的转换,除了一般化妆
舞会所使用的面具,还有可爱的动物造型的鼻子、嘴巴、眼睛,戴起来的样子超逗趣的,
光是这一区就玩了好久。
  除此之外,像是这只用雨鞋组合成的狗也很有创意,我一直以为自然史博物馆就是展
出动物的化石、标本之类等死掉的东西,没想到竟然可以设计得如此有趣!   
  因此当我开始参观苏格兰历史区时,肚子已经开始饿得咕噜咕噜叫了!这一区详细了
介绍苏格兰的史前和历史文物,由于肚子实在是太饿了,因此便草草逛过一圈,印象比较
深刻的展品是在英法联军时从中国搜刮来的战利品,以及在大航海时期,从各个殖民地抢
夺来的艺术品,一旁用文字介绍这些东西是在哪一年、哪个地方来到英国的,写得十分详
细,让我觉得很不自在。虽说早就心知肚明欧洲的博物馆一开始的功能是用来摆设大航海
时代侵略外国夺取的战利品,但这样明目张胆的告诉访客这些展览品是抢来的,还真是令
我瞠目结舌。
  后来实在是愈看愈饿,干脆来到大厅的咖啡厅(Kelvingrove Coffee Shop,不是
Kelvingrove Café喔,前者是在一楼大厅,后者是在地下室)吃午餐。咖啡厅提供了简
单的三明治、热食、茶、咖啡和软性饮料,我买了块蛋糕和一杯热巧克力,一共是4.4英
磅,这就样打发了我的午餐。周一到周六下午一点的时候(周日则在下午三点),大厅会
有管风琴演奏会,此时会看到访客不约而同的聚集在大厅聆听管风琴优美的乐音,我则是
一边喝着我的热巧克力,一边把脑袋放空,刚刚被自然史和苏格兰历史装得有些满了,赶
快消化一些掉,不然等一下看画一定会看到想吐。
  约莫是下午一点半左右,肚子还不算太饱的我,开始探索凯文葛罗夫艺术博物馆的画
廊。里头的绘画收藏很多,但却不至于让人看不懂或看到很累,主要是因为策展的方式真
的设计得很不错。
  首先,在作品旁边有解说牌,除了简单的介绍作品,还连带介绍了作者的生平及创作
时的心境,这点实在是帮助很大。像我不是学艺术的,单纯只是爱看画,看画时如果有导
览解说当然是很不错,不过缺点就是很浪费时间,并不是每样作品都能引起我的兴趣。因
此解说牌的设计就显得重要,如果解说牌设计的好,人们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初步了解
一项展品,像凯文葛罗夫艺术博物馆的自导式解说牌就设计得很好,我可以用几秒钟读完
解说牌的文字后,再决定是不是要停留在这幅画前久一些,好好欣赏画中的细节。
  除此之外,馆方还设计了一些引导观者的问题,像是在荷兰黄金时代的画家杰拉尔‧
德‧莱里瑟(Gerard de Lairesse)的著名作品“五感的寓意(Allegory of the Five
Senses)”中,便设计了五个问题引导观者对画作做各方面的思考。
  这是一幅寓意深远的作品,画作中央的五个人象征著五种感觉:持着蜜桃品尝的女人
象征味觉、鹦鹉啄著女人的手指象征触觉、拿着镜子的男孩象征视觉、拿着白玫瑰的女孩
象征嗅觉,以及拿着三角铁的男孩象征听觉,而一旁的解说是这么写的:“感觉是短暂的
,但丘比特的塑像却象征了恒久的爱情。作者对于静物画并没有什么好感,除非它们有着
隐藏的含意。”下面问了读者一些问题:“如果你可以听见男孩敲打三角铁的声音,你觉
得那会像什么声音呢?”
  凯文葛罗夫艺术博物馆内的绘画作品包含了18世纪左右的绘画大师(Old Masters)
、法国印象派、荷兰文艺复兴时期、苏格兰色彩画派(Scottish Colourists)以及格拉
斯哥艺术学院(Glasgow School of Art)成员的作品。其中不乏一些台湾熟悉的画家,
首推文生‧凡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的两幅作品-《加来特的风车(Le
Moulin de la Galette)》和《亚历山大‧里德的肖像(Portrait of the Art Dealer
Alexander Reid)》,尤其是后者更是与格拉斯哥有很深的渊源。亚历山大‧里德并不是
多么有名的人物,他仅是一名格拉斯哥的艺术经销商,会使他在艺术史上留名的原因是因
为1887年凡高在他巴黎的公寓与他同住了几个月,这段期间内他成了凡高人物肖像画的模
特儿,也成凡高的密友,因此有人称他为“凡高的孪生兄弟”。
  另外,林布兰(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的《盔甲骑士(A Man in
Armour)》、莫内(Claude Monet)的《维特尼(Vétheuil)》、马谛斯(Henri
Matisse)的《粉红桌巾(The Pink Tablecloth)》和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的《报佳音(The Annunciation)》都可以在馆中看见,而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瓦、塞尚
和巴比松画家米勒的作品也是法国画廊中的热门作品。如果喜欢毕卡索的人来到这里,也
可以看见他早期的作品《卖花者(The Flower seller)》,当时的毕卡索仅有20岁,在
这张作品中便展现了他过人的艺术天份。
  馆内最有名的绘画作品莫过于达利(Salvador Dalí)的《十字若望的基督(
Christ of Saint John of the Cross)》,画中的十字架飘浮于空中,耶稣被钉在上头
,却不见钉子和任何血迹,耶稣头上也没有用荆棘编成的头冠,作品下方则描绘了一条河
流,河流上停泊著船只,两民渔夫立于河中,由于这幅画颠覆了传统的视角,以鸟瞰的方
式来绘图,因此某些宗教人士认为这幅画对耶稣大不敬,怎么可以用高过耶稣的角度来看
祂呢?
  据说该作品在1950年代被格拉斯哥市议会以8200英磅收购,在当时人们认为这幅画是
用天价买来的,不过后来这幅画于2006年重新回到凯文葛罗夫艺术博物馆的怀抱中,并成
为该年度苏格兰人最喜欢的作品。
  当手表时针指向5的时候,我难以想像自己竟然待到了闭馆时间,虽然这里头待了七
个小时,却一点也不觉得腻,这真是一座馆藏丰富、策展高超的博物馆。离开博物馆后,
往格拉斯哥市中心走去时,回头望向那蓝天白云中的红色建筑物,那心里的满足,可真是
到了极点。
作者: ImahNaidu (伊玛)   2014-06-11 23:14:00
好像有在歌词里听过这个城市XD 想去看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