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取自〈里耶8-461号“秦更名方”选释〉
网络连结 https://goo.gl/LkpQ7t
泰上观献曰皇帝﹝观献﹞
天帝观献曰皇帝﹝观献﹞
帝子游曰皇帝﹝游﹞
王节弋曰皇帝﹝节弋﹞
这四则被游先生称为皇帝的神格化象征
下引说明的内容
〝“省字”组──皇帝的神格化及其游猎
秦更名方的书写既然带有一定的随意性,“省略文字”便为我们讨论内
容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本节将分析“省字”组的省字规则,并探索皇帝的
神格化与游猎两项内容。
“省字”组前两条位于第二栏第一至二列,原释文分别作“泰上观献曰
皇帝”、“天帝观献曰皇帝”,殊不可解。观察图版,前两条下端皆无留空,
“帝”字紧贴于木方下缘。秦吏书写时似因空间不够,省略“观献”二字,
释文应补作“泰上观献曰皇帝〔观献〕”、“天帝观献曰皇帝〔观献〕”。
其意为:过去称“泰上观献”,今后称“皇帝观献”;过去称“天帝观献”
,今后称“皇帝观献”。
秦封泥有“泰上寝印”、“泰上寝佐田”,“泰上”为“泰上皇”之省。
但秦更名方另有“泰上皇”,此处“泰上”应非“泰上皇”的省略,而是与
“天帝”相对的至高神,可能与“泰一”异名同实。秦更名方既出于楚地,
“泰上”或许是《楚辞.九歌》里的“东皇太一”。“观献”则可能指观看
献物。“泰上观献”、“天帝观献”或许是指泰上神、天帝莅临,观看祭祀
典礼中的奉献物品。《楚辞.天问》“帝乃降观”,可相参证。
秦始皇并未废除“泰上”、“天帝”的祭祀,却将受祭者改为“皇帝”,
也就是他自己。“皇”“帝”二字在先秦时期本指神祇,学者多认为秦始皇的
“皇帝”称号是神格化的宣示。
秦更名方进一步揭示“皇帝”神格化的内涵:皇帝不仅是天下的统治者,
更是可以取代“泰上”、“天帝”的神明。皇帝取代“泰上”、“天帝”,观
看祭祀并享用四方奉献。秦始皇所制定的“皇帝”地位,实比儒家政治思想中
的“天子”更高。
以往我们受儒家典籍影响,以为秦始皇上泰山封禅,是人间统治者意欲沟
通天地的举措。根据秦更名方,秦始皇既取代泰上、天帝,封禅反而成为皇帝
的巡狩。《汉书.郊祀志》曾言“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
神可得而序也。”参照秦更名方,秦始皇不仅建立诸神位次,更让“皇帝”位
于“天地名山大川鬼神”之上,成为神祇秩序中的顶点,秦朝宗教体系的核心。
秦朝借由皇帝的神格化,促使政教合一。
质言之,皇帝既是天帝,诏命就是天命。皇帝既可传之万世,周人“天命
靡常”的观念也就无可制衡,秦朝皇权的理念似乎更贴近专制。学界多视秦始
皇滥用民力,为秦朝崩溃之因。秦始皇为何滥用民力?则各有解释。钱穆认为
其因为秦皇室“不脱贵族阶级的气味”,阎步克则认为是秦政府的“专制官僚
体制的片面发达”所造成。根据秦更名方,若秦始皇真的相信自己取代了“泰
上”、“天帝”,他有自信于彻底控御全国民力,并不奇怪。换句话说,秦始
皇的宗教理念可能是秦朝滥用民力、导致崩溃的原因之一。
“省字”组第三、四条位于第二栏第三、四列,原释文作“帝子游曰皇帝”
、“王节弋曰皇帝”。“帝”下虽有留空,秦吏书写时似循前例,省略了“帝”
后的“游”与“节弋”,释文应补作“帝子游曰皇帝〔游〕”、“王节弋曰皇帝
〔节弋〕”。其意为:过去称“帝子游”,今后称“皇帝游”;过去称“王节弋”
,今后称“皇帝〔节弋〕”。
第三条的“帝子”应即《楚辞.九歌》“帝子降兮北渚”的“帝子”,乃
天帝之子。“游”则是巡游之意。《楚辞》已言湘夫人从天庭降至凡间,六朝
谢朓更有“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之句,足证帝子可以下凡巡游。
但秦更名方的“帝子游”不会指《楚辞》帝子因愁思而下凡,应是常规性
的神明巡游制度。秦始皇不仅取代了泰上、天帝的观献活动,更取代帝子巡游
天下,整合各种宗教活动。藤田胜久认为里耶秦简反映秦朝在六国旧地迅速建
立了较完备的地方行政体系,秦始皇巡游天下的主要目的可能与祭祀有关。秦
更名方实为其证。〞
第四条比较难解,比较属于古文字学的探究,就不引文了
如果再配合始皇的大造陵墓、阿房宫和找寻长生不老药、焚书坑儒
以前只会认为是单纯的残暴,现在配合秦简揭露的动机,
这些都会变成是营造“神”的一部份
这些从单纯的享乐变成是政治祭仪,始皇正在“创造”神格
因为前一阵子看到版友推荐孙隆基先生的《新世界史》
发现埃及的神权祭仪跟始皇帝做的有不少相似
如果把取得长生药视为寻求“永生”,建立永生的理论体系
始皇大墓视为如同金字塔的陵墓建筑
阿房宫则是神殿
配合始皇的万世一系思想
“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
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
于万世,传之无穷。”
再加上始皇力推全国的祖宗庙祭祀礼仪
能组成一套透过祭仪,确立秦皇神格的神权传承模式
这之间的连结,如果各位有兴趣我之后可以详谈秦始皇神权的雏形、汉初的承继
与汉武帝变革、汉元帝王霸格局破灭,到王莽儒家复古的失败直到东汉儒家成为
政治正统的过程,做一系列我个人对秦汉制度史变革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