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军的陆战力并不如预想的那么有优势。
砲兵的作战经验不足是个极大的问题,
当时清军已经发展出枪械全体齐射和骑兵钳形攻势等战术,
而东军砲兵队因为马匹机动力不足、战术执行效率低落,
一直没能运用射程差距成优势砲火推进,
在登陆初期虽然靠着战列舰的火力迅速扫荡水岸,
但是陆军野战时就陷入了胶着。
虽说如此,固守阵地对东军来说并不是问题,
清军为了阻止东军部队在沿岸集结,希望能够快速压制东军,
但是只要敢往前就会遭受猛烈的阵地枪火和砲击,
一直没办法发动骑兵主力和东军决战。
3月14日的厦门战役是东军一次强行推进的尝试,
在沿岸兵力集结完毕后就以骑砲兵、步兵和骑兵兵分两路,
对厦门城发动钳形攻势,在此战中东军希望知道的是,
能否以速度为决胜关键来对抗清国的阵型?
这次作战中,东军勉强突破了清军的守备,
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厦门围城,这次围城一直持续至十一月。
虽说这次尝试不到成功,但是离成功已不远,
林爽文要求沿海各地部队都要以快速突破战线为核心打法,
也就是在砲火压制后,步兵和骑兵迅速压过阵地,
以同样的模式不断重复数次来瓦解敌军防御,包围城池后,
留下部分部队维持对城池的封锁,
另一部份部队则重新展开,包围下一座城池,
在这间隙海军会不断以砲火支援、运送兵力。
1787年11月24日,厦门在东军围攻下正式失陷,北方的温州有所斩获,
先前已经用大量兵力压制的泉州、漳州、惠州也都被东军突破防守。
在清国本土的作战持续了8个月,各大部队可说是千锤百炼,
作战能力都有所提升,更能肆无忌惮地以火力优势压制清军,
当时在沿海与清军作战的部队达6万人,但与之作战的清军则达11万,
6万人中,真正东宁出身、隶属于东军的人数只有1万5千,
拥有完整的军事训练和武器配备,
剩下的大多是受到东宁“反清复明”宣传影响而自愿组成的战斗组织,
东军训练这些乡勇后,由他们负责城池的守备以及充当自警团。
而以这样的兵力与清军作战还能打出如此战果,使东宁认为时机已到,
1787年12月,郑熙向清皇乾隆发送一封国书,
表示若愿意收手,不再主张灭宁的话,就会无条件撤退,
为了展现诚意,12月10日东军开始停火等待乾隆的回复,
乾隆虽然同意不再灭宁,但是开出三个条件:
东宁兵员从此控制在一万以下、
销毁半数战船,熔毁半数火砲火枪、
从此开始送王世子入京为人质。
毕竟当时清国还是认为有能力击退东军,
但乾隆对战线的不了解以至于他无法明白使东军能控制沿海的原因,
才会想要在东军主动退兵前多捞点好处、为后人能灭东宁开扇后门。
而林爽文打从一开始就没有主动撤退的打算,仅仅是要试探乾隆,
只是没想到乾隆的态度会如此过分,遂决定不再回书给乾隆,
在1月14日重启军事行动,并且要加大战争规模,
1799年成书的《丙午实录》:“用东国之总力,碎弘历之逆麟”,
这句话为林爽文亲口所讲,代表了亲手结束战争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