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黑眼睛跨剧团《谁杀了大象》

楼主: ursaminors (ursaminor)   2015-06-04 17:22:14
部落格好读版
http://littleursaminors.blogspot.tw/2015/06/blog-post.html
香港文本,台湾剧场,两个相似却又完全相异的文化与时空。
冯程程的本是从香港长出来的,李铭宸直言道在台湾演《谁杀了大象》,
这不是个适合的时间点。
在三一八届满一年后应当如何看待剧场里演出那些——
观众或演员可能都曾参与其中的那段激情的日子。
或者问,观众进剧场要看什么?
没有中场休息,观众在牯岭街小剧场别扭的座位上紧紧相依,坐立难安,频看手表。
我才发现,我们这群观众也身处作品之中,
就像那场即使不愿承认却深深影响众人的三月事件;
黑盒子里的一切相互影响。
先是外国文本如何在台湾被呈现?
冯程程写作剧本的当下,香港的社会事件直接影响写作方向,
李克强访问香港时警务处长的“黑影论”、中国艺术家艾未未被扣留期间的遭遇等。
在李铭宸的版本里,革命现场日复一日地醒来的人是原剧本中没有的,
当然这明确的指涉与渐渐变成例行公事的口号,呈现出一种莫名感伤:
生活得继续过下去,吃喝拉撒睡才是人生的主宰。
那些抗争真的改变了人什么吗?社会依旧对权力者宽容,对手无寸铁者苛刻。
导演重构剧本关于体制内的位阶(hierarchy)关系,
演员从学校的纠察队长时期试图模仿训导主任到成为警队长官;
食人虎开口见证人类霸权与压迫的历史;
发放糖果一人拿一颗的剧场实验,观众被迫涉入,不只直面而已。
原著剧本中大篇幅对于警察体制的描述,那些守则,
到导演让演员念完那些台词后下场前骂声:“干,好累!”
不禁让我想到2011年的一部香港短片,黄进导演的《三月六日》,
当抗争者与站在对面的警察其实血浓于水,如何面对彼此;
或是冯程程剧本里的那句“如果不是穿着制服,我会支持你们。”
除去一切外面的假象,剩下的不过是个与我们一模一样的人,
所以拿着时钟的长官站立无语,从口中留下汩汩粉红假血。
只是穿上制服,许多事都由不得自己?
脱去制服或是穿上晚礼服都预示人物的心境与结局。
而左舞台的道具桌,一切都从那里而来,枪响,烟雾,束带,
所有琐碎的都推进故事,情节都在那里,差别在于使用时机或是排列组合的可能。
一切抗争带来一样的失落,
今天是橡胶子弹,明天是水枪;或是今天是指向性喇叭,明天是烟雾弹,
再多力气依旧殊途同归。
导演仅仅怀疑地看着,不指责嘲讽即便那是简单又干爽的事,
下去一同为了排队而排队,至少留下一点什么。成为大象的一部。
“大象从不忘记。在牠里面,有着最悠久的存在。不动如山。”
当道具枪一响又一响,我们杀死什么?
杀死了一只大象,也就是杀死了记忆,杀死过去,杀死一切。
当生活难以忍受,又会有一只大象,给疯魔的社会,给猎巫的社会,一个标靶,
一个取乐的理由。
直到某天,轮到我们自己。
作者: awm (96)   2015-06-04 18:56:00
推推推推推推推爱爱爱爱爱爱 > <
作者: heysana (insomnia)   2015-06-15 23:59:00
这次对干里最喜欢这出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