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影评] 舞台剧化电影《时下暴力》vs《极光之爱》

楼主: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14-11-12 23:36:01
※ [本文转录自 Artfilm 看板 #1KOtuj72 ]
https://www.facebook.com/encounterdavidlean/posts/10203889790099639
Ryan Cheng
一、
因为都是很年轻导演的首部作,所以似乎很难用太严苛的标准来看待。纵然有诸多不足,
他们还是都带来了小小惊喜。
二、
《时下暴力》改编自亚瑟米勒的经典剧作,搬到现下时空(但几乎没有擅用“网络”
“手机”元素,故事过于薄弱,可惜了二十一世纪的时空背景)加上节奏掌握得还不错,
某些时刻竟有那么点儿《听说桐岛退社了》的神采。
不过还是拍得太“浮”,经典是无从逃脱的框架,影像化之后却没能善用蒙太奇拉出层次
,男女主角的动机模糊不清导致情感少了说服力(女孩对老师的执迷,男孩对友情和同侪
认同的渴望),几场角色间相互对峙的戏就算剧场出身的演员演得再卖力最终也沦为某种
“工具性的被使用”(谢盈萱相当可惜,朱宏章和王自强及两个环绕在李劭婕旁边的女孩
则是样板无趣到了极点),少了真正动人的力量。
其实编导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电影很多时候借重剧中剧(也就是演出经典剧码镕炉)
企图把每个角色的背景脉络与动机做出解释,只可惜剧中剧与故事本身是断裂的、毫无
connection甚至显得多余的,我甚至觉得应该把剧中剧部份通通删掉,故事跳脱舞台剧
四幕的工整形式再透过旁白运用和蒙太奇的跳跃闪回,说不定能把整个故事说得更俐落。
三、
《极光之爱》本来应该可以成为另外一部《心动》,可惜最后只是成为了一个认真的
习作
当这部电影演完之后,我却只记得上演职员名单时旁边国修老师当年《北极之光》演出片
段,《极光之爱》的历史定位大致就底定了,虽然它不算是翻拍,李思源也努力加入自己
的想法,但这部电影证明了某些剧场的美妙与灵光的不可移植、复制,即便是再原汁原味
的改编,不同演出形式的转换都可能导致灾难……
看看林柏宏带着林妍柔回家吃饭那场搞笑戏,看看林妍柔要去美国前与林柏宏分手两个人
对着远方大哭小叫那场悲情戏,甚至林柏宏看到林妍柔就摀著搞笑说心痛这种在剧场让人
看了会心一笑的小把戏,都是属于剧场的表现方式,一旦如实表现在电影中,就是格格
不入,就是突兀荒诞到了极点,可惜了林柏宏其实非常进入状况的深情演出(张睿家跟
张孝全跟彭于晏都有了一定岁数,期许他赶快接班演到一个代表作)。
再来极光的选角一直很困扰我,樊光耀和季芹明明年纪相近但硬要演两个世代我还能接受
,反正樊光耀本来就是老起来放专演老生,但季芹和杨丞琳演母女真的太没有说服力,银
幕的视觉年龄差距远比舞台大,杨丞琳在片中一付熟女样演二十岁女生真的太勉强,而季
芹演林妍柔二十年后更是诡异到了极点。不过,撇开外型说服力是“零”这个问题,季芹
和杨丞琳其实各自表现都很不错,但对戏时就是不像母女没有火花。
《极光之爱》是个尝试,很努力但称不上成功的尝试。相较于《时下暴力》将经典剧作一
分为二由舞台╱现实来双线平行叙事却缺乏火花、被舞台幕与幕之间的形式框架给限制住
而显得僵硬,《极光之爱》借由今与昔两段初恋的失败,永夜与极光之于爱情的对照,抒
发了两代母女之间的心结,颇有勾勒台湾社会变迁的野心,过去与现在交错讲述极光故事
那段蒙太奇,也确实传达出了动人的力量。
但,李思源毕竟太年轻,不仅在叙事节奏上不够简洁不够流畅,剧本与呈现出来的影像终
究少了时代感。时代感是个缥缈的字眼,不是只有造型布景作一下就能展现出来,它考验
著导演功力,以及导演对这故事的认同,最终它成为争取观众认同最重要—真实的说服力
。少了时代感,没有了真实的说服力,《极光之爱》不至于失败或是全盘皆输,它依然是
个动人的故事,但视野和格局便窄了小了,几枚肩负对照功能的角色如小开(宥胜)和
Yolo(李运庆)和coco(魏蔓)和杨妈妈(杨丽音)的存在感也就薄弱了。
作者: phantomjohn (chef)   2014-11-13 09:43:00
身为屏风迷,其实我不是很希望将国修老师的作品一部部拍成电影。前几天看李思源专访说终极目标是翻拍京戏启示录,真的只有不期不待的感觉,觉得有些东西真的只有剧场才能呈现
作者: folkpunk ( )   2014-11-13 20:31:00
我觉得创作新的故事,带有承先启后、致敬与呼应是更好
楼主: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14-11-13 23:57:00
不同载体 改编成功 有挑战 照本移植 除非有巧思如 "暗恋桃花源" 否则至少要像 "厄夜变奏曲" 才行得通不然真的要因应 载体属性 做出相当程度的变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