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4-08-04 21:32:05邱吉尔的确是伟大的政治家,他的演说鼓舞人心、振奋士气
有着一般英国人所欠缺的热情与魅力,他也是一个浪漫的帝国主义者,坚决反对印度独立
虽然他的一厢情愿,曾经导致一战时达达尼尔海峡作战的惨痛失败
他不断转换政党属性的行为,曾被讥笑为骑墙派。尖锐抨击党中央的行为更饱受非议。
但无论如何,他确实是一个少见的雄辩家与政治家,有着出色的领导力。
可是请你注意,英国这个国家很特殊,他的战略思想清楚而一贯
邱吉尔在国会演说时有很清楚的注解:
‘......英国的目标是清楚而一贯的,亦即反对欧洲出现统一的强权......
历史上曾经有好几次,不管是西班牙、或是法王国、或是法帝国、或是德意志第一帝国
......英国都始终站在反对强权、扶助弱者的一方’
adapted from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温斯顿邱吉尔
这样的国策,并不会因为少了邱吉尔而改变。绥靖主义是牺牲别人,从未包括牺牲自己。
所以,英国不可能屈服,甚至不可能和谈,除非德国愿意退回1939年9月1日以前的疆界
英国绝无可能容忍欧洲,出现一个受单一国家绝对支配的大一统疆界
再者,二战初期时西线虽然失败,但敦克尔克成功撤退了30多万盟军
英国的实力其实没有受到什么实质伤害,加上皇家海军仍然有压倒性优势
皇家空军的素质也很优秀,双方战损交换比超过1:3,德国空军都打光了英国空军也还有剩
对于一个岛国而言,面对一个大陆性强权,海空优先的战略绝对是正确而必要的
有着海空优势,英国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再加上美国作为后勤的大仓库,源源不断的输送各类的物资、弹药、人员
英国根本不会屈服,顽抗到底是可以预见的
历史已经证明,希特勒也没什么好办法,最终也没能克服英国的海空优势
少了邱吉尔,我们会少了许多雄辩滔滔、名言佳句、锦绣文章和热血沸腾的口号,
但唯独不会少了胜利。
(参考资料)
吴良健等人/译,《世界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台北县新店市:左岸文化出版
,2006年。
吴万沈等人/译,《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台北县新店市:左岸文化出版,2002年、
2005年再版。
不会投降 但和谈很有可能 哈利法克斯当时力主和谈如果他当首相 可能会要到看似优渥的条件退出战局毕竟当时能看出英国有抗敌潜力的人很少
作者:
jetzake (加菲猫)
2014-08-04 22:42:00敦克尔克撤退的成功也不是必然的... 要是古德林再快一点到时候可能是拿30万战俘当人质来跟英国谈
作者:
jason748 (傑哥我è¦)
2014-08-04 22:43:00我也是觉得会和谈
作者:
leptoneta (台湾高山族自治区书记)
2014-08-04 23:30:00英王都不想和谈了 一个首相又算什么
大不列颠空战前夕德国前线扣掉妥善较差的大约是2800多架后备机900架左右;皇家空军是1600架+2200架后备机但是皇家空军因为有雷达加上各单位协同的关系打得很好印象中德国在改轰伦敦前,皇家空军在交换比上就占上风了
作者:
jetzake (加菲猫)
2014-08-05 01:36:00英伦空战来说 交换比还是另一回事..
作者:
calebjael (calebjael)
2014-08-05 01:36:00我是觉得不会和谈﹐德国的胃口太大﹐不是英国想和谈就能和谈的。
作者:
MB10 2014-08-05 05:53:00忘记哪里看到好像英国那边总共有3k+的德军飞行员俘虏
不列颠空战打在自己家上面,英国飞行员损失自然能比较小
德国在英伦空战期间飞机产能也不到英国的一半,越打越少
英国在英伦空战期间库存飞机数量就比自家飞行员多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