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在动漫中寻找忧郁的认同 新世纪福音战ꐠ…

楼主: qilai (左是一种心智缺陷)   2007-02-25 14:04:34
※ [本文转录自 Evangelion 看板]
作者: qilai (人生何处不糟糕) 看板: Evangelion
标题: [转录] 在动漫中寻找忧郁的认同 新世纪福音战士10年流行不坠
时间: Sun Feb 25 10:22:38 2007
《开卷周报》
郑圣勋(清大中文所博士班研究生)
文化是一种共鸣,不仅在服装、语言的层面,也包括情感上的扩散与回应。譬如五月
天曾表示张雨生给了他们许多感动、精神科医师担心自杀新闻会使患者萌生死亡欲望,这
是有迹可寻的文化效应。但要说出“看完新世纪福音战士,我才知道该怎么说出自己的寂
寞”,或许还需要更多的注解,因为宣称以动漫、电玩中的忧郁作为认同,在今天还是一
件陌生的事。
《EVA》的台湾暴走
《新世纪福音战士》(新世纪エヴァゲリオン;简称EVA)是1995到96年间在日本东
京电视台播放的动画影片,随后发行于美、澳、欧、亚等十余地,动画之后,又制作了电
影版,而漫画则至今刊行不辍。日本文化厅在2006年将《EVA》列为9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
动漫作品,它所撼动的文化冲击,甚至深远于宫崎骏与钢弹系列。
在台湾,《EVA》于1999年播出,由于两地分级概念不同,剧中格斗的血腥,主角们
在同性、乱伦间的耽溺,种种的剪接困扰让《EVA》在电视上消失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
它的流传就此受限,从许多方面来看,《EVA》在本地暴走的意义,或许更甚日本。
许多台湾读者早在1996年就认识《EVA》,在代理商谈妥进口版权之前,它已经是全
台动漫社团必播的影展大片,也是Cosplay的大热门。透过网络、动画迷与光盘厂商的翻
译,《EVA》在成为合法商品前,即已拥有相当可观的读者。当时《EVA》所引发的轩然
大波,是台湾动画市场前所未见的,延续至今,不论专售或兼售动画的商店,这部影片
都惊人地从未下架,相关网站更已经累积超过20万个,除了专设的讨论区,它也是许多
部落格中抒发感受的词汇。它是西门町万年大楼内必备的经典模型、重要的扭蛋,刊载
中的漫画与相关电玩总是会登上销售排行榜的前几名…。
可以说,《EVA》在台湾扮演了某种犹待被进一步说出的文化意义,它已如赤崁楼或
水门案,形成一种文化座标,如同《鳄鱼手记》或《台湾霹雳火》,开启了一种说故事的
方式。
世界被一个寂寞少年毁了
80年代迄今,许多动漫作品在台湾青少年文化里都扮演了重要地位,如《美少女战士
》塑造了“平凡”的典型:笨拙、胆小、功课也不好,但凭借著爱让自己不一样。热血的
例子当推《圣斗士星矢》,90年代的篮球场里一定会传出剧中的经典台词“燃烧吧,我的
小宇宙!”近年继承的则是《火影忍者》,总会听到玩累的青少年说:“我的查克拉要用
尽了…。”但相对于许多守护和平的故事模式,《EVA》在保卫地球的叙事框架中翻转出
另一套故事:不再是爱与勇气,而是在语焉不详的故事情节里,以忧郁诉求读者的共鸣,
世界被一个寂寞的少年毁灭了。
对绝大多数读者而言,《EVA》的剧情始终是模糊与不确定的,即使电视版26话都结
束了,还是没有交代清楚作为武器的“终极决战兵器EVA”是什么?敌方与保卫地球的科
技军方目的是什么?更甚者,剧中的敌人“使徒”,连名字都没有,读者只能在多年后出
版的设定集里按图索骥。
相较于古典的“情节”概念,《EVA》细密铺陈的是主角们的情感:他们为什么感到
无助,他们试图建立的人际关系如何被推翻。读者虽然很难复述男主角凭著什么机制或方
法把地球毁灭,却很清楚知道少年在情感上为什么要毁灭世界。当《EVA》迷遇到周遭朋
友询问剧情时,这总是个有趣的困扰,“一位真是忧郁的少年…”这个几乎没有任何解释
力的注脚,却是《EVA》用尽篇幅,画了底线又一再成为清楚标题的一件事。
认真的无可奈何
着重情感铺陈的《EVA》,并不是从“世界遭受威胁、需要参与”开始,而是始于世
界多么让人感到无奈。漫画版一开始是14岁男主角碇真嗣的作文:“我将来并不想成为什
么大人物,像梦啊、希望这类的事情我想都没想过。活到14岁,日子一直是得过且过,我
想以后大概也是一样的吧。所以囉,要是发生什么意外而死去的话,应该也没什么大不了
的。”接下来的画面是,这段作文“不知所云,老师叫我‘认真点写’。”
其实真嗣写得相当认真,男主角的没有梦想、没有大志、自认为懦弱卑鄙就是
《EVA》最重要的剧情。《EVA》刻意说出了这种个性与学校教育的不相容,将学校的误解
与驱逐视为理所当然。但驾驶EVA、承担重大责任也不是可以依靠的生存价值,迥异于登
上无敌铁金刚后立志要对抗邪恶的兜甲儿,真嗣被动地参与、被动地驾驶EVA,科技军方
始终冰冷地在那里,有资源、有权威,可以任意遗弃你,成为你自我历史与创伤的来源。
真嗣在阴郁消极里艰难地与自己相处,就连青涩都不是情窦初开,而是不断学习压抑自己
而在无助中青涩地手淫。
苍白的人类补完计画
  剧中科技军方与上层跨国资方共同执行的目标是“人类补完计画”,这个计划一再被
提及,却从未清楚说明。根据剧中模糊的解释,它设定为在情感上填补人类的寂寞与空虚
,然后所有的悲伤都可以被平抚、安慰。人类补完计画像是巨大的绝对存在,也像是苍白
的空泛意义,主角们非但不了解计画的究竟,也不曾质疑这个让他们得以进行26集的经费
来源。从电视版最后几话与电影版的暗示,读者会赫然发现,使徒原来是资方派遣的,“
敌人”是权力中心获得经费和执行计画的手段;而计画得以发生的条件更是吊诡──让
EVA(夏娃)与科技军方捕获的第一使徒“亚当”结合,然后人类便可以回到生命树的原
初状态,回到伊甸园。在这样的设定里,相继出现的使徒、科技军方或整个故事似乎多余
又不必要,因为早在第0集,在故事之前,这个计画就可以实行了。
《EVA》没有说明毁灭的力量是什么,却又像是把毁灭一切与需要安慰的理由都说清
楚了。呼应着一开始的作文,真嗣在决心毁灭世界前喃喃自语着:“反正少了我,你们也
不会有什么不一样,所以你们通通去死吧。”人类补完计画,并不是具像的情节,而是具
像的自私与懦弱,抚平寂寞成为对世界的恐怖报复,人类融化了,只有当所有个体的意志
与躯体都被抹消,才是对痛苦的安慰与“补完”。人类补完计画似乎模糊,却又以明确的
意象回应了剧中许多遗漏的情节,告诉读者这是一段认真而残酷的绝望过程。
忧郁难以诉说
诉说忧郁是一件困难的事,特别是中文教育里,忧郁只能是忧国忧民的关怀才会显得
有价值,失落是对着明确目标的挫败才能被陈述。但生命里的悲伤往往不是如此,它这么
明确地在那里,我们却说不出座标,于是自杀甚至不能有工作、课业与家庭之外的理由。
《EVA》在台湾暴走的意义,不仅因为它是动画经典、重要的解构主义文本,也因为《EVA
》引起共鸣的阅读本身。一群非柏拉图或波赫士迷的读者,借由《EVA》表达了对传统叙
事模式的反动,而它所叙述的忧郁,是这些读者一直珍重的。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content/newscontent-artnews/0,3457,112007022500119+11051303+20070225,00.htm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