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孟利:你以为论文造假案就这样了?

楼主: supercilious (mnemonic)   2019-08-05 18:31:33
【上报人物】谁在黄昏点灯 蔡孟利:你以为论文造假案就这样了?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36251
51岁蔡孟利是前任《科学月刊》总编辑,过去17年都在恬静山水的宜兰任教,去年1场台
大论文造假案风暴将他卷上台面,奋力具名追踪的他,最近另以论文造假案背后“学者黑
化实态”为灵感,出版学术黑幕小说《死了一个研究生以后》。
“当然,目前台湾学界没像小说情节,有人因论文造假案丧命”,他感慨整起事件仿佛因
“杨泮池宣布不续任台大校长”就噤声落幕,“但事情根本没被解决,黑心商品(造假论
文)至今2018年仍在架上贩售(被国际学界引用),IF值(Impact Factor,影响系数,
数值愈高代表论文被引用频率愈高)仍续提升。”
“不是创刊48年的《科学月刊》支持,我说不出口。”(摄影:林家贤)
学术未成年,人情已老练
“整个事件,好像只留下‘第一次申请科技部计画的助理教授,必须上至少6小时伦理课
’荒唐规定”,“去年9月,其中1篇在癌症权威期刊《Oral Oncology》的论文(第一作
者为张正琪)甚至‘勘误’后,就说内容正确”,蔡孟利曾投书痛陈“一个信用破产的团
队,所有研究成果均不可信!”
“作者只认误植,而非造假,所以仍被引用,郭明良、杨泮池、张正琪也好,一样是国际
知名学者”,蔡孟利追踪科技部、教育部、台大“为何不主动追究权威期刊‘撤稿’”一
事,只换来态度一致“那是国际期刊,台湾政府不能做任何要求”,“连‘告知期刊’作
为也不做。”
体制外,蔡孟利以小说“勘误”学术真理。(摄影:林家贤)
2014年1月日本研究员小保方晴子(Haruko Obokata)一篇《自然》(Nature)期刊论文
爆发造假丑闻,文中实验方法无法被其他学者重现,“她该年7月申请撤稿,所任职的‘
理化学研究所’(RIKEN)另出面主张‘成果有造假之嫌’,早稻田大学隔年11月也宣布
取消她博士学位”,蔡孟利力荐日本处理论文造假案法,可堪台湾借镜。
那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大佬
回望台湾学界,处理方式屡屡令蔡孟利不满,“除了事件最早(2016年11月)一篇由查诗
婷任第一作者、郭明良任通讯作者,发表于《Nature Cell Biology》期刊论文,因造假
明显,里面图片根本photoshop后复制贴上,论文发表3个月就遭学者在PubPeer检举造假
,郭明良、查诗婷有主动撤稿”,台大生科院筹组“学术伦理调查委员会”委员名单保密
,也令蔡孟利不解,“毫无主动调查,只被动收件,比如没找郭明良实验室原始实验纪录
本,郭明良提供影本资料就打发。”
“处理论文造假案,不能丧志乡愿。”(摄影:林家贤)
论文造假丑闻缠身,杨泮池案发后不仅主持“台大研究诚信办公室”成立,去年11月另获
颁台湾教育界最高荣耀“木铎奖”。(资料照,摄影:叶信菉)
论文造假案后1年多来,蔡孟利自己当然被当箭靶“检验”数次,2016年12月就在PubPeer
被检举,“指责我过去某篇论文,某张直线图疑似用画的、并非数据自然计算”,蔡孟利
只隔1天就亲上PubPeer留言,解释做图过程,自此未被再质疑。
追踪最勤的那阵子,已婚有2个小孩的他做过最坏打算,“大学教职若因此消逝,怎么养
家?”
向良心说谎
“学术路上,我自己绝非完美无瑕,也是充满缺点的人”,但他感谢硕、博班,以至助理
教授升等教授的25年来,一直在比较“天真”的环境,没被黑化。
“台大动物系大二,我第一次进严震东教授实验室帮忙”,“这20多年交流不同学者、实
验室,当然看过‘妥协’,以任何没照实质贡献度排序的论文作者列名为例,就像我小说
写的,‘合但不作’搭配方式学界屡见不鲜,比如某人手上经费够多,支持你的实验,最
后纯粹列表作者”,蔡孟利坦承,“过去知道有‘造假’,但不知道竟然是这样子!”,
他以小说书封标语“高墙倒下之后,还剩下多少无罪的人?”解释,“郭明良、杨泮池这
件事,从2006年开始就有问题,是长期性的组织犯罪。”
案后1年5个月,蔡孟利一写学界黑幕小说《死了一个研究生以后》。(皇冠出版)
“所有学界人战战兢兢,实验过程做出‘任何妥协’,都建构在‘实验成果为真’前提之
下”,“我拿青春赌明天,结果全然皆假,如何接受?”
勿惮初难
蔡孟利感谢学界友人群后援支持,“我不是研究癌症、专长也非分子生物学,虽然同是生
医学者,看得懂论文,但实验细节依赖美、台学者匿名补充”,他有一组10人智囊团,协
助确认出示佐证内容无误,“我很清楚,只要1个证据出错,我全盘皆黑”,“台大学者
?当然也有,不然无法取得这么多研究数据、会议内幕”,“过程中,大家都会害怕,帮
忙之余也劝我收手,但这是台湾第一起大型论文造假案,处理方式有指标意义。”
他是台南囝仔,自承若是以往性格,也可能低调不语,但时任《科学月刊》总编辑的招牌
太重,“《科学月刊》创刊就曾被警总盯哨(白色恐怖时期),它的独立性、理想性,我
南一中时期就很向往,论文造假案后风声鹤唳,若非当时担任总编辑,我不会出面开炮”
,去年初主动跟《科学月刊》脸书社群小编要求,开权限给他,自此由他具名发言,“台
大造假论文不是单篇而是一串,怎能视而不见,也不能让舆论关注冷却,但杨泮池一宣布
‘不续任’,台湾民心愤慨好像也就此停滞…”
具名追踪论文造假案后,蔡孟利在宜兰大学实验室经费一再莫名削减,身后实验体(水生
动物)一年前其实是更贵的老鼠群。(摄影:林家贤)
案发后1年5个月来,蔡孟利感觉,很多事情隐性的,“慢慢这块不见、那块也被拿走”,
他总及时找同行学者协力、挂单他人实验室合作完成研究,“2018年我就没研究经费,但
还是要有办法让学生实验完成。”
除魔与升华
“补助少有补助少的做法”,蔡孟利曾开发一套生物心电观测系统,目前则用这组系统执
行“生物喜欢怎样温度、pH值多少,濒死前有否数据可监测出”等实验。其实2016年前,
他实验体主为老鼠,大力关注论文造假案后,却逐步把所有老鼠实验结束,去年起实验体
全改为水生无脊椎动物(蟹、虾、蚬仔等),“实验鼠1只1200元,红蟳1只只要100元,
虾子更便宜,1斤300元就有。”
站在他主持的实验室角落,2位带着厚重眼镜的研究生正埋头记录数据,蔡孟利幽幽脱口
,“你若1年前来我这,整间全是老鼠,那是很花钱的实验,事件之后,我花不起这个钱
。”
严冬的时代已经近在眼前,当他步出学术大门,巨塔上的天空,不能被夕阳染成红火一片

撰文:陈怡杰 摄影:林家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