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 在Evernote中使用子弹笔记记录生活

楼主: danny9372 (xus5566)   2019-09-18 20:53:39
网志图文版:http://bit.ly/bulletjournal-feat-evernote-EZsoft
已经在用Evernote作笔记、记录生活,却觉得笔记越多,混乱越多?
突然事件发生时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事情越积越多,最后放弃整理…
以上是我2017年刚开始使用Evernote记录笔记的写照,
为了不要让笔记越记越混乱,开始寻找网络上资源以及自己摸索,逐渐发展出属于自己的
笔记方法。
毕竟笔记是做给以后的自己看的。
总不能让以后的自己看不懂现在的自己在记录些什么吧。 (未来我:……)
同时这也是篇Evernote子弹笔记的使用说明书,给有需要的你参考~
1. 子弹思考整理术
最近读完《子弹思考整理术》一书 ,书中提到很多实用的的子弹笔记技巧 (如索引、未
来志)。
(作者Ryder Carroll 是子弹笔记的原创人,因繁忙的工作加上ADD“注意力缺失症”所困

自己摸索出这套简单的工具和技巧,却可更有组织力的子弹笔记方法。
他倡导的方法重点是:需要慢下来思考什么是真正重要的,及一套系统来统整思绪。)
作者最推荐的载体是“纸加笔”的纪录方式。
手写天生的特性,相较手机打字效率虽然较慢,但也更适合让人书写过程中汇整想法及慢
下来思考。
可是对习惯Evernote、Onenote的使用者而言,很难要我们舍弃强大的功能如:时间提醒
、网页连结及“只要一本随身带走”的便利。
于是我就思考如何将这些好用技巧融入Evernote内使用。
最后摸索出的子弹笔记尝试想解决:
上述那些困扰,并系统化地将事件归类,让生活更井然有序。
以下以我现在最常使用的日常子弹笔记作为范例,这套子弹笔记方法可处理:
*当天待办事项
*应变突发事件
*未来想做的事(下个月、甚至是未来几个月)
2. 子弹笔记 × EVERNOTE:
我在Evernote内所使用的子弹笔记架构:
除书中默认的4项基础功能:索引、未来志、月志及日志(我将月志跟日志合并为每月子弹
笔记),
并额外在每月子弹笔记中加了2项客制群组:缓冲区、每日有感日记。
“缓冲区”→分为ready to及wait for this,用来存放准备放入日志及尚无确定完成时
间的事。
“每日有感日记”→当写作魂上身时,另开一则笔记并连结。即可尽情挥毫而不必担心原
笔记的篇幅过长,使以后不好阅读。
实际在Evernote中用这套子弹笔记方法时,需使用1项功能、4则笔记及1个时间:
1项功能:
记事连结
4则笔记:
人生总笔记
子弹笔记总笔记
未来志(那些决定或未决定的未来事)
当月子弹笔记
1个时间:
反思时间
2-0 记事连结:
记事连结是唯一一项需要用到Evernote中较进阶的功能。
用来将联通多则互相关联的笔记,可以直接透过“a笔记”中找到“b笔记”。
2-1. 人生总笔记:
人生总笔记,并用 Evernote的记事连结功能,将各个专案笔记连结(如:子弹笔记总笔
记)。
便可透过“人生总笔记”找到所有最重要的主要笔记。
2-2. 子弹笔记总笔记:
连结每个月的子弹笔记目录,以便日后自己回头查看。
2-3. 未来志:
收集箱的概念,存放两个月后或还不确定时间的任务、事件。
有空时将当月的“pop up”转移至未来志。
可开一则Evernote笔记当作“未来志”:也可使用Google Calendar作为“未来志”
2-4. 当月子弹笔记
当月子弹笔记共分为五个区块:索引、月志(月目标)、缓冲区、日志及每日有感
索引-
< 连回子弹笔记总笔记连结:方便日后检索
last month、next month:连结前、后一个月的子弹笔记,以便每月转移
月志(月目标)-
当月为自己订定的3个大目标,最多不超过5个,通常可以拆分成多个小任务且不是一天就
能完成的。
可以从比较简单的目标开始,如:看完一本书、上完某堂线上课程的三个章节。
缓冲区-
pop up
从日志转移过来,“临时”记录当月发生的事件(未来会做、想做)。
并在有空时在转移“未来志”。
wait for this
等待回复且不确定完成时间的事,如:交付产品等后对方答复、等待网购收货(开心),完
成后就可记录在当天日志后移除
日志-
日志记录共分为待办任务、发生事件跟心情感受。
待办任务:3项,最多不超过5项。
发生事件:当天未在预期内发生的事件。如当月会处理,转移到上方的pop up;若不确定
处理时间,转移到未来志。
心情感受:针对当天某件发生事情的一句话感受,但又不到要特地写一篇日记时使用。
使用方式 :
日期纪录
1. 日期依倒序(新至旧)列出,方便每次打开日记,最上面都是最新日期。
贴心提供到2019年底的日期懒人包:http://bit.ly/2019-bulletjournal-date
标签符号
2. 囗:当天待办事项用,完成直接打勾
3. .:当天发生的事件、简短心情感受
4. >:延后一天
5. <:已转移归类
每日有感-
当天若特别有感想写一篇长日记,另开一篇笔记并记事连结到当天日期。
(另开的目的是:不让当月的子弹笔记因每日有感导致篇幅太长)
2-5. 反思时间:
固定一段时间,用来回头审视自己一段时间(当天、当周及当月)的努力。(虽然麻烦但很
必要!)
并确定自己是走在“正道上”,像是:若当天的某项任务没做完,但发现不完成也不会怎
样时,就应该无情地放弃它!
反思时机:每天早上、晚上,每周,每月,以及每次进行转移的时候。
3. 如何演化成现在的子弹笔记的:
我的子弹笔记并不是一开始就长现在这样,是使用的过程中,又发现哪里不太方便一路改
善的。
重点是意识到“我的痛点” (医学有个很贴切的名词:病识感),
意识痛点的存在后,才会思考如何改善让工具变得更好用。
并如先前日志部分提过:可使用“黑点.”纪录每天的小发现与感受。
或专门开一篇笔记纪录这些发现,最后会从罗列下来的“发现”中发现自己真正的需要。
4. 总结:
Evernote这类数位笔记软件,最大的优点同时也是缺点就是可方便、快速地“资料收集”

因此容易陷入资料收集越多、混乱越多的“只收集,不分类”局面。
这时就很需要一套有系统的方法协助我们将资料“归位”,
而子弹笔记的关键重点便在于“系统”思维,需事先在脑中建立出一套“分类”的想法。
当事件发生时,就可以知道将它“归类”到何处,(若算当下不知道如何分类,也可以先
归类到待处理区等有空时仔细思考)。
对于准备使用这套方法的朋友,
一开始较大的摩擦点可能会是:常常忘记要转移,如:日志转到缓冲区、未来志,
但转移其实是必要之恶,正因为多了这些转移,才不会让自己只是“没意识”地埋头苦干

透过转移看看自己是否在对的方向努力,断舍离出最有价值的事,
当然,这个“对”及“有价值”是由我(你)来定义,而定义可能是浮动的。
所以千万要“有意识”地抽出身来慢下来检视,并反思对自己而言的“意义”是什么?
Evernote台湾官网:https://evernote.com/intl/zh-tw
作者: eva19452002 (^^)   2019-09-20 07:42:00
作者: fotumbra (想像不出光的影子)   2019-09-20 09:51:00
作者: disabledman (m.m.)   2019-09-20 11:51:00
不错哦!我也是老使用者
作者: ckw (要暱称作啥)   2019-09-20 13:37:00
感谢分享, 我也买了好几年, 来研究一下
楼主: danny9372 (xus5566)   2019-09-20 16:41:00
感谢大家的推~ 之后也会陆续推出相关的应用低!
作者: g5637128 (帮QQ)   2019-09-26 23:52:00
推分享
作者: chancewen (闲人乱逛)   2019-09-27 10:35:00
有看有推!!
作者: AngeloHu (安杰力)   2019-10-02 18:43:00
作者: camellala (茸硬抬名器)   2018-01-08 13:09: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