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探寻以色列创新基因

楼主: wladimir (wladimir)   2016-05-22 01:46:16
探寻以色列创新基因
http://news.sina.com.cn/o/2016-05-12/doc-ifxsephn2233030.shtml
http://n.sinaimg.cn/translate/20160512/lQQ0-fxrytex7589230.jpg
以色列10岁小学生Lavi正在演示如何通过自制设备回收雨水。
http://n.sinaimg.cn/translate/20160512/chnv-fxrytex7589232.jpg
创新企业MemTech的销售和市场副总裁Oren Blonder展示公司研发成果。
http://n.sinaimg.cn/translate/20160512/uzJJ-fxrytex7589234.jpg
以色列理工学院校园内景。
  沿着巴哈伊花园一路拾级而上,不消一会就能将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海法尽收眼底。东
北方,云雾间叙利亚的群山仿佛飘着缕缕狼烟。
   目光从这个城市最高处掠下,追随奔驰的列车沿着地中海岸一路向南,Google、M
icrosoft、IBM等国际巨头的LOGO争先恐后跃入眼帘,那是他们在以色列设置的分支机构
或研发中心。
   丹·塞诺和索尔·辛格在《创业的国度》中说,每个公司在远离总部的地方进行投
资时都会认真地权衡风险利弊,更不用说是在被公认为战区的地方。但以色列人能在战
争和混乱的局面中保持生机,哪怕只剩下一半的员工,还是能保证所有的订单都按时甚
至提前完成。
   这种应对威胁的方式转化成了以色列人的资产,吸引了世界各地巨头汇聚于此,当
然也包括不少中国企业。这片古老与现代交汇、东方与西方碰撞、战争与和平更替的小
小土地,迸发并保持着巨大的创新能量。
   创新如何在这里孕育?如何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又有何种经验可供广东乃至
中国借鉴?南方日报记者前往以色列,一探究竟。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肖文舸发自
以色列
   A.失败也是重要的资历“创投更希望投资有失败经历的人”
   “在我们的周围,有10万发炮弹可以覆蓋以色列全境。有一次我跟妻子在超市购物
出来,拦截导弹从距离我们20米开外的地方发射出去。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Eliran Sheraz拍拍自己的脖子:“潜意识的恐惧就在这里,几个小时就从国境这
头到那头,你能看到的就是你所有的。我们被邻居包围,那些威胁非常直接,它无处不
在。”
   作为特拉维夫大数据和云技术创新公司B.I.S Advanced Software System Lyd.的
市场负责人,谈到这里,人至中年的Sheraz不禁有些激动地站起来。“这就是我们的日
常生活,在压力之下接受教育、一起工作,大家形成这种非常紧密的关系,是最根本的
创新基础。既然外部环境无法改变,迫使我们必须有所作为,也让我们遇强更强。这些
恐惧你是可以与之共生的,学会接受和适应,每个人也能生活得很好。”
   “服役能够培养年轻人在非常小的年纪,就习惯对很多人负责,着手去解决棘手的
问题,学习管理和领袖能力,这对于创新是非常有帮助的品质。”海尔开放创新平台以
色列区资源整合总监Ron Waldman说。
   同时,军队也是以色列培养精英的摇篮。正如畅销书《创业的国度》所说,当其他
国家的学生还在考虑如何进入最好的大学时,以色列的年轻人却在准备随时听从国防军
精英单位的召唤。以精英情报部门“8200”和专攻科技创新的部门“Talpiot”为代表,
很多创新成果正是源自军队,从这里走出的年轻人,成为以色列创新创业的中坚力量。
   “全世界90%的创业公司会失败,也就是说10个创业公司只有1个会成功,所以创新
创业虽然是很好的事情,但你们要对结果有正确的预期,也就是对失败有所准备。”
   迎面走来的这位女士长发卷卷,曾经在“8200”的训练使她浑身散发著精干利落的
气质。如今作为以色列非政府组织Start-up Nation Central的负责人,Inbal Arieli将
“不怕失败”作为以色列富于创新的重要原因。
   “当年摩托罗拉以色列公司的关停看似失败,但激发了32家新创业公司的诞生。人
们不仅没被失败打倒,反而逆势成长,创造了新的机会。如今,超过250个跨国公司在以
色列设立研发中心,每年以色列的创业公司有700个。”
   “我知道东方文化是很崇尚成功,你们有成王败寇的说法,也非常看重‘面子’,
而在我们的文化中它并没有那么严肃和重要。不要把面子看得太重。更加开放和宽容地
对待失败,甚至将其作为成功的一部分,可能更容易鼓励人们创新。”Eliran Sheraz说

   他引用以色列的一句俗语:只要失败没有杀了你,它只会让你更强大。“如果你失
败了4次甚至10次,那绝对是专家了。作为曾经的失败者在再创新创业的时候是一项重要
的资历,因为他知道失败之后怎么重新站起来。很多成功的创新公司是由失败者创建的
,创投更希望投资有失败经历的人。”
   他也坦言:“由于种种文化差异,跟中国人做生意有时候挺难的。我们在全球多地
都有合作,也希望拓展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卡住了。观念很不同,
除了比较重视‘面子’,中国公司的等级观念很强烈。”
   “我们没有这么多Boss,也可以直接告诉Boss你错了。如果可以更扁平化,将更有
利于激发创造力,更直接和有效地推进一些事情的进程,这对于初创期的企业来说至关
重要。在等级观念强烈的结构中,你必须每一步向老板报告,受到的限制一多,创造力
就不容易迸发。”他说。   B.在教育中种下创新种子 “希望你们能培养孔子和乔布
斯的结合体”
   对于广东乃至中国来说,要怎么借鉴以色列发展经验?以色列学者和企业家表示,
如果说军队、文化等因素比较难复制,但教育应当具有可借鉴、可复制的模式。
   在距特拉维夫45分钟车程的以色列小城Rehovot,?杜鹃在这片水资源极其贫乏的土
地上开得格外鲜艳。路边的一所小学里,10岁的小学生Lavi正在认真地演示如何通过自
制的设备将宝贵的雨水回收用作冲洗厕所。“在以色列,孩子们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选
择自己喜欢的领域,很小就被鼓励创新尝试并付诸实践。”老师Ohad说。
   在以色列理工学院Samuel Neaman国际政治研究所教授Shlomo Maital看来,要在教
育中种下不惧失败和善于创新的种子,“让学生们知道当失败了以后,还有机会从头来
过。创新创业很冒险,失败意味着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并不丢人。同时,需要培养学生
们多样化的想法,而不是千篇一律。”
   来自广东汕头的姚锐已经在以色列理工学院就读两年了,这位21岁的男生感触最深
的就是以色列学生敢质疑、敢提问。“即使有时天马行空、看起来毫不相关的提问,会
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学生有着各种创新的想法。”
   他说:“上电学课的时候,经常有一些我们看起来很平常的公式定律,其实背后有
著很深的推理和分析,我们觉得理所当然,就忽视了。而以色列的学生会问很多问题,
甚至有时候看起来很傻的问题,教授一旦开始推演解释,你会发现原来其实理解得根本
不到位。”
   “最早我们拥有7位中国学生,都非常优秀,但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每个人居然几
乎一样。”以色列理工学院国际部执行董事Ariel Geva说,“我们教育目标是让学生针
对问题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鼓励学生做不同尝试,犯错误也没关系。中国的学校可以
一点点去借鉴改变,比如每周拿出一两个小时,开展一些创造性思维的课程。”
   针对这一点,在汕头大学兼任客座教授的Shlomo Maital正在实践。“我把我的中
国学生分成四组,让他们针对一些商业课题制定计划,培养他们创造的习惯和能力,很
多人有非常棒的主意。现在中国势头很好,比如小米拥有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还有一
个英语老师创建的阿里巴巴利用互联网把东西卖到全世界。这都是中国创业创新的好故
事。在教育中要鼓励年轻人勇于做不同的尝试。”他说。
   “现在以色列理工学院我们中国学生有百来人,其中一半都是广东学生。”姚锐说
。不仅是以色列本土,目前广东无论从民间自发还是政府合作层面,都已经积极搭建同
以色列交流互鉴的桥梁。去年,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在汕头举行奠基仪式,计划于今年
开始招生。这是以色列理工学院第一次在以色列国土之外合作设立的本科学校,按照计
划在校规模将达5060人。
   “不过你们必须明白,中国的发展必须有中国模式,以色列也许能够提供经验,但
我们没法提供完全适合的新路径。”Ariel Geva提醒。
   对此Maital说:“中国既不会成为以色列也不会成为硅谷,需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和
个性培养创新性,希望你们能培养孔子和乔布斯的结合体。”
   他解释:“中国需要解决很多我们不必面对的问题。以色列是一个小国,打破常规
进行创新,模式更加自由;而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我们看中国有很多有才华的年轻人就在那里,你们需要把他们的创新意愿和能力
挖掘激发出来。”致力于推进中以合作的咨询服务公司Asia Business Gateway合伙人R
on Waldman和Daniel Oleiski补充强调,“如果你们希望吸引好的人才,那么就要注意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人才的流动往往伴随着家庭,如果生活质量不好的话,没有办法
让人才安家。”
   Maital对此表示,对于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国正在做着正确的事
情。“我去过揭阳的淘宝村,在那里村民们都懂得用电脑,政府免费开设培训班,请来
老师教大家如何利用电子商务发家致富。”
   C.完善创投孵化生态系统 “光有创造性不够,要能够落实和执行”
   如何让创业者失败之后还有机会从头来过?除了信念和意识,显然还需要建立良好
的生态系统提供保证。
   Shlomo Maital强调,创新是整个生态系统运作的结果,公司、政府、风投、银行
、大学等各个部分都很重要。“光有创造性不够,要能够落实和执行,不然只是一个梦
。”
   “要重视小企业的创造力,并为他们提供更多支持。”在中部小城Ness Ziona,创
新企业MemTech的销售和市场副总裁Oren Blonder正在并不大的实验室里展示公司的研发
成果,通过与以色列理工学院等机构的合作实现了高分子超滤膜技术的突破性研发,显
著提高污水净化处理效率,大大减少废水处理所需的资金和人力成本。
   “跟中国不同,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大公司,以色列很多小公司专注于某一领域的技
术突破,哪怕是很小的领域也可以努力做到世界领先。”他说。
   “对于政府来说,要引导社会资本、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为创业创新失败了的人
还有下一次机会提供客观条件。”Waldman说,据初步统计,以色列每一年有800至1000
人创办科技创新企业,其中超过半数会失败,但是他们还是能够重新再来,良好的创投
体系是关键原因。“要引导有钱的人把赚到的钱重新投入市场来,愿意为早期阶段的创
意或者公司投资,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对此Maital解释:“很多创新创业的公司高潜力和高风险并存,而银行天然规避风
险,缺乏资金对于初创企业来说非常要命。以色列政府意识到了这件事,所以政府来提
供创新孵化器,为企业创业失败埋单,这非常独特。后来逐步吸引私人投资到创新创业
公司。”
   这个被Eliran Sheraz称为“温室”计划的创新孵化器项目由以色列经济部首席科
学家办公室(OCS)发起,企业申请经严格的程序后与政府达成协议,政府针对企业早期
创业阶段给予资助,并给公司研发产品制定一个时间计划表,等他们长成大企业后,再
逐步退出。
   据了解,以色列产业研究开发中心(MATIMOP)作为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的执行机构
,代表首席科学家委员执行,贯彻和监管相关的国际合作项目,负责实施双边和多边合
作项目。“也有和中国公司合作的项目。”Sheraz说。
   据Ron Waldman介绍:“之前来以色列发展业务的中国企业非常少,但是这几年中
国企业在以色列的研发投入呈现出非常迅速的增长,特别是近两三年呈现出爆发式上升
,目前以色列三分之一的研发中心与中国企业有关。”
   “与中国合作业务占我们总体业务的70%,我们想成为中以合作的纽带和桥梁。”
Waldman的同事Daniel Oleiski说,“以前主要是美国和欧洲企业来以色列设立创新中心
,从四五年前开始,以华为为代表,大批中国企业陆续进入以色列。”
   近期,在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访以色列期间,中以双方宣布同意正式启动中
以自贸区谈判。以色列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声明表示,该自由贸易协定将包括商品和服
务贸易、经济和技术合作,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一旦生效,双边贸易额(目前约为80亿美
元)将翻一番,将为两国带来重大经济效益。
   “我们看到很多的企业来以色列寻求合作,但不能指望只是握个手就能建立深入的
合作。两国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我们比较直接,比如企业去中国,希望几次洽谈后可
以签订合同,而中国倾向于用很长时间建立信任,很多以色列企业不了解这些,容易放
弃。必须有人了解这两种不同的模式和习惯,创造共识,消除误解,这正是我们希望做
的事情。”Oleiski说。
   多次前来广东的Maital表示:“目前我们和广东的联系非常紧密,当今你们正处在
由‘制造’向‘创造’的转型过程中,很多人都希望去广深,因为那里有很好的生态系
统,特别是深圳模式非常令人惊叹。我们希望通过广东与以色列的合作,一起更好发展
。”
   来自以色列的声音
   “最早我们拥有7位中国学生,都非常优秀,但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每个人居然几
乎一样。中国的学校可以一点点去借鉴改变,比如每周拿出一两个小时,开展一些创造
性思维的课程。”
   ——以色列理工学院Ariel Geva
   “如果你们希望吸引好的人才,那么就要注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人才的流动往
往伴随着家庭,如果生活质量不好的话,没有办法让人才安家。”
   ——咨询服务公司合伙人Ron Waldman和Daniel Oleiski
   创新孵化器项目由以色列经济部首席科学家办公室(OCS)发起,企业申请经严格
的程序后与政府达成协议,政府针对企业早期创业阶段给予资助,并给公司研发产品制
定一个时间计划表,等他们长成大企业后,再逐步退出。
   ——特拉维夫一家大数据和云技术创新公司市场负责人Eliran Sheraz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