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雷德利路 Ridley Road (雷) BBC 英国反恐剧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22-10-18 21:38:55
记得三年前版上有新闻提到 BBC准备制作一出 1960s英国新纳粹题材短剧,令我惊讶地发现自己对英国那年代只记得“摇摆六零”,却没觉得那也是个民生凋敝的极右派崛起年代?可能那段记忆太不堪回首、英国影剧普遍不想旧事重提、就在一片歌舞升平的复古怀旧作品中慢慢洗掉了记忆?但这出 "Ridley Road"《雷德利路》硬是要在欧洲多国极右派再度崛起的 2020s重启这遥远记忆:伦敦在 1962 真有人成立过“国家社会主义运动”National Socialist Movement 组织、真传承希特勒诉求也大方使用纳粹符号、也真成立类似“冲锋队”的准军事组织诉求“清除犹太人”!
如今英国文化影视与传媒努力强调的,都是英国二战收留很多犹太人、战后收留很多加勒比海人与国协子民、成就了 1960s的百花齐放更孕育了“多元文化主义”的盛世。只是在此剧描绘下,所谓“摇摆六零”开心的往往是外来者、年轻人、与文化人,不开心的往往是在地人、中老年、与普罗劳工,这当中也许还有些“性别”元素使许多女人获得解放而许多男人感受到失落... 当然这些分类都不会是一刀两段,但在高调公开的与日常低调的场合都隐约可见那意识型态的两极趋向。本剧谈新纳粹若谈反恐谍报恐嫌半吊子,但描绘常民人生景观丰富颇有气氛且情怀细微。
https://pbs.twimg.com/media/FR1x1fSWYAIILze.jpg
故事开始:在 1962 年的曼彻斯特,一个劳工阶级犹太人家庭的发姐女主角Vivien,与她相爱的劳工男友Jack神秘兮兮地与她分手去了伦敦、家里则一直努力把她许配给富裕的犹太房地产小开,于是一方面为了逃离犹太传统社群的规训、一方面为了把情郎追回来,她也打包行囊如许多六零女孩般“前进伦敦”!我们观众若看过《迷离夜苏活》等伦敦六零题材电影,应该都知这时的伦敦百花齐放令女孩心花怒放,但也令长辈担心良家女孩迷失在花花世界失了贞操... 结果 Vivien 当了伦敦发姐接触了多元文化倒没失身、反而追情郎追到了新纳粹组织才失了身:
原来情郎 Jack 跟着位于 Ridley Road的伦敦犹太人地下小队 62 Group 进行反纳粹工作、还亲身犯险化身狂热份子 Peter卧底新纳粹组织“国社运动”National Socialist Movement (NSM) 、在 1962/07/02 于特拉法加广场集会游行摇旗呐喊时令 Vivien 看得心都碎了!不过随后她被犹太小队循线找到劝她远离情郎去过安稳生活时,她二话不说为爱追随情郎混进这 NSM组织,更善用发姐手艺剪个时下正夯的“玛丽莲梦露”造型自我包装,成为一个宛如六零性感偶像般的金发洋娃娃!对新纳粹来说是金发碧眼的白人至上极右派圣女、对观众来说则是独具风情的洋娃娃间谍!
https://hopenothate.org.uk/wp-content/uploads/2022/02/RR_BB_01_11_20_1913.jpg
而且她学习快速马上讲得一口根正苗红的新纳粹激进语言,一换个金发仿佛圣光罩顶如有神助,一个原本畏畏缩缩缺乏自信的劳工家庭小家碧玉、瞬间变成双眼发亮信仰坚定言语激进随时备战的纳粹女先锋!突然间那些平常骁勇斗狠恶形恶状的新纳粹男孩都乖了下来,唯有史实英国纳粹大头目 Colin Jordan 能与她智识对话不但如获至宝更一见倾心!于是尽管她与情郎化名 Jane & Peter 在这新纳粹大本营分进合击探听情报,但表面只能推说使命至上小情小爱早已丢一旁,期待已久的“失身”竟是要当女间谍失到大头目的床上去!女编剧写起情报来就是这么多情爱揪心。
本剧除了欣赏新人女演员 Agnes O'Casey换个发型就换个人格的“洋娃娃间谍”双面演技外,重点当然是看其貌不扬平常多演大制作配角的 Rory Kinnear 发挥演技诠释史实英国纳粹头子的领袖魅力与恐怖城府!在 Vivien 远处旁观他时,他针砭英国战后撙节的时政问题处处切题掷地有声、顺水推舟提出的反犹排外诉求又顺理成章、勾勒的国家社会主义“新纳粹”蓝图如此亲民又呼应现实、但看到他实践理想的方法是组建“准军事组织”搞暴动破坏甚至烧杀掳掠又令人不可思议!本剧拍起反恐谍报恐怕略嫌轻薄短小复古浪漫,但有了 Kinnear的演出就变得写实恐怖!
https://pbs.twimg.com/media/FAiJJi1XIAM_ZKL.jpg
尤其相较于喊打喊杀的冲锋男孩们、对下属压榨禁锢的中阶主管们、宛如不定时炸弹的法国迪奥家族女魔头 Françoise Dior、以及见缝插针兴风作浪看到动乱就高潮的美国纳粹头子 George Lincoln Rockwell,本剧中这英国纳粹头子 Colin Jordan 是有学养有谋略有理念有计划更有耐心的,他要下的不只是盘“打杀犹太人”的恐攻暴动小棋局、而是要按部就班谋定后动影响英国政局!也许“清洗犹太人、驱逐异种人、反银行操控、无政党政治”等激进理想终有一天要实现,但当下都高举“言论自由”与“合法集会”,让平日对犹太与外族并不友善的法律与警察为他所用。
而对内,他不但是个爱家好男人,还是个谈吐斯文学识渊博的剑桥绅士,对待心有灵犀一见倾心的 Vivien/Jane总是时收时放亦真亦假、时而温柔谦逊时而强势霸气时而不怒自威,令当卧底接近他的 Vivien/Jane都不知到底是自己看穿了他还是被他看穿了,只好一次次靠着金发洋娃娃外表强压紧张忐忑、睁大纳粹圣女的激进大眼跟他比眼神 XD 当然最终就算被他看透也仍要硬撑、被他脱衣也要硬著头皮演到底!因为情郎与我的爱情性命相较之下都已不重要、我们犹太人与各族新移民乃至英国六零百花齐放的美好生活,一个洋娃娃间谍就算头破血流遍体鳞伤也要坚持守护。
https://tellyvisions.org/sites/default/files/RidleyRoad_EP2_1.jpg
本剧也许四集时间还太短、谍报过程故事铺陈与感情张力都有点匆匆结束、与一般同类型题材比起谍报追逃打斗动作都恐嫌太过儿戏,但女编剧 Sarah Solemani 对“洋娃娃探员”的角色设计与境遇描绘栩栩如生亦独具风情:E01 是劳工家庭小家碧玉笨手笨脚令人边看边笑、E02 摇身一变成为纳粹圣女双眼发光令人惊呼一声、E03 与纳粹头子谈文论艺玩起谍报谜情令人紧张忐忑又脸红心跳,谁知 E04压轴动作竟让洋娃娃间谍穿着套装踩高跟鞋飞簷走壁周旋坏蛋、受尽伤痛挨尽拳脚遍体鳞伤满身血污、即使成了残破扭曲的破碎娃娃也要拎着关键机密逃出生天完成任务!
关于这个使命感,本剧也有与纳粹头子呈对立地位的 62 Group 犹太小队领袖 Soly 由另一位英国大叔 Eddie Marsan 饰演,两边要招募人才建立“信任”都要靠一点极端的仇恨基础:在新纳粹那边是要求“说说妳身为白人惨遭剥夺的创伤经验”要 Vivien/Jane投其所好编出惨烈身世与动人故事,在犹太小队这边则要求“妳不只要爱生活、爱自由、认同犹太社群、不认同极右排外,还必须要打从心底以行动反对极右排外!”而她带着忐忑初次行动的卧底滋味感觉如何呢?能够偷取情报破解对方的暴力攻击“真是他妈的太令人雀跃”!有这种从心到身的热血才能成为一份子!
https://image.tmdb.org/t/p/original/fgTjUh9N1TwFVjfZ3de30zDF4SP.jpg
可以说这尽管是一出针对 1960s新纳粹并直指 2020s极右排外的反恐剧,但它对看似正方的犹太社群之描绘也是不假辞色,俨然直指两边对立的行动做到极端都可能成为一路人!不过这部分对犹太社群的批判描绘只(聪明地?)点到为止,只在日常描绘上栩栩如生鬼影幢幢令人暗暗忧心,但并没真让这些日常小念头真酝酿出什么极端行动,只是很写实家常地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微小愤懑,而在本剧结束前一定也让这些愤懑找到个恍然大悟的出口而消弭于无形。若真要说惊悚戏剧的“黑暗”与“张力”,这样处理恐有轻轻放下之嫌,不过这样不直刺痛点也许广大观众更能接受。
本剧在卧底主线外,支线先有 Vivien 在曼彻斯特的犹太家庭,也是充满保守禁锢甚至阶级不公,令人不得不承认新纳粹口口声声“犹太银行家剥削我们”也并非空穴来风:Vivien自己家爸爸当邮差是劳工家庭,妈妈是家庭主妇等于是无薪女佣,Vivien自己又是小辈又是女性集压抑禁锢于一身!更糟的是家人努力把她许配给犹太地产小开,这小开平日看来是有为青年也温文儒雅,但谈起钱来不但公事公办还以金权威胁步步进逼:房市看涨租金大涨是在商言商,如果您女儿乖乖嫁我就免亲家租金,您女儿不想嫁也 OK 那就要高价收租!这样的商人嘴脸连犹太劳工都感到不平!
https://nypost.com/wp-content/uploads/sites/2/2022/05/RidleyRoad_EP1_4.jpg
甚至伦敦这边在为犹太人生存权利拼命的 62 Group 内部外部也充满分歧:在曼彻斯特这种后方的犹太家庭对他们伦敦犹太人不误正业都嗤之以鼻,尤其小队领袖 Soly 就是 Vivien 的亲叔叔,平常妈妈还耳提面命“千万别找叔叔跟他学坏了”;即使小队内部也有退守的鸽派与进取的鹰派、鹰派也有分放长线的谋略派与立即反应的武斗派、鸽派则有和平主义的拉比宛如羔羊般处处忍让;Vivien在伦敦发廊还另外遇上黑白混血的法律系大学生,他们自有自己的加勒比海族群与共产党社群,明明和犹太社群一样抵抗极右排外的新纳粹,但彼此互看亦浑身带刺针锋相对充满成见。
相对于犹太与多元社群好坏并陈的日常小戏份,本剧更低调日常令人忧心的则是保守社群的日常,透过租房间给 Vivien 的白人老太太 Mrs. Jones 以战后老人的日常苦闷演绎排外意识的生成:二战以她看来是日耳曼与犹太人之争、英国政客竟派英国子弟去送命、我一个丈夫三个儿子就这样没了;而今战后德国经济日上英国却樽节萧条、传统街屋社区一块块被房地产圈地都更、把我们老太太迫迁到新盖起来的高层塔楼、不但剥夺了人亲土亲更疏离了社区邻里;更别说外国移民蜂拥而入、抢走工作败坏治安主导文化、我们传统白人牺牲这么多如今文化与经济却都惨遭剥夺...
https://i.imgur.com/7JMkkRG.jpg
当可怜的传统小民遭受剥夺孤独苦闷没有出口时,总不由自主自命“受害者”并在脑中想像“加害者”,而乏人倾听唯有极右社群温言软语嘘寒问暖时,他们煽风点火帮你指认的“犹太人”与“外族人”图像就渐渐成形!只是本剧最后亦靠着多线交会的日常剧情清楚指出:这个“敌人形象”尽管渐渐清楚却也只是个凭空想像,因为苦闷的你还并没真正认识他们那边具体的“人”。也别说保守派,就算是正派那边的犹太人与加勒比海黑人罢,他们尽管自知受到压迫起身对抗极右,但彼此互不相识还不是也在想像彼此敌视彼此?还要千呼万唤的大胆相遇才是认识的开始。
而本来草木皆兵目光如电令 Vivien 紧张的保守派房东 Mrs.Jones、眼看她睁大眼睛疑神疑鬼查到了 Vivien 犹太人身分、她真有要反犹排犹迫害主角吗?也不过就是此生与犹太人真实地“第一次接触”不知所措啦。不过一个上代老女对犹太男子的黄色八卦、自能与参加舞会向往爱情的下代少女心有灵犀,其实这“保守派”战战兢兢草木皆兵只是担心年轻女生自由开放可别失了身 XD 不过 1960s已不只保险套还发明了避孕药,女性身体已掌握在自己手中更不吝打扮美美地赴汤蹈火!也许女编剧 Sarah Solemani 结合六零时尚与反恐谍报设计的“洋娃娃间谍”精髓就在此?
https://realtimeuk.com/wp-content/uploads/2021/06/ridley-road-1680x1120-1.jpg
此剧以“反恐谍报”类型看来,恐怕阴谋计画警匪对战斗智斗力都有点平平,尤其只有四集根本才混进去没多久就被揭穿了 XD 不过它外表还是善用“摇摆六零”与“洋娃娃间谍”搭配经典老歌与泛黄影像打造复古浪漫、做好气氛让观众带着喜剧期待后就别把谍报卧底看得太冷峻,反而多注意女主角与新纳粹头子的调情交锋、多看看保守派人们的苦闷愤懑与体制不公、也看看犹太人与外族移民理直气壮伸张权利之余又有多少保守盲点... 最后女主角一身狼狈仍取证破案是紧张连连亦大快人心!这曼彻斯特姑娘“前进伦敦”寻找情郎的“少女成长”故事终有令人欣慰的结局。
后来我查了查反派主角 Colin Jordan 的史实历程,是对什么都有点施展不开的四集长度稍释怀了些:1962/07/02他才办第一次特拉法加广场的集会游行、八月初他才连结了各国纳粹组织成立“国家社会主义世界联盟”World Union of National Socialists (WUNS) 并筹划成立冲锋队组织、但 1962/08/16 就被卧底蒐证交给检调查办以“意图组建准军事力量”而依法起诉了,可以说整个历程仅一个半月才过了半个暑假呢 XD 倒是英国 1936 法案就有判定“民间成立准军事组织”为非法,那想想当今 2020s各国法令允不允许“准军事组织”存在呢?推荐 D+ 西班牙平台欣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zdEP7u6ir0
作者: berrylicious (nom nom nom!)   2022-10-19 16:01:00
谢谢推荐
作者: berrylicious (nom nom nom!)   2022-10-19 08:01:00
谢谢推荐
作者: dululu (Eggs? Exterminate!)   2022-10-23 23:02:00
感谢推荐~~~ 每部推荐都好好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