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自由击:笼-生存游戏

楼主: Atica (吉米布兰卡)   2018-04-21 00:07:08
Blog版本:http://jimmyblanca.blogspot.tw/2018/04/blog-post_20.html
时间:2018.04.20 07:30PM
名称:自由击 笼-生存游戏
地点:国家剧院实验剧场
知道自由击很久了!过去看的多半是自由击与其他剧团的合作作品,如:创作社的《安娜
与齐的故事》,今天才正式来到自由击主场,
自由击是创作型打击乐团,跟身声剧场一样喜欢使用特殊的乐器,但自由击更爱自己动手
做。因此,场上的乐器除了鼓,最显眼的一架灯塔座,连上头的铁片与木片都是乐团自己
调校裁切的。自由击说,之所以会开始制作乐器,起因于几年前参加的亚维侬外围艺术节
(自由击在亚维侬的纪录片连结)。当时他们带的是现成的乐器,碰上了演出团队踩街,
要背着大鼓走石板路实在是很辛苦跟痛苦。后来想到可以把乐器放在家乐福的推车上走,
这也成就了他们第一次的乐器制作。
也因为乐器是自行打造的,不但多了质朴感,更可以思考如何将乐器外型融入演出里。《
笼-生存游戏》的背景是渔村,自由击设计了一座灯塔座,座的其中三个面放上了材质与
面积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板,既是独一无二的乐器,也是故事中合理出现的建物与地景。同
样的,左舞台前后两座由铁管排列而成的栅栏,视觉上可以是囚禁/捕抓动物的牢笼,当
然也是能发出漂亮声响的铁管琴。
《笼-生存游戏》发想于2010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血色海湾》,试图在弱肉强食的生
物链中,找出“掠食”与“被掠食”两者之间各自的声音与立场。先不谈这论点是否有在
演出中完整呈现 (毕竟这议题太大,观念想法都分歧),但自由击的确是做出了一种介于
音乐与声响之间的质地,即使眼前看不到海港渔村,也闻不到飘在空气中的咸腥味,听觉
却成功地再现了环境的样貌,自然且暧暧内含光的音符高低谱写出具温度的情感流动,让
观众仿佛就站在港边村庄,真能感受周围人物脉动与事件发生。
演出中有段海洋动物园表演秀,由表演者分别扮演海象与海狮,听从驯兽师的指令套圈圈
与丢接球。虽然观众席多为被追赶跑跳的情节而逗乐的笑声,实际上这是段很直白的警世
预言:动物的被迫不自由是一种残忍;慢慢地,人类最终会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委屈取悦、
彼此竞争伤害 (动物们后来都用两只脚站了起来)。私认为捏破气球还太温和了些,现实
是要再火爆嗜血一点。
除了音乐与戏剧桥段,演出还多了线条粗犷的偶戏与投影 (为了因应壁画传说),主要用
来补充鲸鱼与小男孩的情谊。可惜的是,戏偶与投影跟整场演出的契合度不佳,并非是偶
或影戏不好,而是出现的时机跟方式跟演出有断裂感。比如说:演出开始没多久在场上玩
耍的鲸与小男孩 (操偶人与表演者的身分切换有些僵硬与尴尬)、需要推进推出的投影桌
、从观众席出现的鲸鱼影子等。
很喜欢最后掉出一堆弹珠,哗啦啦的如一场大雨,带走了小男孩与鲸鱼,也洗净了冲突与
争执。
作者: CarolynSun (不点)   2018-04-21 00:12:00
推自由击!
作者: devlmaycry (蝶佛魅檜)   2018-04-21 02:02:00
作者: fapt (莱辛顿的幽灵)   2018-04-21 14:15:00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