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tica (吉米布兰卡)
2018-04-07 00:45:49Blog版本:
http://jimmyblanca.blogspot.tw/2018/04/blog-post.html
时间:2018.03.25 02:30PM
名称:莎士比亚的妹妹们的剧团 亲爱的人生
地点:国家戏剧院
我想起了朱少麟的《地底三万呎》,四个故事,四个视角:帽人而后纪兰,纪兰接续君侠
,君侠再与辛先生,最后辛先生还是回到帽人。书里头城镇的味道与规矩,周围之人的习
性与穿梭,包覆著一个完美的循环,好似没有相关,却又彼此共生共存。
我不懂孟若,但王嘉明的《亲爱的人生》的确让我想到地底三万呎的人们 (注:《亲爱的
人生》以孟若的作品为发想),努力燃烧着小小的微光来了解生命与生活的人们。当然,
四个短篇的顺序安排,可能有意,或许只是刚好,让角色/演员在前后段落相互呼应:〈
记忆〉里的大女儿 - 赖玟君,是〈埤塘〉里摔落池中的双胞胎妹妹;〈埤塘〉双胞胎姊
妹的妈妈 - 姚坤君,在〈附身〉里成了经历奇幻之旅的里长夫人;原本于〈附身〉神坛
供人问事的乩童 - 陈武康,到〈刺青〉活过了一段放浪不羁的人生;〈刺青〉里拿著书
读著的,仿佛这一切都只是纸上文字的局外人 - 王琄,是起头的〈记忆〉里,被大女儿
回忆的母亲。王嘉明少见的以冷静却温柔的笔触,书写着这些人的故事:没有令人拍案叫
绝的双关文字讽刺,也没有刻意炫耀或让人觉得聪明绝顶的桥段安排,就只是顺畅温和地
勾勒出最日常一般。
四个短篇除了演员相互衔接,流动的意象也持续在每一篇出现:不停向后奔去的火车,将
人带回17岁、27岁、57岁的记忆漩涡;一个跳过一个的埤塘,不只承载着儿时欢乐的笑声
,也成了阻隔生死两世界的阴阳之门;乘着风奔驰的重机,暂时抛弃了世俗眼光,丢忘了
疾病苦痛,将车轮的轨迹与两人的身影同时轧在公路海岸上;一间扫过一间的旅馆房间,
清洁妇在脑袋里不时播放年少轻狂时的放纵与甜蜜。灯光设计也让“流动”更加清晰可见
,像是窗外时明时暗、透著枝叶的光影;打在埤塘上幽光粼粼的波浪;还有流线速度感十
足的飙风公路与默默地逐一走过的方形房间等,不停流动奔跑的时间,成了《亲爱的人生
》里,最显而不见却是最重要的主角。
除了灯光帮忙时间跳出来外,音乐也协助人物与故事流动,一景一景像是翻页般过去,再
加上压低的灯光架让整个国家剧院的镜框变窄,视觉上有种在看怀旧老电影的感觉,那种
迷人即便只用听觉与光影感觉,仍旧很有味道。在简莉颖与四把椅子合作的《遥远的东方
有一群鬼》后,字幕的使用提高到新的层次,甚至是舞台上的另一个独立角色。因此,我
觉得字幕是《亲爱的人生》中最可惜之处。从演后座谈得知,字幕是进场前才加的,导演
也自认可以处理得更好。私认为可以让字幕走得更旁白路线,让旁观他者之人生的疏离感
可以更清楚,刚好与我所感受的镜框老电影感相吻合,再让观众自行去拿捏入戏/出戏与
入世/出世的醍醐味。
后记...
以往我总觉得叫舞者演戏是很恐怖的一件事,特别是台词很多的戏,毕竟舞蹈跟戏剧训练
完全不同。不过,看完《亲爱的人生》后,这想法要打掉了。舞者会不会演戏,是很看个
人的呀!《亲爱的人生》里有两个舞蹈科班出身的舞者:小事制作的杨乃璇与骉舞的陈武
康。〈刺青〉的杨乃璇虽有大量的台词,演出却自然内敛,跟之前看她的舞蹈作品感觉不
同。另外,不管是带着姚坤君私奔(?)的少年陈武康,还是帅气的学长陈武康,两个都很
好看。更别说导演很奸诈的利用舞者的身体能力,叫陈武康跳跃转圈了 (我看到跳跃转圈
时大笑,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