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5年,东宁宣布了新的国旗与国徽。
: 国旗:
: 蓝色底色象征大海,十字象征东宁守护国家的意志。
: 国徽:
: 国徽同时也是皇室徽章,龙象征永远守护国民的皇帝与皇室。
上一次被吐槽很惨的国旗重做了,龙则移到国徽上面。
: 1874年5月12日,状况有了些许改变,武宗决定御驾亲征,登上相月号巡防舰,对日本船
: 队进行警告性开火,连续发射10发实弹,故意射偏以吓阻日军。西乡这才意识到状况非同
: 小可,若与东军开战恐怕必败无疑,而且国内的士族还会遭到进一步清算,知难而退,这
: 起事件宣告结束。
: 《武宗真宗二帝实录》对于这场交锋的记载:“式守十四年,帝亲登舰、升御旗,海军士
: 气大振,巨砲射慑和寇,寇遂一溃回巢。”
: 虽说勉强能说是胜利,但这次事件还是让东宁意识到日本的威胁,在苍海上建立高墙成为
: 了朝野共识。
这次改回分行写吧~
-
武宗在解决东日冲突后,
赴国会演说时说道“日本乃帝国之大害也”,
与跟不上时代的清国相比,
快速崛起的日本会是东宁最大的威胁,
因此决定将国力投注在发展海军之上。
于是在1875年正式启动五年船政计画,
将东宁现在持有的铁甲巡防舰改造成吨位更大、砲数更多的战列舰,
并派遣留学生前往英国学习造船技术。
东宁政府认为除了巩固军力之外,
也必须积极介入国际事务,
才能确保不被其他列强吞并,
而进入到工业时代后,
据守缺乏天然资源的大员岛是不足的,
南方由西班牙殖民、天然资源丰富的菲律宾成为了东宁的目标。
因此建立强大海军的目的,
除了防御日本外,
还在为征服菲律宾做准备。
不过在向西班牙开战之前,
东宁遇到另一个麻烦:琉球问题。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后,
当时清、日两国为琉球问题争执不休,
隔年清国陷入伊犁冲突之后,
东宁便与日本完成秘密协定,
将清国排除在外,
强行瓜分琉球,
在南琉球设置琉球县。
琉球是东宁的第二个海外殖民地,
政府在琉球县大量设置海军基地,
是五年船政计画的最后一环。
1880年,
东宁的主力铁甲舰都已经达到6500吨的水准,
已经有战列舰的规模。
东宁海军正希望出阵尝试自己养精蓄锐多年的兵力,
没想到机会来的无比快速。
1881年1月28日,菲律宾境内,
由东宁政府秘密资助的革命组织“至上的我等吕宋公民会议”,
领导者冈雷斯正式在马尼拉发动暴力起义,
揭开菲律宾革命的烽火。
在革命开始前夕,
东军已经派出海军少将李尊希,
率领由2艘铁甲战列舰、4艘砲艇与5艘巡洋舰组成的舰队,
前往红头屿(今兰屿)待命,
等待政府向西班牙宣战的时机。
2月3日马尼拉市区传出有东侨陈旺先遭到警察杀害,
成为了两国开战的最好借口,
东宁夺取菲律宾受到了美国的支持,
因为美国希望能够让东宁这个极东的合作伙伴,
取代在自家门口有所野心的西班牙。
就这样,陈旺先案在东宁国内受到了政府利用,
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要“血债血还”,
并且还列出西班牙政府历史上屠杀当地华人的黑历史,
煽动民众情绪,一下子向西班牙开战、
支援菲律宾人民的声浪四起,
最后由武宗亲自下诏向西班牙宣战。
式守二十一年的吕宋战争是东方国家向西方列强挑战的开始,
东军自命为正义之师,
支援菲律宾受到殖民的人民,
对西班牙帝国展开抗争。
西班牙虽然经营菲律宾300年,
但在菲律宾的西班牙海军大多是老旧船舰,
水兵也疏于训练。
尽管装备悲惨,但是西班牙海军却异常乐观,
认为东宁这种东方国家的海军根本不堪一击,
2月9日早上8点13分的巴丹群岛,
西班牙舰队主动向东军先遣船队挑战,
海战一触即发,
虽然西班牙拥有数量优势,但是装甲根本不足,
而东军的火力、射程都明显优于前者,
巴丹海战中东军以22人阵亡的代价,
击沉西班牙3艘巡洋舰和1艘砲艇。
在砲火优势下东军一路追击到黄昏,
西班牙的先遣舰队严重受损,
主动向东军投降。
东军弹药依然充足,
于是李尊希决定在夜间修整后,
于隔天早上直攻马尼拉,
由战列舰“相月”、“九降风”作为核心,
快速冲进马尼拉湾,
组成单纵队以猛烈舷炮蹂躏西班牙的舰队,
多次进行转向射击。
虽然西班牙军舰和岸防队努力回击,
但是射程和火力都不足以击毁东军战舰,
西班牙的东亚主力舰队就这样在港内被全数击沉,
岸防队也举起白旗。
隔天东军在陆战队到达后登陆,
扫荡依然持续抵抗的阵地,
进入马尼拉市街与革命军协同作战,
向镇压着革命军、对民众施加暴行的殖民军与警察发动猛烈的反击,
得到东军支援的革命军转为占了上风,
行动也蔓延到菲律宾群岛各地,
整场革命在2个月后正式结束。
两帝国在帝都明京签订《东宁-西班牙明京条约》,
规定西班牙除了须放弃菲律宾群岛外,
还必须割让巴丹群岛给东宁帝国。
此后,菲律宾人民成立菲律宾联邦,
奉东宁为宗主国、认东宁皇帝为君主,
帝国则派遣总督作为代表,
由菲律宾国会最大党担任菲律宾总理统治菲律宾。
东宁并没有将菲律宾纳为自己的领土,
而是采用类似于现在大英国协的共主制,
也是拢络菲律宾民心的手段,
而菲律宾民众也真的主动将武宗皇帝郑高璃奉为“解放者”、“圣君”。
在战争结束后,东宁多次与菲律宾谈判,
取得了铁矿、煤矿等资源的开采权,
菲律宾已经成为实质上的保护国。
这次战争是东方国家第一次彻底击败西方列强,
使东宁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然而,东宁却又不被认为是“列强”,
第一是因为西班牙并非公认的强国,
第二则是因为人口的不足。
1881年时,本土人口仅550万,
而福建、菲律宾两地人口都达到了900万,
这样的缺陷是东宁最大的败笔,
使东宁治理殖民地的政策,
从仅争取利益变为积极同化当地人民,
“大员民族”的定义从“大员岛上的住民”,
变成了“皇帝统治的人民”,
要“外人能如大员人用尽其用”。
吕宋战争是东宁国策的转捩点,
此后二十多年,
东宁多次介入列强在亚洲的事务,
除了号召极东各民族向列强的抗争外,
也在这样的行动中为自己谋求利益,
为了在新帝国主义时代维持独立,
反倒进行着扩张,于夹缝中求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