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上图文全开部落格网址:https://goo.gl/nf0JTT
※声明:本站所有图片由出租DVD撷取或是google搜寻转贴,该影像财产权仍属该公司版
权所有,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本站将立即移除。
又是一个连假,在再次开工以前,把之前没看完的《汉娜的遗言》给看完,以下是给看过
此剧的人所写的感想,因此不会对剧情做详细描述,对于没看过此剧的人来说,除非你也
不在意被暴雷,否则请不要继续读下去。
汉娜的遗言,以英文直译来说就是“十三个理由”,初见到这个名字是很有感觉的,但其
实关于汉娜的死,真的说起来可能并不用罗列十三个理由,不过这个我稍后再谈。我决定
先来谈这出剧的特别之处。
虽然具备了打架、强暴、死亡车祸,还有自杀场景,以现在电视剧的尺度来说,《汉娜的
遗言》仍称不上重口味。在战争场景里面,可能一幕就死了数不清的人,当战争之后城池
被攻破,也会有许多的强暴、杀戮场景,坦白讲,除了真的体验过战争的人,对于这些画
面,现代的观众可能都多少有些麻木了。而相较之下,《汉娜的遗言》聚焦的不过是青少
年的日常,带给人的情绪渲染,应该更无足轻重才是,但事实却刚好相反。
↑大家都上过高中,大家也都知道霸凌是怎么一回事,这样的事实,使得《汉娜的遗言》
无论如何都应得一阵掌声。
《汉娜的遗言》── 一个需要勇气的题材
编写、拍摄,并且对《汉娜的遗言》这出剧做出宣传,无疑是需要勇气的。第一,这是大
家所熟悉的题材,要拍出新意并不容易。第二,它很容易招致批评,而且批评可能来自四
面八方,例如教育人士、心理咨商师,以及无可避免的,影评家。虽然每一部影集都注定
会被批评,但《汉娜的遗言》让我觉得很特别的一个地方是,它将剧情定调在一个很容易
两面不讨好的位置。我所说的两面不讨好,其中的两面是:传统正面处理自杀的一面,以
及追求戏剧张力最大化的一面,从这件事情,我认为这表示编剧及制作人对于这出剧的整
体表达,有一个明确的宗旨。
为什么说两面不讨好呢?如果上网寻找这出剧的影评,你会发现两种极端的评论同时出现
了:有人批评这出剧将自杀这个举动处理得太正面,也太赤裸,并且未经考虑。毕竟关于
自杀,研究显示,看到描绘自杀的场景在萤幕中出现,与观众采取相同方式自杀这两者之
间,是有其关联性的。事实上,即便不谈研究结果,也有一打的理由让专家学者劝退想看
此剧的观众。另一方面,却也有人对《汉娜的遗言》陈腔滥调的部分发出嘘声,认为它太
像辅导课会拨出的影片(我很后悔;假如我早知道,我就不会去了)。
这两种批评都没有错,但他们各自的理想,都并不是《汉娜的遗言》所想要达成的。《汉
娜的遗言》所想要表达的事情很简单,就像我之前写的,并不需要列表出十三点来让人理
解。不过我打算再延宕一下关于这件事情的讨论,我想先讨论这出剧的编剧设计。
↑好的戏剧,只需要给人一个理由,就足以追完全部了。
一枚硬币的两面
在我的眼中,这出剧有两位主角:自杀的女主角汉娜(Hannah Baker),以及常与观众站
在同一视角的男主角克雷(Clay Jensen)。但它特别的地方在于,他们实际上没有相互
扶持,也没有暗中较劲,他们事实上各自扮演了一般主角的一个面向。汉娜扮演的是犯错
与痛苦,克雷扮演的是了解与救赎,这个设计的精彩之处在于它非常吊人胃口,因为克雷
对于过去的了解(基于他跟大家都不太熟的事实上)是缓慢的,同时,现实中对于自杀事
件的调查也牵扯出人际的变动。所以等于是有两条故事线同时进行,一条线是慢慢知道过
去的现在,另一条线则是在慢慢补完已经知道结局的过去,假如说在叙事上稍有不慎,观
众就会觉得看到的东西具有重复性,或者是说故事的人不小心走得太快,让人困惑,但最
后节奏是恰到好处,不可不说是影视工业的一大佳作。
累积了无数细节而爆发出来的悲剧,往往会用结局的戏剧性,让观众好奇过程,以取得说
故事的正当性。《汉娜的遗言》在结局的单一事件上,坦白说,并不算特别有戏剧张力,
这也让人觉得其制作团队对于这个故事,似乎怀有特别的使命感,在我看来,这是勇敢的
,更是加分的。而《汉娜的遗言》取得大家关注的手法,可以说是直球对决,它对于高中
生活做了很细致的描绘,即便我不是美国的高中生,我都觉得有时候感同身受。此外,它
大量混合了过去与现在,让人感到过去跟现在息息相关,观众似乎应该知道的都已经知道
了,但又忍不住继续看下去,因为所有的补叙都无法掠过,都是了解当中人物的必须。
↑印象派画作常见的特色是笔触未经修饰而显见,构图宽广无边,尤其着重于光影的改变
、对时间的印象,并以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做为描绘对象。著名的艺术家有莫内(Claude
Monet)、马内(Édouard Manet)、 ‧‧‧。摘录自维基百科之“印象派”条目。
看《汉娜的遗言》的一个理由
而这就是看《汉娜的遗言》的一个理由--我们观众必须了解所有的故事,而我认为这也
是其制作团队所想表达的。我上面所提到,批评《汉娜的遗言》的那两方指责,必然没有
考虑到这点。《汉娜的遗言》不是为了展露高中生生活放荡与丑陋的一面而存在,也不是
为了阻止想要自杀的人们自杀而存在,它的制作是为了回应那些对于真实生活中的汉娜们
,所有的不理解与批评。
汉娜相信他人,她相信自己能从他人当中得到幸福,她相信表露自己的想法可以得到相同
的回报,她相信高中生活并不是用熬过去的,而是能够借由参与获得人生美好的体验。但
这些希望一一落空,因为大家并不在意她的幸福,也并不在意真实的想法,但这不代表对
她做出糟糕事情的人们本身很幸福,或者很乐在其中,他们只是不相信汉娜的理想,他们
宁愿以他们自己的方式熬过高中生活。另一方面,克雷跟汉娜有许多相同之处,他想要从
他人当中得到幸福,他也时不时会说出自己的心声,但他多少有些愤世嫉俗,也没那么相
信他人。
讽刺的是,汉娜与克雷最大的差别,应该就是在于自信。汉娜其实是个很有自信的人,她
总是觉得别人会喜欢她,或者至少重视她的话;另一方面,克雷的幽默常常建立在自嘲上
面,他之所以没有回应汉娜的眼泪,主要也是因为他以为汉娜不需要自己。不过最后汉娜
的自信,却只是铭刻成了懦弱的一面,克雷的怯懦却爆发成了无数积极,甚至极端的举动
,形成了赎罪的一面,他们的这两面共同构成了名为主角的一枚硬币,在整出影集当中不
断翻滚,并越滚越快,直到我们再也分不清楚这两面各自的面貌,而只是看到一个模糊的
混合轮廓,这也就是汉娜与克雷相聚的理由了。
↑互补的人,经常会互相吸引聚集在一起。《汉娜的遗言》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
录音带:无人能解的疑问
但还是有一个非常难以忽视的失误,那就是观众不太清楚汉娜为什么要留下这些录音带,
一个比较直觉的答案是汉娜想要复仇,但根据汉娜死前的表现,她其实也常责怪自己,而
且如果是为了复仇,为什么不直接公布录音带就好了?而且为什么克雷也在这份复仇的名
单之内呢?克雷说起来对她还算是不错的。
汉娜万念俱灰,她指责听录音带的人,却又无可避免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想要在自己已
无意识的虚无中得到理解。她没有动机,却做了所有想要活下来的人都会做的事情,那就
是大声呼救。于是克雷只能创造出他以为汉娜想要的,或者他自己认为的正义。由于录音
带这件事情出现在整出影集的开端,我们来不及质疑,后又太浸淫于故事的内容,结果就
造成了大部分人都津津有味地听了(在我看来)没有被清楚交代原因的录音带,这是一个
随便的安排。
所以我们理解了汉娜的故事,但汉娜最终在她所架设的舞台上,她所选定的角色群中,成
为一个单薄且不断消退的身影。也许这正是汉娜最大的问题,在所有对于高中困惑或不满
的高中生中,她过去想要的已经被否定,而她对于未来已不知道该如何期待,她遂毫无意
志地说出自己的故事,这使得她成为了罕见的软弱的主角。不要误会,我知道任何人遭遇
了霸凌的事情、不友善的环境,都可能会变得软弱,但我所质疑的是,在她作为主角的前
提之下,这是否合理。
↑再次澄清:我并没有要指责任何自杀,或者遭遇此种不幸的人软弱,我只是就主角的定
位来谈──除非汉娜不是主角。但这样的讯息真的是制作单位想要传达的吗?
冗长的失语,巨大的失误
以戏剧张力来说,这必然是一个巨大的失误。《汉娜的遗言》在编剧上有一个得天独厚的
优势,那就是真实与谎言的交织,汉娜可以是一个精心进行复仇的主角,她实际上恨所有
人,(甚至包括克雷),所以她想用自己的方式让克雷搅乱这些人的高中生活。而这个故
事可以是克雷犯下错误,再尝试找出真相,与已逝的汉娜进行斗智的过程。当然,汉娜仍
旧可以是一个受害者,只是有了积极的作为,而在这个设定下,克雷的罪恶一开始是不理
解汉娜,后来则是不理解其他人,他的置身事外与善良使他成为了最痛苦的人。
而这个设定之所以没有出现在观众的眼前,我认为可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跟这整出剧
所要表达的东西不符合。汉娜是个混乱的人,常常连自己都不理解,但她善良。这确立她
作为一个受害者,而且只是受害者的调性,不过这却也让她变得非常没有个性,我只能说
,也许这就是制作团队想要带给我们的汉娜吧。但假若如此,那其实汉娜就连成为主角的
资格都令人质疑,这样的效果真的是制作团队想要的吗?
↑决心一死的女生似乎不太需要说谎,但假如这个逻辑成立,那么她所做的所有事情都应
该被问:汉娜,妳干嘛做这些事情?
已被续订的第二季要怎么办?
据说《汉娜的遗言》已经被续订第二季了,对此我有巨大的问号,是要演什么?汉娜已死
,克雷可以成为一个截然不同的人,但不再为了汉娜行动的他,还有什么行动的理由?他
的过去应该也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发展的东西了,至少在第一季没有埋下伏笔。假如要针对
汉娜的过去来作前传,那等于是有些翻案的意味,那么先前对于汉娜角色定调的坚持,又
显得有些可笑了。所以第二季跟汉娜的关系应该是蛮稀薄的,甚至可能让人觉得为提而提
,这样还有道理继续拍第二季吗?
尽管没有道理,既然已被续订,就一定会被生产出来。《汉娜的遗言》第一季是一个富有
使命感,叙事细腻的作品,尽管有些安排我不甚认同,但终究展现出了制作团队的主观创
作意志。然而对于未来的第二季,我不得不说,自己采取了悲观的态度。但我终究还是会
看的,毕竟正是在这种心态下,看见佳作才会带给人真正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