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2015云门讲座-听蒋勋与席慕蓉讲读痖弦

楼主: stacey0222 (寻找方向)   2015-05-29 17:16:23
自五月到十二月,云门剧场推出了一系列非常棒的活动 - 名家讲、读大师,
原图文部落格网址: http://stacey0222.pixnet.net/blog/post/425180939
【节目介绍】(出自云门网站)
痖弦说:“我们可能是尊敬文字的最后一代。”
在手机和电脑兴盛的今天,诗人的话会是先知的预言吗?
文字不只是用来传短信,写脸书。美好的书写带著作者的体温,带给我们翅膀,让想像力
飞扬,让生命无限辽阔。
云门特邀“转山”的青年作家谢旺霖企划,主持“云门讲座”,邀请重量级名家朗读八位
文学大师的诗文,讲述他们如何隔着时空与大师进行私密的对话,同时放映“他们在岛屿
写作”的精彩片段。
来淡水,到云门新家,看树,看海,让神奇的话语丰富你的周末午后。
【时程】
5/23 蒋勋 席慕蓉 讲/读 痖弦
哈里路亚 坏人万岁
6/6 童子贤 讲/读 杨牧
我从海上来 浪声满袖
7/4 杨泽 讲/读 郑愁予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8/15 林怀民 宇文正 讲/读 林海音
花儿落了,爸爸也走了
9/5 陈芳明 讲/读 余光中
他终于原谅了躲在上面的 无论是哪一尊神
9/19 骆以军 讲/读 王文兴
你远比远比台湾人不如,你还比不上做个酒家女的!
10/24 陈义芝 杨照 讲/读 洛夫
谁是那吃月光的醒者
12/26 许悔之 讲/读 周梦蝶
明星咖啡厅骑楼下的孤独国王
- 美好的讲座环境与形式 -
而云门讲座的开幕场,
也是我最最期待的蒋勋老师跟席慕蓉老师、要一起讲读痖弦先生的新诗,
听那在荒诞与流离中挣脱出的温柔与坚韧;
在舞台木板上、坐落着简单优雅的沙发,
一开场时,舞台背后的帘幕拉开,就是一个大惊喜!!!!
透光的大片玻璃窗,透出一大片的绿荫草地,
这样的美景当前,讲台上两位老师都不禁频频回头欣赏,
在这样与自然完美交融的映象下,
我们开始了美好了新诗文学之旅。
而纪录片与访谈交错,
互相引导、关联,
林怀民老师与痖弦先生幽默的对话,
使整场活动丰富充实而毫无冷场。
为何在云门剧场聊新诗呢?
艺术都是相通的,
诗如舞蹈、舞蹈亦如诗,
很多事情是说不出的,需要意会、需要画面,
两者都如此地美丽而优雅。
- 诗作 -
诗,是什么?
是文字?是文学?还是生活中某一刻的体会?
我想三者都是。
此次讲座挑选了痖弦先生的四首诗,
由蒋勋老师与席慕蓉老师交替讲读;
我最喜欢的则是深渊、红玉米、与如歌之行板。
一、深渊(节录)
哈里路亚! 我们活着。走路、咳嗽、辩论,
厚著脸皮占地球的一部分,
没有什么现在正在死去,
今天的云抄袭昨天的云。
痖弦先生有着独特的成长背景,
十几岁,在饥饿之中,算是被半骗半拐加入了军队,从此离家,
在烽火中长大的少年、在战乱中随军队颠沛流离的年轻诗人,
发现存在的不快乐、时代的荒谬与苦闷,
在荒芜的战地生活中偷渡著希望,
努力地挣脱、活出自己的想望。
这样的心情完全展现在"深渊"这首诗中,
笔风写实、犀利、深沉地晦涩,
且在蒋勋老师优雅而充满文学气息、迷人而有磁性的声音朗诵下,
使整首诗更有画面与情境,
一边聆听,一边咀嚼的文字,
脑中放映着便是一幕幕影展中欧战电影的氛围,
仿佛也能听见战鼓在远方作响。
二、红玉米(节录)
宣统那年的风吹着
吹着那串红玉米
它就在屋簷下
挂著
好像整个北方的忧郁
都挂在那儿
不停地流浪、不停地战争中,
虽然没有直截地叙述这样的情感,
但思乡的暗伤依然在诗作中流动渗透,
就如同红玉米这首诗。
我本身非常喜欢这首诗! 非常地有情境画面,
(总令我想到早期一些伟大的华语电影如红高粱、活着 等)
"好像整个北方的忧郁,都挂在那儿"写得真是美。
席慕蓉老师说:
诗本身是有生命的,
写好了,它就自己游走、流荡去了,
它自成画面与音乐,在每个人的心中划出了不同的痕迹,
三、如歌之行板(节录)
温柔之必要
肯定之必要
一点点酒和木樨花枝必要
而既被目为一条河总得继续流下去的
世界老总是这样;--
观音在远远的山上
罂粟在罂粟的田里
才华洋溢的痖弦,年轻时便有伟大的诗作成就,
然而他却是文学界宽厚的长者,
年轻时便积极提携与照料后辈;
在纪录片中他是温柔、风趣、智慧的,
乐观而轻盈地描述著年轻时饥苦沉重的记忆。
文学、艺术,是如此美好!
让一个原本应是空洞荒芜的军旅生命,得到精神上的富足,找到生命的寄托;
纪录片中,他在成功大学历史系系馆与榕园诉说著军旅生活的回忆,
(看着纪录片好怀念!! 成大是我的母校!! 历史系与工设系就在旁边,且我以前也在历史
系修习过课程!!)
历史系系馆原本便是军营所在,
痖弦先生指著榕园的大树笑着说: 现在只有它看过我年轻时候的样子了!
在历史系馆建筑的底部有个小洞,
痖弦先生居然说他当时躲在里头拉二胡、写诗!!
这就像一个属于自我的角落,一个卑微而幸福的角落。
痖弦先生还有另一个危险而惊世的创举 - 抄禁书,
甚至将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偷渡出来,更名后在自创的刊物中传播,
(这在当时被发现是大罪...)
仿佛是一种修行,就像中世纪传教士抄写经书一般,
抄书亦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写字,亦是对文字的一种尊敬,
在抄写的过程中,让自己静下心来,渐进地浸淫融入诗词字句间,
更深入真实地阅读、感受文学;
这样在对文字的渴望与追求中得到精神上的养分,
亦造就了现代诗辉煌地一页!
面对所有生命的不平等、所有的流离与痛苦,
痖弦先生用一句"温柔之必要",洒脱而温和地给了生命所有的答案,
一条河总得这么流下去,生命如此,
这是一种平静而坚定的力量。
比对到现代生活,
自由而生活康足的我们,更需要学习这样的超脱与智慧去面对人生!
- 后记 -
为什么要在云门剧场举办这么多活动?
主持人谢旺霖说:
一场大火,让大众看见,
原来云门舞者是在这样困顿简陋的环境下舞出每支绝美精湛的创作,
让大众看见了台湾艺术创作者的困境,
大火烧出了云门的勇气,
现在云门终于有了家,
亦有责任推广更多艺术!
痖弦说:
梅兰芳在临终前,躲著不给人看见他不完美的样子,
孟小冬则坚定地告诉他: "不怕!...."
他又对着蒋勋说:
以前我青年、你少年,我带着你看世界,
现在你中年、我老年,换你带着我看世界!...
一起在海边读诗,用手作纸审慎地抄写一首首的诗,
过瘾!!
席慕蓉老师说:
诗,本身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存在。
在经历这一下午美好的文学滋养,
心灵与精神感到如此富足!!
(回到家,便开始抄写每首我喜爱的新诗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