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Genius S01 世纪天才爱因斯坦

楼主: frilub (ddd)   2017-08-12 17:12:37
网志易读版 http://cht.tw/x/0c40b
一向不看美剧的我,这次居然看起这出戏,真是超难得的。起因是因为听到汉斯季默
(Hans Florian Zimmer)的配乐(按此试听),再加上首集邀请到朗霍华(Ron Howard)执
导,让我非常的想一观究竟。世纪天才(Genius)是由国家地理频道制播,第一季改编自
2007年华特·艾萨克森的著作:《爱因斯坦-他的人生 他的宇宙》
(Einstein: His Life and Universe),第二季的主题为“毕卡索”。
有别于硬梆梆的科学理论,一开场的铺陈,把也是凡人也有情欲的爱因斯坦赤裸摊在面
前。原来,他对于所谓的一夫一妻制的看法是与世俗相异。在剧中,导演尽可能地用比
较易懂的影像语言去阐述爱因斯坦对理论物理的想像,让人不至于会觉得此剧深奥难懂
而吞不下去。从第一集开始,交错呈现著求学时的爱因斯坦及希特勒上台前后的德国动
荡情形,从时空背景可以感受当时犹太人在德国的情势变化。在十集的篇幅里,全是采
用时序交替方式呈现爱因斯坦的一生,但这种手法其实到比较后面几集时,会造成我有
点错乱,毕竟出现的人物真的很多。
我私以为,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确有不可抹灭的成就,但就其感情及行为,以现在角度
来看,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从戏剧的角色里,我看到的爱因斯坦其实就是个常人
,有着许多的爱恨嗔痴,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时,也曾恐惧、茫然。相较之下,他身边
的女人真的令人刮目相看,不管是元配对爱的委屈求全,或是第二任妻子对爱的自主掌
控,都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就爱因斯坦精彩的一生来看,真的非常戏剧性,难怪会是影
视的好题材!而饰演米列娃的Samantha Colley,其演技之收放自如,真的令人叹为观止
,从年少的傲娇到后来的崩溃失落,情绪转折非常到位。当然,其他演员的演出也是相
当出色,从官网的幕后花絮可见其幕前幕后之用心,尤其,导演在选角的神韵之精准,
令人啧啧称奇。
青年爱因斯坦就可以看出与众不同的特质,对于周遭的世界有异常的研究兴致,而果然
也对教授产生了许多的困扰与冲击。幸运的是,他遇到愿意包容他想法的朋友与教授,
初恋也是在此时展开。但也随着他年纪渐长,他的自我愈形膨胀,他开始自己安排生活
,开始翘课,也因此失去教授的支持与信任。更在此刻,他遇见可以和他共谈物理的米
列娃(MILEVA MARI?),“可以对话”的重要性在此刻完全放大,因此他抛下了玛丽
(MARIE WINTELER)。他真心爱着米列娃的聪慧,却又没有担任父亲的准备。因此,可怜
的小婴儿连父亲一面都没有见到就逝去。即使是后来真的步入婚姻,走入家庭,他仍然
不是个及格的父亲。他把个人的理想摆在前面,在跌跌撞撞之后才想起他已经忽略了什
么。米列娃也是个对照,活脱是个女版爱因斯坦,但同样的聪慧却只能在家庭中被制约
。我发现就算到了21世纪,对于养育儿女的责任分配仍是与当年雷同,尤其是面对幼儿
照顾与长辈寄望女性持家的期待。只是,再对比同时期发现镭的居礼夫人,她所受到丈
夫的尊重更多。曾经想过,居礼夫妇可以如此同心,为何爱因斯坦不行?后来才知道,
原来居礼夫人对孩子的照顾远不及她的研究,看来凡人毕竟能力有限,若要多方面皆完
美,真的是不太可能。
在累积多年的论点之后,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四篇举足轻重的论文,从此奠定在物理
界的份量。随着他的成就越大,米列娃愈形渺小,两人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大。在第六
集末,两人终于协议离婚,离婚在当时应该还是不多见的处置,但是,这宛若随时都要
玉石俱焚的怨偶,还是纠缠多年之后才真正分手。相较之下,爱因斯坦的第二位妻子爱
尔莎(ELSA EINSTEIN)则是更为自主与独立。爱尔莎清楚的知道自己已钟情爱因斯坦,
但她没有完全失去理智,她要求爱因斯坦与妻子做出切割,虽然这对米列娃是个非常残
忍的过程。但也许正因为这样,所以当她面对爱因斯坦再度出轨时,她知道自己正步上
米列娃的路,但她绝不要像米列娃那般微不足道。于是,她不客气的表明态度,清楚的
告诉爱因斯坦界线,而这也在在地显示出她与众不同之处。
在天才背后的二位女性,同样智慧,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米列娃因自身缺陷从小就
对外表存在着强烈的自卑感,但她的天赋又让她拥有高度的自信心,所以当她与爱因斯
坦共筑家庭时,尽管她热爱科学,但仍旧不得不低头做出牺牲,甚至在爱因斯坦提出过
分要求时仍委曲求全。爱尔莎已在婚姻中失败一次,因此当她确定要与爱因斯坦在一起
时,是果决且设定好目标;当她发现爱因斯坦出轨时,也设好停损点,我觉得她真的是
个很敢爱也很有手段的女人。
我很喜欢剧中的那种氛围,科学家们群聚研究探寻。看剧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科学家原
来都是那一时期,包括发现X射线的伦琴、发现镭的居礼夫人、甚至心理学大师荣格也是
爱因斯坦的朋友,教科书上的人物一一出现在面前,学者不再是生硬的文字叙述,而是
多了温度与追求真理的热情,当然,也多了结党分派的劣习。在那时代,各国竞相发展
科学、研发设备,为的是追求国家的卓越,当科学新知被应用于研发武器,所带来的伤
害已不再是可以等闲视之,尤其是发现毒气之类的新武器被应用于战争之后,并无益于
满足野心家的谋略,反倒成了屠杀生灵的工具。所以,经历过世界大战的学者们,开始
理解战争的可怕并开始致力追求和平。
“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尽管爱因斯坦的情事不令人欣赏,但他追求知识、盼望和
平、拒签支持战争宣言等事蹟着实令人激赏。在那个动荡时代下追求科学真知是如此的
不简单,能像他这般做自己更是不容易。他曾说过“为了惩罚我蔑视权威,命运也将我
变成了一个权威。”晚年的他自嘲只剩下发言权,虽困在统一场论的研究之中,但仍然
不断呼吁停止军备竞赛。不知道为什么,我会突然想起李远哲,同样是拿过诺贝尔奖,
同样的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但最后呢?也许是得等到最后的盖棺才能论定吧~
@本剧里出现的大师级人物
威廉·康拉德·伦琴(德语:Wilhelm Conrad Röntgen) 诺贝尔物理奖(1901)。
发现X射线,其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是医学诊断。
居礼夫人(Madame Curie) 诺贝尔物理奖(1903)、化学奖(1911)。
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Po)和镭(Ra)。
菲利普·冯·莱纳德(Philipp von Lenard) 诺贝尔物理奖(1905)。
研究阴极射线时曾获得卓越成果,后期加入纳粹党,与爱因斯坦意见常相左。
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 诺贝尔化学奖(1918)。
被称为化学武器之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哈伯担任化学兵工厂厂长时负责研制、
生产氯气和其他毒气,并使用于堑壕战战争之中,造成近百万人伤亡。
马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德语: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
诺贝尔物理奖(1918)。 量子力学的创始人
尼尔斯·波耳(丹麦语:Niels Henrik David Bohr) 诺贝尔物理奖(1922)。
发展出原子的波耳模型。这一模型利用量子化的概念来合理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
维尔纳‧海森堡(德语:Werner Heisenberg)诺贝尔物理奖(1932)。
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哥本哈根 学派”代表性人物
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分析心理学的创始者,佛洛伊德为其老师,
但后来因理念分歧而决裂。
作者: GoOdGaMe (GG)   2017-08-12 20:13:00
推 优质
作者: chenn (失 落 沙 洲)   2017-08-12 20:47:00
海森堡是波耳的学生 波耳才是哥本哈根学派的头头哥本哈根在丹麦 就是波耳的国家....
作者: Alderamin (Alderamin)   2017-08-13 02:21:00
嗯......就一群让人期中期末崩溃的王八蛋
作者: pop0311 (pop0311)   2017-08-13 10:02:00
推!!不知道第二季什么时候会开拍?
作者: GABA (asdf)   2017-08-13 10:20:00
普朗克的墓碑上是只有一个数字 够威
作者: KirkSynder (Be good @.@)   2017-08-15 13:58:00
看完心得让我突然好想看
楼主: frilub (ddd)   2017-08-15 21:48:00
真的好看,推荐去看
作者: viewspa (viewspa)   2017-08-19 14:25:00
谢谢优质好文
作者: OAOandOuO (我是OAO)   2017-08-23 09:38:00
推优质好文和影集xD,很喜欢这剧的选角,演员也都表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