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KDDKDD (KDD)
2019-04-01 09:45:13推 pass9487: 这是mlb的数据? 可是16cpbl跟18cpbl的一场平均得分就不 04/01 07:24
→ pass9487: 同了呀,更何况是mlb跟cpbl? 04/01 07:24
大大可能对这数据不了解
我解释一下
就我所知 这是把过去数十年mlb资料(几年我不确定 得查一下)
一一整理出来
再去搜寻符合的条件
然后去比对主客队胜率是多少
举例来说
符合 7局上 1垒、2垒有人 主队3分落后 的场数有a场
当中后来主队赢b场 胜率b/a
(后来客队赢c场 胜率c/a)
基本上这数据数据库愈大会愈准
要拿来类推到cpbl 绝对适用
除非是cpbl 突然改成不是3出局制
或者改成有延长赛突破僵局(那第10局后数据就不适用)
这数据原来目的是要算打者在关键时刻打击能力(第七局后)
不过像原po拿来论述短打会让胜率变高or变低
也是可以的@@
这是mlb的数据? 可是16cpbl跟18cpbl的一场平均得分就不同了呀,更何况是mlb跟cpbl?
作者: attilla777 (胡思乱想) 2019-04-01 10:14:00
其实我不大了解拿MLB的统计数据怎么类推CPBL, 联盟不同,球员不同,打者性质不同,观念不同,牛棚能力不同,终结者能力不同,守备能力不同。棒球可以考虑的事情很多。就像我不理解史总和伯纳为何沿用一人左,虽然在MLB有用,可是在台湾似乎不是这么一回事。
作者:
BleuOmbre (pourquoi?)
2019-04-01 10:59:00这个叫分工,大家把份内的工作作好,事业就会成功。除非有人没作好,那就会失败。不能因为失败了就说分工是错的。会失败的是人不是事。
不好意思那时候误解了,原来这是各局各情况的胜率,我当下理解成得分期望值2016年 909得分,2018年575得分我想成得分期望值
特别的是..把1.2垒换成2.3垒..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后者的胜率反而比较低..感觉有点神奇(大概是场次太少吧)
作者: ss880509 (千面) 2019-04-01 21:33:00
你数据再大,不一样还是不能类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