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摄要拍的好,需要有好的潜水技巧基础,其中“中性浮力”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技巧。中
性浮力控制的好,就可以稳定机身,也能保护自己和周遭环境,不会乱采或是碰撞生物。
偏偏大多数初学潜水的人,最难一下子就练的很好的也往往是“中性浮力”。仔细想一想
,中性浮力控制不好的人,问题出在哪里?
当我们潜久了以后,慢慢就会习惯要微调浮力时靠肺,要大幅度调整浮力时就靠 BCD。由
深往浅游或是残压剩下比较少的时候,会记得泄 BCD 气和吐掉多一点肺部里的气。下沉
时耳朵会觉得痛,所以容易发觉,但往上飘的时候一开始有可能不会发现,因为你可能专
注在别的事情上(例如看导潜指给你看的生物),或是周边没有参考物,等到上升速率很
快才发觉时,可能已经来不及泄气,直接就到达水面(俗称放天灯)。有经验的导潜带新
人,就会在水下用手势告诉新手:“我们现在要往浅的地方游唷,记得要泄掉一些 BCD
里的气”。
根据 PADI 的 Openwater 课本和我实际的教学经验,新手无法掌握中性浮力的原因:
1. 忘记深度会影响水中环境压力,压力会影响 BCD、防寒衣和肺部气体体积,进而影响
整体浮力。
2. 不会控制呼吸,也不知道该按多少下 BCD 的充排气按钮。
3. 忘记到最后气瓶会变轻。
4. 潜水装备的分布不恰当,造成有力矩,在水下可能会头轻脚重,或是往侧面转,无法
保持水平。
第 3 点和第4点比较直观,第 3 点基本就是潜到最后就要慢慢泄气,甚至在快结束潜水
的时候,BCD 里的气都全泄。
第 4 点的解法基本上就是改变配重和分布,让力矩不要产生就好了,例如头轻脚重的话
,就想办法把配重往上半身挪,例如使用有整合式配重袋的 BCD。
至于第 1 - 2 点,其实我们可以用“类比数位信号转换” +“线性系统的齐次(
Homogenity) 与叠加(Superposition) ”来思考。
“数位和类比的信号转换”发生在按按钮(数位)后会有多少气(类比)进去 BCD,还有
你呼气/吐气一次会改变多少胸部的体积,也就是离散输入信号和连续输出信号的对应关
系。因为你无法直接输入一个数字告诉你的 BCD 说你想要打或泄多少 cc 的气,导致很
多新手不知道具体该按几下才合适。
接着来谈谈齐次性(Homogenity),假设有台果汁机,可以打出原汁。
如果你丢入 1/3 颗苹果去打,可以打出 1/3 杯原汁,当你发现如果再丢剩下的 2/3 颗
,再打出的原汁刚好可以填满整杯,
这代表什么?
用黑盒子来想:
假设黑盒子输入A信号输出B信号
1/3 A => 1/3 B
2/3 A => 2/3 B
我们发现输入和输出符合比例关系,这就是齐次比较直观的意义
现在把 A 视为你每次按 BCD 充气阀的秒数(或累积的次数),B 代表按 BCD 所改变的
体积
因为有齐次性,所以你会知道按下充气钮 2 次跟 4 次(或是连续按的时间),BCD 增加
的体积的差异是符合比例关系,
而不会说我连续按了超过某几秒后,灌入 BCD 的气量就会突然暴增(除非故障)。
实际的训练是让学员先尝试蛙鞋旋轴(Fin Pivot):
先将 BCD 里的气全放掉,然后按一次 BCD 的充气钮,然后正常呼吸,测试看看自己有没
有达到中性,如果没有,就一直测试下去。
学员可以从中理解按下充气钮的次数或累积时间和身体抬升角度的关系,进而去掌握按下
充气钮和 BCD 增加的体积两者的对应关系。
有没有注意到,在 Openwater 训练的过程中,除了按按钮的旋轴法,还得练习用嘴巴往
BCD 吹气的旋轴法,
这样的训练除了是要学员在充气阀不幸坏掉的情况下还能增加正浮力,另一个用意是学员
可以知道你按按钮和呼吸的气量大概有多少差异。
等你知道将 BCD 气全泄光后要按多少下 BCD 的充气钮大概会达到中性后,接着可以再练
“顶尖中性浮力”。例如当你达到中性浮力后,教练从他 BCD 的口袋里交给你一个配重
,假设是 1kg,然后你要尝试只用 BCD 去达到中性浮力,然后把那 1kg 配重交还给教练
,再尝试只用肺部再次达到中性浮力。
为什么这样的训练方法有效?
说明白一点,就是用“小量增减法”去测试一个黑盒子,每次改变一点点 input,去看看
output 会怎么改变。
试想有个黑盒子,一次接收两个信号,然后输出一个信号,假设接收 (A,B) 输出 C
当你输入
(A1, B1) => C1
(A2, B2) => C2
那如果输入
(A1+A2, B1+B2) 输出信号会是 (C1, C2) 嘛?
如果可以就代表具有叠加性。
以上的训练就是利用叠加性
(A1+0, 0+B2) => (C1 + C2)
例如 A1 代表拿到 1kg 配重后要达到中性要按下多少次 BCD 充气按钮,B2 代表拿掉
1kg 配重后要吐气改变胸腔体积的量。
C1 = 1kg, C2 = -1kg
所以下次你就知道
(A1, B2) => 0
也就是若要改变相同浮力,要按多少次按钮,然后你也会知道怎么控制呼吸,以取得相同
的效应。
之前提到的蛙鞋旋轴法也是利用线性系统的齐次性和可叠加原理:
(A1, 0) => C1
(0, B1) => C2
(aA1, B1) => aC1 + C2
A1代表每次按按钮的 BCD 体积增幅,a 代表次数,B1 代表正常吸气吸到饱后增加的体积
你终究会找到 a,使得 aC1+C2 造成的正浮力效应,刚好抵消 BCD 全泄后的重力。
不过这里有个盲点!
好,假设潜水员已经很明白怎么控制胸腔体积和 BCD 体积进而影响浮力,还要想到一点
,那就是当你从中性浮力变成正浮力时,
你会开始往上飘,当往上飘的时候,环境的压力减小,BCD 会持续膨胀,然后又往上飘的
更快,环境压力又继续减小,
最后会发现上升速度越来越快!所以最后还需要意识到有这种正回馈的关系,再由深到浅
游的时候需要泄气以补偿体积的膨胀。
所以说,当你有信心控制中心浮力,拍微距的时候不会扬沙,拍广角的时候可以悬浮在峭
壁旁,可以 5m 安全停留,
带单眼下水也能做好 Trim,代表你的大脑已经很清楚上述的信号处理囉!甚至在很久没
下水,且用的不是自己的装备,
也能快速调整而迅速达到中性浮力。所以,中性浮力技巧做的好的潜水人和水摄人,请为
自己喝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