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极震荡”成因不明 台湾受“太平洋震荡”影响大

楼主: rastus1237 (RAS)   2010-01-10 23:25:35
记者吴舒婷/台北报导
近来北半球受“北极震荡”影响,寒流一波接着一波报到。天气风险公司天气分析师谢和
修表示,全球受到环流影响,另有“南极震荡”、“太平洋震荡”(即圣婴、反圣婴现象)
、“北大西洋震荡”等,以较“庶民”的说法,北极冷低压环流具周期性地增强或减弱,
当环流减慢时,冷空气溢散出来,就是所谓的“北极震荡”。
谢和修受访时表示,“北极震荡”是在80年代才发现,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台湾也曾于民
国52年1月8日出现超低温纪录,台北地区更在1月28日低温跌破零度,由于当时圣婴现象
并不强,因此推测与“北极震荡”有较大关联性。
多数民众对“北极震荡”甚为陌生,谢和修将北极比喻为装水的碗,当冷低压减慢,碗壁
变浅,冷空气就如碗中的水一样,会慢慢外流出来,导致中高纬度地区气温“溜滑梯”。
他说,出现“圣婴”、“反圣婴”预报期为1年至1年半,但是因为“北极震荡”周期性较
不规律,也较难预测,因此去年气象预报皆称会出现“暖冬”。
除“北极震荡”外,是否还有“南极震荡”的说法?谢和修表示,因为受到环流影响,也
会出现“太平洋震荡”、“南极震荡”、“北大西洋震荡”、“北太平洋震荡”等具周期
性的现象,至于位处中低纬度的台湾则受“太平洋震荡”影响极大,即是“圣婴”与“反
圣婴”现象,“南极震荡”则对北半球不具影响力。
天气风险公司总经理彭启明与文化大学土地资源系副教授杨之远投稿媒体指出,北极震荡
约每10年发生一次,不过可预报度甚低,仅一至两周的预报期,可能造成北半球大范围低
温现象,1月下旬前可望恢复正常状况。
北半球出现的极端气候,英国遭逢29年来持续时间最久的一道冷锋,韩国首尔出现近7年
来最冷的摄氏零下14度,北京近日降雪更创下1951年以来新高纪录,气象专家表示,是因
为北极的环流强度在去年12月10日,出现60年来最弱的一次,造成所谓的“北极震荡”
(Arctic Oscillation)。
至于新名词“北极震荡”指的又是什么?彭启明、杨之远指出,“北极震荡”是北半球的
冷空气源头“北极”交替出现的气压周期变化现象,当低压强时,引发环流增强锁住冷空
气不致大幅影响北半球,北半球冬天温度也会比平常来得高,称为“正相位”(暖相位)。
当低压弱时,其周围之环流也减弱,冷空气随着流泄至北半球,北半球冬天温度也会比平
常来得低,称为“负相位”(冷相位)。
气象局预报中心主任郑明典对“北极震荡”做出明确解释,指在北极有个低压区,气流呈
顺时针环流转动,强弱交替是正常的大气现象,若出现“正相位”,北半球会变暖,“负
相位”则因弱环流,北半球会受冷空气垄罩。
此外是否因暖化造成此极端气候的出现,地球真的有暖化吗?根据科罗拉多州的美国大气
研究中心气象专家的说法,指北极震荡产生的寒冬是自然现象,目前原因不明,不过暖化
则会造成极端气候出现频率增加,包括热浪、干旱,甚至是寒流,且暖化持续进行下,寒
流带来创纪录的超低温,未来会逐渐减少。
英国剑桥大学是考特极地研究院(Scott Polar Research Institute)的两位科学家得研究
指出,位于福蓝海峡(Fram Strait),介于司伐尔巴得(Svalbard)及格林兰(Greenland)间
的海冰在近20年间厚度已变薄近43%,也会连带影响高纬度的气候状况。目前也有许多科
学家认定,造成北极海冰变薄的最主要原因除了人为影响外,部份是受到自然气候现象北
极震荡影响所致。
郑明典指出,台湾位于冷气团边陲,暂时不会受太大影响,不至于出现像欧洲、北美与中
国严重的暴风雪,不过因北极震荡成因不明,范围会不会扩大,甚至波及台湾,仍待观察

============================================================================
北极震荡这个名词最近似乎很夯
星期五班 B97607047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