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 20190105《宝岛一村》台南

楼主: chachagod (恰恰乔)   2019-01-09 23:42:36
2019/01/05表演工作坊《宝岛一村》台南文化中心演艺厅
1.开春第一档戏,献给温情满溢的《宝岛一村》!
2.演出时长破纪录的舞台剧,共190分钟(不含15分钟中场休息),19:30开演、
 22:55结束。看得饥肠辘辘,剧团散场给的包子来得正是时候。替包子留个
 影后立马开吃,走到停车格刚好吃完,身心都好满足呀!
3.关于角色
 眷村主要的三个住户:热心助人性格温厚的老赵(屈中恒)、喜欢占点小便宜
 却不惹人讨厌的小朱(冯翊纲)、正直爽朗却有神祕过去的周长官(宋少卿),
 选角深得我心,演技、声线、口条表现出色,抛点接梗的时机和节奏恰到好
 处,看得轻松又享受。不过,一开始真的很难确实分辨屈中恒和宋少卿啊~
 这两人为什么可以长得这么像?
4.关于口音
 眷村里这些民国38年来台的军士们,虽然被归类为一个族群,但实际上却是
 来自不同地域、身家背景非常多元的一群人。老赵、小朱、周长官各自操著
 不同的口音,赵太太一口流利的京片子,朱太太则是道地的闽南语,赵太太
 的母亲又是带有乡音的北京话。用口音象征这群人的不同(来自不同的老家),
 却又因长期相处,而能沟通融合(形成一个新家),精准又简洁地描绘出这段
 移民生活的缩影。很神奇的是,虽然角色们说话带有明显的口音,观众(至少
 我)仍能完全听得懂,不得不佩服演员们的台词功力。最有趣的是,编剧把这
 件事也设计成一个贯穿全剧的梗,总是和几位户长在眷村树下聊天的“纪怪”,
 一口海南话从头到尾没人听得懂,但也没人点破,每次纪怪发言后大伙儿的停
 顿,无不引来观众的爆笑。剧末周长官一时脱口,纪怪才明白原来大家一直都
 听不懂自己的话,气得掉头走掉。我超喜欢这个梗,不是刻意外加,而是从生
 活中找寻元素而将之放大,相当可爱。给纪怪:即使频率对不上,但仍是互相
 照顾了一辈子了嘛!别气囉!
5.关于催泪
 早听闻《宝岛一村》是出笑中带泪的好戏。不过,也许是剧中角色众多、聚焦
 程度较小,或是眷村生活真的和我的童年有段距离、共鸣度不够,许多片段只
 唤起我心酸与无奈之感,整出戏让我泛泪的点反而不多,大约都和世态命运造
 成的不幸有关,例如被战乱毁损的国旗升起、国旗歌回荡之时;或是李子康与
 如云重逢,最后情绪激烈哭声紧绷到只剩哽咽的那一幕。唯一让我情绪饱和,
 眼眶蓄满泪水,强忍不流下的一幕,我仍记忆深刻。那是老赵来向木匠小黄请
 托,央他用木板造一口棺材。小黄推辞,请他去村口棺材店买现成的。老赵表
 示现成的太贵了,他和村民东凑西凑,得了十块钱,央托小黄制棺。这部分还
 算轻松有笑点。小黄妥协接下任务,询问是何人逝世。我才惊觉,对呀!会是
 谁去世了呢?宝岛一村里每个人都那么让人喜爱,谁离开我都舍不得呀!
 随即灯暗景换,在我恍然意识到可能是谁时,灯亮了,宝岛一村99号厅中设了
 个简易的灵堂,赵太太跪着啜泣。不知道为什么,一证实我心中所想,我的目
 光便离不开赵太太的身影,一股强烈的鼻酸涌出,险些煞不住泪水。赵太太的
 母亲戏分不多,但作为一位温暖的长辈,对周遭的人毫无保留地关怀,教导朱
 太太制作天津包子的比例言犹在耳,即使北京话和闽南语鸡同鸭讲,“冬天的
 时候肥肉六、瘦肉四”仍将她的关爱和付出传递下来。其实,赵太太母亲的离
 去是合情合理的,许是对于骤变的不舍和冲击,才让我情绪失控吧!毕竟我一
 向是喜欢和谐与美好的呀!(玩大富翁时,我总是努力盖房子,不像我弟没事就
 放炸弹炸个精光,即使炸的不是我的地,我看得还是很心痛呀!)
6.关于舞台设计
 舞台布景的设计非常用心又具巧思,我非常喜爱。最深得我心的,当属眷村
 “2.5”间屋舍的处理。周长官在众部属的阻拦下,执意要搬入一般士兵居住
 的宝岛一村98号;小杨藉著老赵身分的掩护,取得入住宝岛一村99号的资格。
 两栋平房间隔的小方地本是电线杆的栖息处,没想到小朱带着怀孕的家眷急
 寻住处,竟打起这块小地方的主意。那电线杆儿怎么办?放心,就当柱子,
 搭个屋顶就成;那...窗户呢?你们的窗不就是我的窗户吗?!
 
 凭著这异想天开的胆子,和邻居善心接纳的温情,小朱家(宝岛一村98.5号(?)违建)
 于焉诞生。左右两幢木制房架,四面镂空,中间屋顶高度处架了个三角木架,
 俨然是连接两栋房子的玄关,摆上桌椅、炉灶、床铺,看上去便是紧紧相连的
 三户人家。屋瓦相连、窗户相通(窗户偷听梗真是让人百看不腻,每看必笑),
 连带的关系也愈加紧密。
 
 整个房屋体虽然庞大,但机动性也高,可以配合剧情需要,整排向右转、向
 后转,模拟角色们当下的内心感受;而360度无死角的旋转,也让观众能细细
 观察房屋内部的摆设,更加融入情境。
7.关于剧情
 《宝岛一村》时距跨越大、出场角色多,每个桥段都有其代表性,述说著某个
 时代、某群人的成长、蜕变、传承与发展。我最喜欢的段落,是开放回中国探
 亲的那幕场景。舞台上,灯光打成三个横向排列的方形,每个方型光块中放著
 一把椅子,椅子上各坐着一位女性。位置与宝岛一村99号、98.5号、98号的屋
 舍排列恰巧吻合。
  
 赵小毛代替老赵回乡探望离别了四十年的母亲(小毛的奶奶)与亲戚,顺道破了
 一开始便埋下的身分梗。这是眷村士官兵睽违多年探亲的典型,阔别多年人事
 已非,重逢欣喜却也夹杂着时空的疏离,以及对战乱下百姓命运的唏嘘。小朱
 带着朱太太返乡,是另一种探亲的典型,处理得非常逗趣,冲淡了不少伤怀的
 气氛,我非常喜欢。小朱提醒太太:“等会儿见着那位,你要叫姐姐。”朱太
 太:“喔,是你的姊姊喔?”小朱:“(顿了一下)是‘妳’的姐姐!”
 (哈,这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只见小朱率先入内,与椅子上的女子拥
 抱痛哭,朱太太在门外恍然大悟,气得全身发抖,但有智慧的她冷静过后,从
 容入屋,笑容满面地与“姐姐”打招呼,还接过小朱的“孙子”,开心的逗弄。
 最后的震撼弹,由周长官上阵主演。他与自己的亲生姊姊重逢,固然开心,但
 心中挂念的,却是另一位已经过世的同袍。这么多年了,感情依旧常存心中。
 两人虽无法同生共死,周宁却也代替挚爱活出一番意义(原来这个“宁”字也是
 有它的深意呀!),在坟前祝祷,终于了却了一桩心愿。
 
 这一场戏简洁俐落,却前后呼应,解释了老赵的姓氏身分、小朱的个性、周长
 官的神秘,有效率地将前头所埋下的梗漂亮收起,不得不给一个大大的赞!
8.作为一出超过三个小时的舞台剧,《宝岛一村》真的是相当不简单,三幕
 共45场戏,场场主轴明确、节奏得宜,丝毫不让观众觉得冗长,且能使我
 们感受到当时眷村居民的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但有些桥段,演员在情绪
 激动时,台词会糊在一起,让我有点困扰。此外,大毛大牛的恋情冲突来
 得很莫名,感觉演员情绪也没有表达得很清楚,稍嫌可惜。整体而言,我
 比较喜欢上半场眷村初立时的人情味,下半场由第二代发展的故事便没那
 么入戏了,但这并不会抹煞《宝岛一村》想要传达的思想-无论何时何地
 何种背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包容、互助,就是宝岛最值得珍惜的风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