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特洛马克》

楼主: ursaminors (ursaminor)   2016-11-04 14:05:00
blog版
http://littleursaminors.blogspot.tw/2016/11/blog-post.html
之所以po在抓马版,因为我觉得这是一部很有机会来台湾演出的中国作品。
《特洛马克》:关于长大,还有什么好说?
自台湾的全球泛华青年剧本创作竞赛后,我才注意到剧作家朱宜的名字。
趁著难得参与乌镇戏剧节的机会离开北京,特地空下几天来到南京大学观看由朱宜编剧,
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制作的《特洛马克》。
结果论而言,这是一次非常值得的看戏经验;这出作品为观众带来的震撼,
除了用现代解构《奥德赛》(Odyssey)外,同时亦在原有基础上以现代观点重建新的故事
,将希腊史诗翻案。看完戏不禁会想,何以《奥德赛》能成为永恒?
作为最早的公路电影雏形,是否仍持续地满足人们对于“出走与归乡”的永恒需索?
荷马《奥德赛》里父亲的缺席是男孩寻父的动机,
但剧作家将原著的“男人回家”颠覆成“男孩长大”,
作品的叙事重心从奥德修斯(Odysseus)转向其子特洛马克(Telemachus),
带领观众以新的视角理解这段关系。
于是整出作品可被观众以一种相当佛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角度阅读其“家庭”的想像,
但若仅是如此,这依然是只属于男人的故事。
故剧作家与导演在如此阳刚的叙事文类里有意的放入相当多的女性主义线索:
当海伦(Helen)说“婚姻啊,就是这样;它和每个人想像的都不一样。”;
当雅典娜(Athena)在新闻节目上侃侃而谈女性参政的困境;
当佩内洛普(Penelope)、尤里克莱亚(Eurycleia)、海伦、雅典娜唱起
七零年代女性主义国歌《I Am Woman》
(同时大幕上投影著《Sex and the City 2》里四位主角一同唱歌的画面,
先让我们暂且不论《欲望城市》在不同派别女性主义间的褒贬),
观众看着这些名字已成文化隐喻的人物以当代的姿态重生,创造出新的解读可能。
在这出戏里,女性引导特洛马克成长,
这些女性角色各自的人生与局限让男孩了解成人世界背后的残缺。
佩内洛普,身为妻子、母亲与皇后的多重身份,
守活寡二十余年的心酸展露在一封寄给特洛马克的信里,
信中提及母子二人从来不曾出远门,只因为怕不在家的这段日子奥德修斯回来找不到人。
海伦,一个既自由又不自由,高傲却又自卑的“现代”女人;
以身体为武器能引发战争,且其丈夫墨涅拉尔斯(Menelaus)更在戏里直接作为战争化身
(直接朝身上投出电影里的战争场面)。
海伦美艳绝伦却害怕容颜老去,以一名结了婚的过来人角色揭示成人世界的不堪,
所有人都得服膺游戏规则,就算妳是海伦也无从逃脱,或者正因为妳是海伦所以更逃不了
;特洛马克从她身上看见婚姻同战场,双方皆输的局面。
雅典娜,在荷马的原著里帮助了特洛马克,
却在此处质疑特洛马克根本不知道父亲真正的样子,身为国家机器的代言人
(背景大幕上是美国的五角大厦)拒绝了他。
若短暂离开戏剧脉络将之放到更大的现实社会里谈,
对照雅典娜在戏中新闻节目上的谈话,她身上的矛盾似乎暗示了单一的、大写的女性主义
的极限,在结构中取得权力后,是否除让自己化为结构本身,别无可能
(即使是神也无法自外于社会)?
特洛伊公主莉莉,一个剧本里原创的人物,
一心想离开本质上早已成墓园的特洛伊前往希腊,
与特洛马克的婚姻对两人都像一场幻梦;
而异邦人特洛马克重建特洛伊的梦想,终究成虚无
(其中隐喻中国与西方相对的未来图景,一块没有人愿意留下来的土地只有死去)。
与一百五十分钟无中场的繁复故事情节相比,舞台反其道而行只由镜面般的背板构成,
舞台上极度的空映照出剧场的魔幻,透过演员们不断移动板子建构空间与心理。
同时导演撷取了许多经典电影画面作为平行叙事简单而有效,
无论是《Apocalypse Now》中女武神的飞行或是《Troy》里俊美的Brad Pitt,
一再透过影像的互文性呈现“故事”永恒;
只是综观整出戏的影像能明显感到质感不统一的问题,
在好莱坞电影拼贴之外的动画画面十分可惜地朝着俗滥的儿童剧倾斜而去。
而戏中多媒体影像作为文本值得一提是剧中洗衣店一景,
那些曾属于英雄的旧衣服都来到世界尽头的洗衣店,
收魂的女巫让特洛马克见识了表象背后的真实:每件脏衣上都带着血污与罪。
当他被迫穿上它们抵御不存在的寒冷,仿佛走向与赫拉克勒斯(Heracles)一同经历死亡
而神化的道路(那件著名的毒衣Shirt of Nessus),
但特洛马克最终拒绝承担父辈的罪;
此时投影在大幕上高速旋转的洗衣机滚筒不断放大、放大,
直至滚筒的尽头出现一只眼睛。
对一切英雄的质疑、英雄故事的批判在这场戏里表露无遗。
于是观众会明白整出作品就是不断地重写《奥德赛》,
所以出走与归乡的那人不再是奥德修斯,却是特洛马克。
因此戏的结局逆转原著剧本亦在情理之中,
当妻子与儿子用尽力气关上大门拒绝承认奥德修斯的回归,
整出作品最彻底的颠覆便在此处,
只有某种形式上弑父的结局才能让特洛马克的故事完成。
但能说这是场悲剧吗?
到底二十年的煎熬等待是悲剧,还是一个躲藏起来的父亲突然出现才是?
特洛马克,关上那道门,拒绝父亲,接受加冕,告别过去,他长大了。
大家都懂得,跟童年说再见就是这么一回事,长大就是渐渐地麻木到不需要哭泣。
因此关于长大,没什么好说的。成长本身就是不可避免的悲剧。
作者: gentlism (aha)   2016-11-04 20:34:00
说到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 我就想到去年没来成的蒋公的面子QQ
楼主: ursaminors (ursaminor)   2016-11-05 01:59:00
在南京的时候也顺便看了蒋公的面子XD
作者: gentlism (aha)   2016-11-05 09:51:00
羡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