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假设] 聂士成没死 清朝能保住吗

楼主: reinherd (浣熊提督莱茵哈特)   2019-04-21 08:23:38
※ 引述《bigdiao (大雕)》之铭言:
: 聂士成应该是少数有见识现代战争的将领了
: 旗下的武卫前军作战也是勇猛
: 而从他的行为来看就是一个忠诚 没有算计的军人
: 应要会为满清服务至终
: 论资历又比袁世凯大
: 如果他没死 是不是满清皇族就可以牵制袁世凯
: 保住大清江山啊
我觉得不能, 原因主要有几个
1. 聂士诚年纪太大. 八国联军之役时已经64岁.
我觉得这是清朝末年军队一个很大的问题, 高级军官老年化.
武卫军可以当作是一个"军团", 底下有五个师/旅
称为武卫五军, 指挥官为提督(大约是今天的中将,
清代的高级军官军阶和今天对应应该是提督=中将
总兵=少将, 副将=上校, 参将=中校)
大家可以看一下清末八国联军前夕武卫军五个高级长官的年龄(1900年)
武卫前军, 师长是聂士诚, 64岁.
武卫后军, 师长是董福祥, 60岁
武卫左军, 师长是宋庆, 80岁
武卫右军. 师长是袁世凯, 41岁
武卫中军, 师长兼军团指挥官, 荣禄, 64岁
大家可以发现这个问题, 清末陆军有一个年龄断层. 缺乏40~50岁的将官.
所以变成不管聂士诚有没有战死, 基本上战争结束后大概也要退休.
所以变成这一批老人一退, 清军的高阶将领中可能还是只有袁世凯.
所以这产生北洋军阀由袁世凯为首, 因为袁世凯还真的没有几个同年龄的将官竞争者.
而袁世凯为何能够在一堆老将军之间出头也是因为他在韩国的成绩太亮眼.
所以就算聂士诚没有战死, 之后还会是袁世凯组建新建陆军并且成为军阀首领
所以问题变成, 为何清末的陆军搞到最后会跑这个高级将领年龄断层出来?
2. 为什么清朝会灭亡? 原因真的是袁世凯吗?
我觉得这个答案我认为可以说yes or no.
我觉得袁世凯扮演两个重要脚色
1) 武昌起义后的满清军队总司令. 迫使清廷退位
2) 推动废除科举制度.
而我是认为废科举才是真的使得满清灭亡的关键.
因为原本汉人读书人期待考科举当官进入朝廷, 结果一废科举
读书人的当官的美梦就破碎了. 之后大量去日本留学后加入革命党.
假设满清不要贸然废除科举, 而是慢慢逐步的减少科举取士的数量
像是法国殖民政府一直拖到1919年才废除科举, 或许满清不会那么
快被推翻.
另外就是迫使清廷退位. 但是我觉得袁世凯算是被拱出来收烂摊,
当时中国已经一半脱离满清了, 加上孙大砲又说服欧美银行不借款
给满清. 所以满清当时能做的选择很有限. 我觉得换成别人带领清
军可能还是避免不了清廷退位.
反而是满清灭亡另一个关键可以避免, 就是新官制. 假设新官制不
要是太早推行或许满清还有一点活路. 因为过去满人和汉人分享政
治权力, 各部的尚书有满汉二员. 这样还能够平衡满汉. 结果1911
年新官制下成立的责任内阁, 满蒙9人,汉人只有4人,导致汉人士大
夫普遍不满.
所以我反而是认为满清改革太快, 太早废除科举, 太早推出新官制
这改变了汉族读书人的生路以及满汉权力平衡, 才导致满清灭亡.
另外就是李鸿章等人没有提拔和培养青年将校, 搞到最后竟然青年
将校数量太少导致袁世凯一人坐大.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9-04-21 08:30:00
科举制度是王朝的统治基础而新官制更是一场闹剧
作者: moslaa (万变蛾)   2019-04-21 09:14:00
可能我在讲的 跟您是不同面向但我觉得讲譬如太早废除科举 导致如何如何即时是真的 当时也不可能做这个推迟选择因为当时舆论已认为科举拖累中国或者倒过来想,假设清朝始终没有废除科举难道清朝就能屹立 不能 在这个假设时空您是不是会改口说 如果早点废除科举 回应民心清朝就能撑久点越南可以推迟废除科举 因为话事者是远在西欧的巴黎越南人怎么想 巴黎可以不在意 按照自己步调做事但清廷是中国自己的政府 北京不能不考虑人民想法。类似的例子 可以看立宪运动 清末的知识分子数量很少 本质上还不到真能运作君主立宪但当时不能不干了 干了还被当时人嫌不够好结果变成革命派。满清死更快。历史这一块 我基本上认为存在即合理当时事情怎么走 必然有它当时的逻辑其中的曲折与苦 很难是百年后的人理解我们可以解释当时为何如此。但要推论如果改成..我怀疑会有效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9-04-21 10:14:00
楼上的,如果你不能正确的理解权力这件事哪很多事情没法沟通下去了另外存在当然合理,但不代表只有这条路而且没人说不要改革科举事实上到了现代科举都还在,只是改成高普考你科目可以变,但要给时间给空间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4-21 12:43:00
清末不只是军事将领老化,是重臣也过度老化所有领导层都老迈是王朝整体问题1900-1910年代,大量老臣老将凋零前因是19世纪的各种战乱,破坏王朝集权制度清末老臣老将都是当时崛起拥兵拥权自重,中央只能摸头,没法真正控制他们的进退只能等他们老死,但王朝也跟着死了因为保皇护国老臣老将还在是王朝没垮的关键没人能替代他们.也几乎不可能养出替代者因为年轻一代是在王朝中央衰微时代成长的认知新时代,对王朝忠君爱国没有深刻体认它们成长时看的不是伟大王朝,是各地强者分权有实力就有权,中央也得让你三分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19-04-21 14:50:00
科举早点开始改考科呢?比如加考数学,物理,化学等专业科目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9-04-21 17:15:00
那样舆论(仕绅结构)反弹更大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4-21 18:34:00
大量坊间文组补习班业的利益就受损了科举不只是考试本身,背后有千年生态系改革恐怕不能短期急忙但大清没什么时间了....高考虽有科举的精神,但地位也是严重弱化已称不上通往权贵的路
作者: dragonclwd   2019-04-21 20:42:00
科举就算缓改也行不通,因为社会不稳定,科举流通阶级造血输血的功效已经很低了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4-21 21:15:00
缓改是要拉长到乾隆末期开始那种缓才行一旦之后各种动乱开始,反而该维持既有制度尽量不牵动利益变化,以维稳优先
作者: giniand (我的兔子在等我回家)   2019-04-22 17:42:00
清末的科举其实已经有改革了,最后一次科举题目很多时政议论,这样的科举还被诟病为落后我觉得很冤枉...各种特科也开过,可以说科举制本来就是有调整空间的,未必真的那么难改。清中叶考据地理学盛行时也有地理入题,如果由上而下有意引导,民间士绅的学风应该可以扭转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4-22 21:38:00
其实鄂图曼改更大,直接引进小学中学教育借此打压掌握知识的旧有教士阶层影响力....然后就政变不断改变真的不能急. 要选适当时间适当速度其实清朝洋务运动也一开始就遇到阻力光是聘请洋人来教授天文数理就被学士们反弹为国之道,尚礼义,不该以术数之士为目标慈禧等领导层选择事缓则圆,不必得罪哪派真正问题其实都不是科举考试本身而是怕王朝整个世代的朝野民间无法接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