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类: 约有 150 种,全为海生,较多分布在温暖的水域。
2.名称由来:拥有8排用来运动用的栉板,又长得像水母,故名为栉水母。
3.平衡细胞:背口端具有负责平衡的平衡细胞(statocyst)。
4.体制对称性、头化程度:刺丝胞动物是辐射对称,栉水母则是两侧辐射对称。比较形象的比喻是,水母像肉包,栉水母则像水饺。同样都是一块圆形的皮和一坨肉馅,捏起来的方式不一样也就影响了体制的对称性。栉水母只有两种方式可以分割成一样大小的两半,所以称为两侧辐射对称,这也是潜水时快速分辨栉水母和水母的方法之一。
5.胶细胞 v.s. 刺丝胞:栉水母并不具有刺丝胞,而是利用胶细胞(colloblast)分泌的黏液去沾粘浮游生物来吃。
Haeckelia rubra 则会偷取猎物身上的刺丝胞转为己用,并非自己制造。
6.微弱的游泳者却有最明显的纤毛运动:栉水母主要靠纤毛摆动来移动,但比较极端的例子像是维纳斯的腰带 Cestum 则会扭动身体产生波动并加上纤毛的摆动来移动。
7.海中的萤火虫:虽然栉水母多半透明且脆弱,但在夜潜或是潜黑水时栉水母发出来的萤光就比白天明显的多且相当耀眼,而且发光的机制和萤火虫都是属于生物发光。
8.雌雄同体与发育:皆为雌雄同体,大部分是让受精卵直接在海中发育,有些种类则是会育卵,然后再经历自由游泳的幼体期。
9.匿踪杀手与生态浩劫:栉水母因为移动时产生的水流并不明显,因此其猎物并不易察觉,若是不小心跟随船的废水排放而成了外来种,就容易产生生态浩劫,例如M. leidyi因为会吃小型甲壳类、幼鱼和卵在黑海和Azov海就曾造成渔业资源枯竭。
10.胞外消化 & 胞内消化: 食物先在咽部进行胞外消化,再送到消化循环的管道去进行胞内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