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唐朝如何在安史之乱后恢复全盛时期样貌

楼主: leptoneta (台湾高山族自治区书记)   2020-05-09 22:14:28
※ 引述《RichardIII (我没谋杀我姪子!!!!!!!!!)》之铭言:
: 在唐玄宗将大唐国力推至极盛之际,爆发安史之乱,之后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大减,外敌也
: 迅速入侵,虽有几次中兴还是没能恢复安史之乱前的全盛
: 唐朝该做哪些事情或者开哪些外挂才能恢复到全盛?
首先 藩镇=/=割据
藩镇与其说是割据 不如说是新的行政区划
唐朝有两百多个州郡 现实上已不可能像汉代一样通通直辖
藩镇(节度使/观察使/都防御使/都团练使)实际上已成(州刺史)的上级
故唐中期后的行政区划为
中央-藩镇-州-县
藩镇依据地理位置与功能可区分四大类
1.河北型
起源于安史之乱后安抚降将所设置
军力与财力较强 当中央衰弱或对中央不满时 常与中央对抗
2.中原型
设置用于防堵河北型藩镇与维持东南税赋交通线
本身有一定的军力与税赋能力
3.西北型
用于防堵吐蕃等外族入侵 往往财力无法自理需中央补给
4.东南型
军力较弱 中央后期主要的税赋提供者
黄巢之乱便沉重打击该地区
一般印象中的藩镇割据主要是河北型
但实际上中央常常命令中原型藩镇攻打不听话的藩镇
特别是会威胁到税赋供给路线的藩镇
只要表现出一点对抗中央的态势 就会被中央下令围剿
而河北藩镇因距离遥远 反而是较晚对付的对象
有趣的是 河北藩镇的节度使往往没有反意
但却会被底下士兵武力相逼
要求节度使如同过往一般与中央对抗
不从者往往被杀或被迫自杀
"长安天子 魏府牙兵" 就说明了河北型藩镇底下士兵的骄纵
先前提到 中原型藩镇用于防堵河北藩镇扩张
所以当河北藩镇衰弱时
中原型藩镇失去外敌往往会内斗
练蛊练出汴宋节度使 吃光周遭的藩镇 最后便篡夺了唐中央
宋代便有评论
弱唐者,诸侯也;既弱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
唐之弱,以河北之强也;唐之亡,以河北之弱也。
事实上正是这些藩镇 唐朝才能称这么久
若提早解决藩镇 恐怕唐朝也会提早寿终正寝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20-05-09 22:27:00
若提早解决藩镇 恐怕唐朝也会提早寿终 <- 看怎么解决藩镇一堆抱起团来还是很强的,中央没有一定强度哪干得过当然有人会说两强互干,被外族入侵一锅端,可这也非必然汉唐都曾借助外族军力,尤其唐朝平安史乱,就已借外兵也没因此就被外族一杓烩,暗示其中还有各方合纵连横操作之可能
作者: MerinoSheep (美丽奴羊)   2020-05-09 23:12:00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0-05-10 09:38:00
明朝的九边,几乎掌控边疆卫所的财政军,边疆居民又几乎被划为军户,但也只有宁夏因为官员管理不当而酿事,内地的行中书省也没独立,似乎比节度使好很多
作者: sdhpipt   2020-05-11 08:33:00
中原型的藩镇 朝廷控制力挺强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