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 老残,印象

楼主: Monomania (孔雀征收人)   2017-07-10 23:19:05
‘老残,印象’
编导|张安婷
表演暨共同创作
钢琴|江苙萁 长笛|陈韵茹 大提琴|孔仁欣 演员|徐华谦、张智一
舞台暨造型设计|王晶
灯光设计|陈芓𨱋
舞台监督|谭钰樵
舞台技术|刘文奇
制作人|朱倩仪
平面设计|蔡雨璇
************
古典与现代
东方与西方
这种文化的冲击虽然不是第一次有人尝试
但‘老残,印象’肯定是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一次体验
刘鹗是个极为擅长说故事的人
往往对于某个场景 例如大明湖的景色 或是子平过桥腿软
深刻描写的程度仿佛让人身历其境正在看老残微电影
而德布西(1862-1918)的作品经常也是为了细腻刻划意象而谱
例如以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县大浪画作而做的作品‘海’
(延伸阅读:百日红)
儿童天地 映像等等 是我很喜欢的音乐家
也正因为德布西的作品充满了意象和象征
所以常常被用来衬托甚至主导了戏剧或电影
(延伸阅读:火线大逃亡)
不同于直接将旋律改以协奏曲方式呈现的梁祝
或是普契尼凭空想像信手捻来的KD杜兰特.....(误)....杜兰朵公主
两位如此擅长描写画面与情节的大师从未见面 甚至对于彼此的世界仅止于想像
在导演 演员 和音乐家们的穿针引线之下 究竟能引出怎样的火花
一进入剧场
背景就是演员在作画的过程
和‘如梦之梦’的过场开头有异曲同工之妙
破墙刷上中国山水画的大器呈现
让整个舞台散发出浓厚的古典气息
仿佛随时会有个风度翩翩的侠客倏地跃出
或是骚人墨客乘着扁舟 船夫蓑衣斗笠撑蒿
这个舞台背景不取巧 但让人眼睛为之一亮 而且贯串全场
即便剧情如何穿插 都能紧紧的将观众的情绪扣住
故事从刘先生的梦 走到老残的梦
采用德布西的‘海’作为主体
表现出从蓬莱阁观海的气势 以及老残与章伯慧生在惊涛骇浪中驱船救人的情节
这么惊险的情节破题 除了因为本段正是老残游记的开端
也让人一开始为老残和好友们的安危悬著一颗心
接着的王小玉说书当然就是人人最引颈期盼的一段了
白妞的部分由长笛担纲
书中对王小玉的描述例如‘拔了一个尖儿’‘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等等
长笛的表现游刃有余
仿佛挥洒出了万千线条
一下子是王羲之尽情挥洒兰亭集序
一下子又是一兰拉面师傅将面条抛起拉升
低频的大提琴踏着稳定缓慢的节奏
可比潺潺山涧 或是腰绕群山之间的浮云
蓊郁的山林和远近各有巧妙的山脉棱线
当然就是由钢琴来勾勒
虽然王小玉说书的段子 一般认为会以中国乐器例如二胡 扬琴 甚至唢呐表现
而导演以钢琴 大提琴 长笛搭配的三重奏来呈现
古典乐器不但没有喧宾夺主 反而营造出了更立体 更让声音视觉化的效果
可见在选曲和编排上的用心和细腻
王小玉说书 以刘鹗的描述 乐曲转折奇险之处不在话下
但如果让这种惊险的感觉具象化 难免会对观众造成视听上的压力
而三位音乐家彼此互相映衬 不分主从也不争抢节奏
奇儿不怪 惊而不险 有种止嘴渴却不碍胃 仿佛吃了人参果般的舒畅(咦?)
是我觉得印象最深刻的一段
两位演员以相声的手法来表现老残游记中的对白
不时加以时空的穿插
末段甚至一人分饰多角 一动一静 一个嬉笑怒骂 另一个沈稳老练
一小部分剧本虽然有点艰涩 但细细品味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禅’味
尤其开头破题的灰
什么叫做再灰一点 是更黑 还是更白 那灰究竟能算是一种颜色吗?
对照原著中 刘鹗对清官杀人如麻的批判 对底层社会的人性关怀
看完‘老残,印象’的夜晚 放送德布西
沏一壶清茶 重读游记 扮一回老残 也许能够找到答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