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潜水计画典范的转移:从查RDP表到电脑表

楼主: magicfx (去南半球度假)   2019-09-09 18:07:57
作者:丁丁 (PADI参谋教练#280653)
<查表还是查表?>
在上Openwater课时,常被学生问究竟该不该学查表法来学习怎么作潜水计画?还是只要
学电脑表怎么操作就好了,等以后有兴趣有时间再学查表?没兴趣学技潜的是否就可以只
先学电脑表操作就好?透过查表或是操作电脑表就能理解背后的减压理论吗?换句话说,
就算一知半解,在休闲潜水的范围内,是否还是够安全而不至于发生严重意外?在休闲潜
水,因为本来就很保守,所以即使对减压理论一知半解,只要知道不要让 NDL 太接近零
,不要下超过30m,不要把气瓶吸到剩太少,有作安全停留,有缓慢上升,似乎就够了?
我认为要好好回答这问题的话,可以套用科学哲学家孔恩(Thomas Kuhn)在《科学革命
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里提出“典范转移”概念来详细
说明。
<减压病是什么?该怎么预防?>
“潜水科学”是在想办法解释减压病的成因,当你知道成因以后才比较能想出有系统的方
法去避免发生,或说能怎么样调整减压模型的“保守系数”以因应不同的潜水情境。
在Openwater阶段有两种方式来学习减压理论:“潜水电脑表操作”且/或 “查RDP/eRDP
ML”,甚至是 Buhlmann ZHL-16C 加 Gradient factor 梯度因子完整讲述。很可惜碍于
课堂时间有限的关系,加上真正懂GF的休闲潜水教练并不多,考完OW 多半得自己再进修
,或是日后学习技术潜水才有可能充分理解 ZHL-16C 和 GF 的精神。也就是说,OW 刚结
业的学生,多半是看不懂透过 GF 来调保守系数的原理。所以,电脑表会提供好几组 GF
hi/low 数对,分别告诉你这是比较不保守和比较保守,也可以让你自定,这样即使不懂
GF 的使用者也可以用的很开心,然后懂 GF的使用者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去自定。
<典范的转移就是潜水社群里多数人认可的解题规则改变了>
休闲潜水社群是一群正在进行“休闲潜水”的人,其中他们约定了,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制
订潜水计画是可以接受的。这种计画方式就叫作“典范”,包括:要处理怎样的范围?怎
样的问题是合法的?哪些事情不能做?
以查RDP法为例:
递回查表=>解决重复潜水问题 => 先查预备要下的深度,得出“压力等级”后,看水面休
息时间,得出新的“压力等级”,再翻到背面重新依照要下的深度查 NDL
近似深度=>解决离散表格的不连续性问题 => 因为表格面积有限,只能透过近似法来解决
等效深度=>解决保守程度调整问题 => 要更保守一点就是假想你要下更深,然后得出的
NDL 时间就会比较短,也就相对来说更保守了
例外规则 =>补充表格的不足
而以电脑表为例:
画出 Tissue Bar Graph => 解决重复潜水问题 => 利用 NDL Planer 查出假设休息多久
之后下不同深度的 NDL 值,并且可以即时监看 16 个理论腔室的氮气压力(tissue
tension)变化。
即时取样和计算 => 解决资料不连续性问题 => 在水下的取样频率高,就可以 on the
fly 即时计算 NDL,并可动态看到 16 个理论腔室的氮气压力变化、环境压力、GF到多少
了等等。
梯度因子 => 解决保守程度调整问题 => 利用线性转换的方式,更直觉简单地让你知道
M-Value 是怎么被调整到更保守,且学生也会比较清楚是因为我们默认可以忍受的超饱
和程度给减少了,而且实做电脑表功能的时候,也只需要让使用者调整 GF Hi和GF Low即
可。除此之外,还可以马上算出 SurfGF,让使用者知道如果马上按照10m/min上升到水面的时
候,GF会是多少,是在GFHi - 100之间,还是已经超过 100?这样就可以在水下汗水上帮
助自己立刻评估得减压病的风险有多大,且是一个明确的数值。
<查RDP表法在水下难以解决的异例 anomalies>
刚提到一点只学查RDP表法的学生会遇到的困境,就是万一在水下遇到两难的紧急状况,
该如何立刻用最短的时间判断做出某项决定的后果有多严重?例如当你已经不小心进到减
压模式,然后气瓶的气已经快吸完了,也没有其他可用的备用气源了,这时候如果立马回
水面以避免溺水,到底会有多严重?这时如果有电脑表会帮你计算 SurfGF,你就马上可
以评估自己偏离 M-Value 的程度。
只学RDP查表法的另一个难处是对deepstop的理解,如果学习了 ZHL-16C和GF,就会知道
deepstop 其实可以透过调整 GF Low 的值来去调控。
这些问题都可以透过电脑表去解决,前提是电脑表要提供这些参数,而使用者要能看懂这
些参数的意义并实际应用在潜水。
<核心概念无法互相化约>
孔恩提到“不可共量(incommensurability)”的概念,用更白话一点讲就是“核心概念
无法互相化约”,例如:
梯度因子的数对会影响“第一次减压停留的深度”和“最后一次减压停留的时间”,这对
于只学查 RDP 表的学生来说是无法理解的。因为查RDP表法精神是用“等效深度”去调整
保守度,我要保守一点的话,就假设我要下更深来去规划,这样就会得到比较少的 NDL,
所以就只会知道能在某深度停留的时间会变少,但并不会想到“第一次减压停留的深度”
和“最后一次减压停留的时间”。至于“等效深度”怎么去计算,就还是得查表,例如吸
高氧怎么算出等效背空气的深度?上高海拔怎么算出等效在海平面下水的深度?
<拥抱电脑表之后,也别忘了学查表法的初衷>
电脑表已经越来越普及,也有许多教练干脆不教查RDP表法,只教电脑表的基础参数怎么
看,然后想要精进的同学再学ZHL-16C和GF的意义,有兴趣学技潜的再把查表法学好,以
便自己不靠仪器做好整套潜水计画,在下水之前就对整个计画有个具体的了解,也是不错
的。
作者: dodobear (Arnold)   2019-09-12 18:53:00
推推 专业好文
作者: AnXD (一笑啊哈哈哈)   2019-09-11 21:29:00
作者: pt11235813 (阿风)   2019-09-12 09:34:00
推 潜水版需要更多这种专业性质的文章
作者: ZHERMES (APPLE vs NEXUS)   2019-09-27 09:19:00
推推 这篇专业
作者: paipipi0123 (Mr.White)   2019-10-03 21:33:00
跟着推
作者: joyce31022   2019-10-07 11:12:00
推~要看很多遍才能理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