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十二陪审员,Netflix 比利时法庭剧 (雷)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20-07-14 11:39:13
本周上架的《十二陪审员》De Twaalf 由比利时电视一台 Één播映、Netflix 国际发行,谈位于根特的“东法兰德斯刑事法庭”一场凶杀案辩论,取景在根特司法大厦新馆Het Nieuw Gerechtsgebouw te Gent。全剧开始就是一个“十二人陪审团”的组成:如同许多陪审制国家,在此每个案子都要征召一般市民组成 12 人陪审团、加上候补共 14 人,抽到并经审核而又无豁免事由者,就有参与的义务。这种事是市民义务、一般人大多愿意每周抽两三天来参加,不过也有人生活会被严重干预,首集就有一位平常很端庄的女子故意穿得俗艳暴露来审核、希望被刷掉但仍被选上。
本剧十集,每集约五十分钟,我本来以为类似一般警匪与律政剧要来一周解一个案子?看了才发现它花十周只解同一个案子!准确点说,这是同一个被告被起诉两件凶杀案,两案有部分关系人重叠而紧密相关,本剧十集差不多就十次法庭辩论,每次传唤几名证人与专家出来作证说明展开辩论以厘清案情。然而,此剧也很抢眼的是,每集除了当集开庭戏外、还有更重的戏份在谈这些陪审员们的日常生活,当然戏份不够谈“十四人”或“十二人”而只聚焦六位主角,但他们的家庭生活或光怪陆离或狗屁倒灶个个超有戏!重点是,这些家庭戏的情怀,竟然还处处呼应着案情呢 (!)
https://pics.filmaffinity.com/De_Twaalf_TV_Series-997518915-large.jpg
“陪审团”题材在影剧中并不新鲜,西方影剧尤其好莱坞也常谈陪审团如何受到外力操控带风向,不过像此剧这样把陪审团成员的平凡生活给花大篇幅拍出来,这拍法对我倒是挺新鲜的。陪审团为了避免受到外力影响有许多守则,譬如开庭期间不能谈案情、不能接触媒体、不能和案情当事人有关系等等,此剧也非常强调这点,虽然不可能保护得密不透风,但已尽可能把一般陪审团题材可以发生的各种带风向与勾心斗角等外部因素都去除了。但本剧强调的是避无可避的内部因素:陪审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塑造了自己的世界观、而这世界观一定会影响他看待案情的态度。
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当陪审团呢?是有头有脸生活上轨道的成功人士吗?还是荒腔走板左支右绌的各种荒唐人呢?也许我们一般希望法律伸张正义的平凡人,都会希望陪审团是看起来端端正正的前者,觉得他们才能做出理性公正的判断?但事实上陪审团组成不会有这种壁垒,而是三教九流还算平等地都有机会被选中。本剧被镜头聚焦放长线探索的六位陪审员,人人生活方式大不同但都有本难念的经,面对生活有多种阴影、压抑、妥协、逃避与谎言,不过有趣的是,也许正是生活有这么多狗屁倒灶的荒唐人们,才会了解案件当事人们的阴影、压抑、妥协、逃避、以及谎言吧?


本剧每集都采“40% 法庭戏&60% 生活戏”双线并进,还真的一次次都令人觉得法庭观察与生活情怀处处呼应着!本剧十集每集的标题都是一到两个名字,这些名字都不是陪审团成员的而是案情相关人士的,都是该集开庭传唤的嫌犯、证人与专家之名,但这些名字的社会身份往往就是那集激起众陪审员们思考与共感的身份。譬如,第一集叫 "Frie" 就是嫌犯的名字,展开凝视罪咎女子的叙事、同时展开每位陪审员生活中的罪咎;譬如第二集 "Donald" 就是一位稳健派警探的名字、第三集 "Elaine" 就是另一位检方鹰派警探的名字,都反映着陪审员看待人生“罪咎”的态度。
第四五集 "Marc" & "Stefaan" 是两个案件的两位被害人父亲,这两集让陪审员们看看两位父亲的不同作风与态度,或回视自己身为父亲的纠结、或呼应生活中面对其他父亲角色的眉角,一次次令人发现案件当事人不只是法庭上简单设定的角色,他们背后可能也自成一个小世界而充满案件内与案件外的诸多盘算;第七集 "Lutgard & Margot" 则是两位女人的角色,一次次刺激陪审员们回想身为女人尤其身负母职,会为了生活安全上轨道、或为了爱着孩子们也小心翼翼面对良人们,冒出什么念头做出什么事。最后几集,则聚焦案情最后厘清,一口气传唤好多专家与外部证人。


本剧案件聚焦在中学女老师 Frie 身上,她被控两件凶杀案:(1) 2000/1/1跨年假期时杀了她年轻时的闺蜜、(2) 2018年圣诞假期时杀了她自己的两岁女儿 Roos 。这两件案子,都和她的前夫 Stefaan息息相关,Stefaan 也一口咬定她是个疯女人充满占有欲而犯下两案:年轻时,她的闺蜜是 Stefaan的女友、但她暗暗喜欢 Stefaan而杀了闺蜜占为自己的男友;年长后,她和 Stefaan怀了孕准备生下女儿时,Stefaan 受不了她了而和另一位女老师在一起、甚至等女儿生下后还打监护权官司赢走了女儿,于是 Frie 威胁“我爱不到你们也别想得到”、然后入侵他们家杀了女儿。
以上是与她决裂的前夫 Stefaan一口咬定的说法、也是前夫向警方检举时所塑造的形象、竟也成为警方与检方破案争功下强力塑造的“歇斯底里女人”与“充满占有欲的自恋型人格”,真令这社会仇女与猎巫者人人喊打、但也令这社会的女权与平权人士处处质疑。我觉得此剧厉害之处在于:正如这个案件可以吸引到社会上意识型态光谱两端的群众、也可以试探萤幕前意识型态光谱两端的观众 XD 我们是要认同还是不认同 Frie 被塑造出的这种形象、是要认同还是不认同 Frie 声嘶力竭自命受害者的姿态,好像都可以、都是法庭两造不同切入点、都很切题但就不知真相如何。


本剧 2000 年旧案中,有小有姿色但缺乏安全感一直找伴的嫌疑犯Frie、有号称被她杀死的受害闺蜜Brechtje、有闺蜜男友 Stefaan虽有女友却也和她搞点暧昧后来也跟她在一起;这位受害闺蜜还有个社会知名的动保斗士爸爸 Marc 、当年正和一位农场主人 Guy卷入虐待动物的抗争中剑拔弩张地、还曾疑似被 Guy入侵住宅泼血威胁,因此多年来案件侦办锁定 Guy直到这几年才改调查 Frie ;除此之外,受害者 Brechtje 当年还怀了身孕、但这宝宝不是男友的而是教授 Ulrich 的,节外枝生出更多人与动机。


本剧 2018 年新案中,则有成家多年终于怀孕生女却被控杀女的嫌疑犯Frie、有号称被她杀死的受害女儿Roos、有前夫 Stefaan在她怀孕后移情别恋但女儿出生后马上打监护权官司、有从第三者升为正宫的前夫现任妻子 Margot 声称被 Frie 这疯狂弃妇殴打甚至威胁性命,Margot背后还有个自己婚姻不幸而不计一切帮女儿争幸福的妈妈 Lutgard... 但他们表面同一阵线为小宝宝 Roos 讨公道诉求把 Frie 这疯女人关到死外,其实三人间秘密也很多,甚至还有个 Stefaan曾想偷吃的电影院小妹 Elisabeth...


本剧 2019 法庭辩论,有主审法官 Mia中立维持程序正义、有检察官 Hedwig 努力建立最完整论述来起诉、有鹰派警探 Elaine 急于破案立功而拼凑事证追咬 Frie 但其实处处盲点、有持重警探 Donald 侦办旧案多年一直不认为证据足够指向Frie,法庭还传唤了案件侦办的外围专家包括法医 Cleo 与心理医师 Jutta... 证人方则有当年受害人父亲 Marc 的律师 Inge 代表 Marc 不认为 Frie 有罪的观点,辩方律师 Ari Spaak是另类律师留大胡子超有戏、每每发言耸动却令人暗暗点头!


不过真正有戏的还是六位陪审团主角,家家各有本难念的经,参与陪审聆听案情每每呼应他们自己人生难题:(1) 家有凶案阴影的年轻女子 Holly,她家里很有钱住在一间现代主义豪宅,但几年前有一天她晚上派对回家时发现父母被人入侵杀死在家里,但后来审判因为父母有无良企业家形象所以犯人被轻判,这导致人人都认为她嫉恶如仇必影响判断而倾向重惩 Frie ,只是由于凶案后她改了名字大家一开始都没发现,倒是陪审团里有人无意间得知后违规爆料给记者知道还引起过一场风波。只是在这“凶案遗族”的受害者故事背后,她其实也有些秘密一直没说...
(2) 建筑公司二代老板 Joeri,他和弟弟一起接手父亲事业、一起接案拼建设、弟弟赚钱养育妻小他则已离婚而仅养育女儿、他们兄弟还存钱自盖了一栋大宅供养丧妻的阿兹海默症老父、外表看似光鲜亮丽其实事业与家庭经济都在刀口上... 这天 Joeri发现弟弟为节省成本聘用非法移民黑工、他规劝弟弟几天没规劝成某天竟发现有位黑工在工地坠楼!该叫救护车来救他却让自己公司曝光、还是该冒着非专业搬动伤体的风险偷偷把他运到医院去?结果很遗憾,这黑工死了,他很想赎罪但不得其门、他不惜到处说谎只希望做到最圆满、但总有一天罪咎都要追上来。
(3) 家有自闭女儿的Carl,他看似最热心公益尽市民职责,参与陪审团最积极埋首案卷,很想当主席领导个认真研究案情的陪审团,怎奈缺乏纪律的年轻女子 Molly选上了主席,因为说穿了整个陪审团大家都在顾自己的事也没啥心思参与案子 XD 为什么独他一人这么积极?我们慢慢发现他对纪律有种强迫症般的执迷、在家也一直管训不上轨道的叛逆女儿当个好学生别交坏男友,听说学校判定女儿有自闭症征兆建议做进一步辅导时、他坚决不听只催促女儿振作起来... 到最后,我们才发现有自闭倾向的恐怕是他自己、他与其说隐瞒说谎不如说潜意识里从不愿面对。
(4) 家有三子的受困母亲Delphine,是最典型的女性受害者:她有工作还要带三个孩子还要养家煮饭、但她那做程式设计外型文青的自恋丈夫家事一点也不碰,丈夫只顾和孩子玩乐嘻嘻哈哈或心血来潮找她调情、但情绪阴晴不定占有欲强更事事归咎老婆,她为了参与陪审团要丈夫代接小孩丈夫才不愿、找别人代接丈夫又嫉妒生气还闹到她公司,每每把她赶出房间赶出家门甚至威胁带走孩子、隔天再来温言软语说我不对耍个浪漫作补偿,说到底就是要她乖乖在家当笼中鸟给主人宠爱、别抛头露面出去参加什么“陪审团”。身处这扭曲关系,她会怎么看待案情呢?
(5) 性成瘾的失业摄影师 Noël,他在剧初外型身段就是个败德角色,是一般民众最不期望当陪审团的酒色味大叔,甚至他三不五时偷看女生语出轻薄令人生厌。不过我们慢慢知道他被诊断“性成瘾”也在参加互助团体,他过往也许还涉入过离婚或分居甚至性骚扰等本剧未明说的官司,让他每月都要凑 5000 欧元偿债否则家里要被断水了... 于是他身为陪审员做了失格之举,把陪审团内消息爆料给八卦记者换钱偿债。但,当陪审同事 Delphine 需要他时他出手帮助了、每天对她性幻想但强自抑制着、有了关爱也拒绝再爆料、最后宁被断水也要痛改前非做对的事。
(6) 照顾猴子的动物园员工Arnold,是个比利时社会住宅中常见的独居老人,他在动物园与猴子为伍一生社交圈子也很窄,就这样光棍到老对人生已无更多期待。前半季,我们还以为他邂逅了陪审女同事 Veerle 却发现她是女同志、令他期待又失望陷入愤懑中?但后半季我们才知他悉心照顾猴子、却眼看猴子被无良的动物园体制强势界定,甚至猴子可以让人类官僚随便安个诊断打个分数就打包装箱、硬生生剥离原生社会流放国外友园自生自灭... 也许这人人各有个性却被强势界定、体制界定个人后再挥刀施展生杀大权的无良现实,将反应到他对案情的最终坚持!
https://i.ytimg.com/vi/Fir-98ZE_2I/maxresdefault.jpg
本剧虽有精美的“十二人”大标题、有完整的“十四人”陪审团、十集也都以案件关系人的名字为单集小标题、陪审团也清楚地分六位主角六线故事... 但它并不采用每集一角色或一事件一主题的清楚结构,而把本来结构清楚的角色地图与案情推理、先彻底打散归于混沌,再让角色们的人际互动、心境变化、对案情与司法体系的认识、以及看待案情的态度与立场,从无到有慢慢有机发展出来。这其中最令我珍惜的,一是各线铺陈的细火慢熬、二是角色演技的生活化引人认同、三是多线事件交织发展顺理成章鲜少硬要、四是本来看似无关的多线到最后高度相关汇聚在一起!
到最后,我更欣赏此剧的是,对于那真相争议的“案情”与形象争议的“凶嫌”,此剧几乎一直保持着两方观点的并陈,让我们一方面知道检警虽指证历历但其实争功急切、也知道受害者家属虽声嘶力竭但其实各怀鬼胎,另一方面又知道嫌犯虽楚楚可怜仿佛受司法迫害但也自有城府、更知道辩方律师虽眼光犀利振振有辞但往往语带煽动... 。不知不觉间,一天天跟着案情发展聆听两方辩论甚至听尽多方谎言的陪审团员们,竟隐然让法庭辩论引领他们回到私生活领域做出人生的辩论,到 E09时人人压抑已久的秘密罪疚或心结、终于都能鼓起勇气大方解开坦然面对!
面对人生后脱胎换骨的陪审员们,回到 E10宣判前的讨论与投票,又会做出什么决定呢?这最后一集辩论戏很长,每个角色提出的观点都呼应着他或她这一路人生挑战所建立的世界观,而且这世界观未必是一翻两瞪眼地如观众默认倒向某一方,也可能因此刺激反思换个角度做出截然不同的结论。譬如,看似最能体察性别处境抵抗父权的 Delphine ,她倒不是站在女性这边疼惜 Frie 受到猎巫的处境,反而因对“占有欲强的自恋型人格”身受其害而对 Frie 加倍疑惧;又譬如,家有凶杀阴影的 Holly,她在两案都相信 Frie 是凶手、却相信一案可能是蓄意另一案则有其苦衷。
https://delagarde.nl/cache/i/12000/image/12676.w1024.188e69d.ff4c5cf.q80.jpg
我不是法律人、也没打过官司出过庭,算是个对司法还存有浪漫幻想的一般民众,总觉得法律程序应该都是极严谨的吧?要定一个人的罪除了靠推里总该要有铁证吧?若证据不足或推理有漏洞总该秉持“无罪推定原则”吧?看完此剧,我不知它对司法实务的描绘有几分写实又有几分夸饰,我只知道看完相当震惊,也许也像某些参与陪审的一般民众进来看到这过程很震惊、甚至像是本剧嫌犯 Frie 走完这趟过程后宣称的那般感到震惊吧?即使审判过程中发现检方取证与证人供词多有漏洞,但这法律辩论程序还是一次次亮绿灯走了下去,难道只是时间到了就要这样拍板定案吗?
最后一集令我很心寒:看这陪审团最后讨论,充其量就是一个个普通人听完这么多难以消化的资讯后模糊达成的“心证”,而且心证的方向和个人生活所致的世界观息息相关,当然会做出很明显充满漏洞的决定!但有限的他们,其实也不知理想的决定是什么,只是被抽选入陪审团就来履行市民义务边学边做罢了。本剧嫌犯 Frie 身上有两个凶杀案指控,本剧对“真相”的描绘也不只靠法庭辩论与举证来建立,而有透过上帝视角带观众看见真相!其中一案有拍出凶杀真相、另一案则保留模糊,当有拍出的这一案判决结果完全违背真相时、没拍出的那一案判决结果真的完善吗?
但也许司法才没“完善”理想而只有“现实”结果。看剧末,本剧上帝视角没告诉我们真相的那案,说实话是不是 Frie 干的也很难说,只听她最后对律师厉声控诉“你说过只有扎实证据才会定我罪,结果我只不过三小时没被人用摄影机拍到、就成了凶手?”这样总结本案发展真是荒谬,这荒谬也让本剧血淋淋拍出了。本剧到最后,也是有个看似“揭晓”但我觉得只是“伪揭晓”的结局,打开一个宝箱找到两个看似恍然大悟的关键物证,其中一个暗示她就是凶手、但剧中早让我们知道其实她不是;那么另外一个也暗示她是凶手时、我们真会照传统侦探片那样认定她就是吗?
https://media.newsmonkey.be/20191031182733/1916-1024x684.png
很唏嘘地,此剧结局没人有什么好下场、以剧中那位一直花钱买八卦祕辛的记者角度来看就是“没说出什么好故事”。在他想说来取悦大众的美好故事中,两位受害者的两位苦命爸爸应该都能得其所望,结果判决结果出来两位爸爸都失望了,甚至两位爸爸的人生历程之黑暗都被这审判过程给挖了一轮、挖完了之后两人可以得到忏悔救赎的出口都被阻断了、但两人本来尚能维持和平走下去的平静生活也走不下去了。反倒是,经过这一次司法洗礼的六位陪审团员主角们,人人各自像洗一场热水澡般重审了自己的生活、各自用各自的方式壮士断腕摆脱窠臼、大胆迎向未知的新生。
我不知道,一般来说看“法庭剧”或“律政剧”时观众都期待什么?而这种剧型又有什么它需要达成的目标或应尽到的社会义务?总之《十二陪审员》这个悬而未决的结局处理,令我觉得一颗心悬在那里,看完剧无法为各种心得与情绪画下个句点;但回想现实的各种生活与案件好像也都没个句点,只有一次次经历一次次反思再一次次跌跌撞撞继续走下去... 总之这出我是很推的,希望有其他更懂司法课题与法庭剧型的观众也来看看、分享见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L9uDVYIrkY
作者: nike923123 (AnnieTsai)   2020-07-14 11:48:00
感谢分享 有加入片单了
作者: mitoDNA (汎彼柏舟)   2020-07-14 12:43:00
感谢分享 还在观望到底剧情如何
作者: ariachiang (arianna)   2020-07-14 14:09:00
其实应该就是12怒汉(12 Angry Men)的又一种版本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0-07-14 14:58:00
推!
作者: f40075566 (火星少年)   2020-07-14 17:28:00
真的超推 捡到宝
作者: kevin011443 (肉松)   2020-07-15 13:58:00
之前跟一个美国人聊过陪审员,他说陪审员如果刚好遇到一个要审很久的案子,那审案期间就都不能离开那个区域,如果要个案子要审个五年以上那人生计画会影响很大。
作者: Anakin (Anakin)   2020-07-15 16:54:00
哪个案子审5年了?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20-07-15 17:09:00
还好比利时全境车程一天来回都可以 XD
作者: zzauber (zauber)   2020-07-16 13:54:00
谢谢小羊大大的长文分享,吸引了我,此剧列入追看名单。
作者: hhua (Kay)   2020-07-16 23:43:00
谢谢分享,有在考虑要不要看,感觉不错
作者: exporn (fuxkme)   2020-07-20 17:29:00
辛普森案也才8个月而已歹势打错,四个月
作者: chingming0 (Mick)   2020-07-23 12:39:00
最后手套跟项链都出现了不是?
作者: kenss (Ken)   2020-07-26 12:17:00
看完感想 比利时很缺保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