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恕删
其实从中华职棒创立到现在,已经过了超过四分之一世纪
当年才呱呱落地的小婴儿,算算现在大约就是正要开创属于他们职棒世代的年纪
这中间的变化不可谓不大:
例如娱乐项目的多元化,网络资讯的迅速流通;即使单就职棒一环,
要看日职美职的比赛也远比中职元年简单的多。
要说球迷不专业,都是键盘教练,所以不管是打击守备投球,乃至于调度,战术
都不如球员教练,这个ok。
要说就是爱着某位或某些球员,所以不管如何总是包容,也是ok。
要说台湾职棒的大环境远不如美日,所以比赛品质当然不能相提并论,我也部分同意。
要说球迷能做的唯一就是进场加油,其他使不出什么力,也不是完全没道理。
要说球员的薪水也不是球迷付,别说球迷是球员衣食父母,也行。
但是正是因为球迷唯一能做的是进场加油,所以进场人数,票房,流行度等等
就不能再说跟球迷无关了吧? 或者该说,这就是唯一跟球迷绝对相关的。
那好,对一位球迷来说,会想看到什么样的比赛?
我的意思是,其实职业比赛是表演
场地,球员的实力,裁判,行销等等,共同决定了这件事。
对我来说,早年看球是为了某些球员,
到后来,这支球队代表某种我的时代记忆,也是集体记忆的一部分。
棒球对我来说是消遣,但是也从中间看到学到很多事情。
那对球员来说呢? 或许诚实麦克风可以帮我问问,
你,觉得棒球是什么?
对球团来说又是什么?
回到票房这个议题,比较严格一点来看,大部分的球迷是打分数的人,而不是像战绩一样
成为被比较的对象。球迷看球应该是被娱乐的。
你不能要求球迷总是陪伴在球员身边不求回报,那是珍贵的球迷,但不是球迷的本分。
不管哪个环节做得不好,持续长久下去,球迷当然会选择其他的娱乐方式。
因为这终究还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对经营者和球员来说,这是工作,是生涯,
他们应该更严肃认真地看待这件事情吧。
一点看法分享,没有笔战的意思,只是除了酸,或是护航,
我觉得球迷可以有其他不一样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