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观赏演出后的演后座谈中,黄翊说明《地平面以下》的口述影像内容并非单纯地描述视觉元素,而是以广播剧的形式、以第一人称进行编写,后交由许正平老师润饰,由资深配音员何志威老师及林美秀老师来配音。即便进剧场的视障者极少,创作者仍然如此地慎重其事,让我非常好奇口述影像的内容是什么,因此决定隔天为了口述影像要二刷。
由于在一刷时就很喜欢合唱团的人声乐曲,但在二刷时要同时聆听口述影像与音乐,对于无法一心多用的我而言非常困难,会觉得口述影像很干扰音乐(喂XD),不若在一刷时全心专注在音乐上能感受到歌声的美好,因此心里有些许失落。
但撇除过往经验的影响,《地平面以下》口述影像版可说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作品,由第一人称来述说故事可以让听众很有代入感,而且配音员的情感也诠释得很好。例如,演出初始时的故事剧情,加上配音员的情感渲染力,再加上合唱团的人声乐曲,让我听着听着不由自主地心也跟着沉了、眉眼也沉了、眼泪也流下来了,这是我在一刷时所没有的感受。
二刷时,为了对照视觉元素给我的直观感受与口述影像的异同,我选择聆听口述影像的同时睁开双眼观赏演出。如我所料,口述影像的故事剧情与我在一刷时的想像与理解,在某些段落的确是有落差的。
一开始我归咎于自己对于舞蹈演出的观赏经验过少,所以没有能力去体会创作者的原意,一度想要在演后座谈时发问:口述影像的剧情是黄翊在编舞时的想像吗?还是仅作为理解作品的其中一种方式呢?但随着演后座谈聊到的内容越来越多,聊到舞作的发展、主题的订定,聊到胡鉴和柔雯如何诠释等等,我也就没那么想问了。
在我看来,《地平面以下》口述影像版对于视障者而言,可以是一个广播剧作品。对于想欣赏舞作却又担心无法看“懂”的观众,可使用口述影像作为一种理解作品的方式。而喜欢根据直觉去欣赏作品的观众,就放心地相信自己的直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