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楼主: yunyunxm3 (云韵)   2025-08-13 04:31:09
窗外的城市逐渐褪去白日的喧嚣,只剩下零星的车灯划破沉寂的夜色。我坐在书桌前,空
气中还残留着从外面带回来的微凉湿气,以及一丝若有似无的咖啡香。今晚,我和A见了
面。A是我最亲密的闺蜜之一,是那种你只需要一个眼神,她就能读懂你内心七八分的朋
友。
最近的日子,感觉像被一张无形的网给网住了。工作上的压力如同不断堆叠的积木,摇摇
欲坠,却又必须小心翼翼地继续向上堆砌;生活中的琐事则像无数细小的尘埃,飘浮在空
气中,无孔不入,让人呼吸都觉得沉重。我感觉自己像一颗被过度充气的气球,内部的压
力膨胀到了极限,只要再轻轻一碰,随时都会“啪”地一声,粉身碎骨。
在这种濒临崩溃的临界点上,我传了讯息给A:“在吗?想聊聊。”
她几乎是秒回:“老地方见。”
我们所谓的“老地方”,是巷口那家灯光温暖的咖啡馆。店主是个温和的中年男人,从不
打扰客人,只是在你需要时,默默地为你续上一杯热水。我们选了最角落的位置,那里有
一盏昏黄的落地灯,像一个温柔的结界,将我们与外界的纷扰隔离开来。
起初,我们只是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著无关紧要的日常,分享著最近看到的好笑影片,评论
著新上映的电影。然而,当她轻声问我“所以,妳最近还好吗?”的时候,我知道,我一
直紧绷著的那根弦,终于可以松下来了。
我开始说话,一开始有些语无伦次,像是在清理一个堆满杂物的房间,不知道该从何处下
手。我谈到那个似乎永远无法让主管满意的企划案,谈到职场中复杂的人际关系,谈到对
于未来的迷惘与不安。话语一旦开了头,便如同溃堤的洪水,将我这段时间以来积压的所
有焦虑、委屈、疲惫,一股脑地倾泻而出。
整个过程中,A几乎没有说话。
她只是静静地看着我,眼神专注而温柔。当我说到激动处,语气不自觉地加快时,她会轻
轻地点一下头,仿佛在说:“我听着,妳继续说。”当我的声音因哽咽而颤抖时,她会默
默地将桌上的纸巾推到我手边。她没有打断我,没有说“妳应该这样想”或“妳可以试试
那样做”。她没有急着给我任何建议,也没有试图分析我的问题,更没有用廉价的乐观来
安慰我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她给予我的,是全然的、不被打扰的“在场”。
她的沉默,反而成为最有力量的回应。那不是敷衍的沉默,而是一种充满理解与接纳的宁
静。在那样的宁静中,我感觉自己是被允许脆弱的,我的所有情绪,无论多么混乱、多么
负面,都被温柔地接住。我就像一个在暗夜里独自走了很久的孩子,终于找到了一处可以
安心停靠的港湾,可以卸下所有防备,坦露自己最真实、也最疲惫不堪的一面。
话题就在我逐渐平复的情绪中,淡淡地走向了尾声。我说完了,感觉像是跑完了一场漫长
的马拉松,精疲力尽,却也酣畅淋漓。我望着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抱歉,倒了这么
多情绪垃圾给妳,结果好像也没谈出什么结论。”
A笑了笑,摇了摇头,轻声说:“妳不需要结论。妳需要的,只是把这些说出来。”
那一刻,我忽然懂了。
我们常常急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渴望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却忽略了在寻找答案
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的是被“倾听”。许多时候,压力之所以会把人压垮,并不是因为问
题本身有多么难以解决,而是因为我们感觉自己是孤身一人在奋战。那种不被理解、不被
看见的孤独感,才是最消磨心志的。
今晚,A没有为我指点迷津,没有帮我披荆斩棘,但她用她的专注与陪伴,为我撑开了一
个安全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得以将内心那团纠缠不清的毛线球,一圈一圈地梳理开
来。即使它们依然杂乱,但至少不再是混沌一团。我能看见线头在哪里,能感觉到它们的
质地,它们不再是面目狰狞的怪物,而仅仅是……一些待处理的线而已。
虽然话题就这样淡淡地结束,没有激昂的鼓舞,也没有豁然开朗的顿悟,但当我走出咖啡
馆,迎面吹来夜晚凉爽的风时,我感觉自己的脚步比来时轻盈了许多。肩上那无形的重担
并没有消失,可它似乎不再那么沉重了。
我想,这就是闺蜜的意义吧。她不见得是能帮妳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军师,但她绝对是那
个愿意在妳身陷泥沼时,安静地待在岸边,确保妳不会沉下去的人。她的存在本身,就是
一种无声的安慰与最强大的支持。
至少有人愿意在身边,听我说完那些连自己都觉得混乱的话。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我在
这疲惫不堪的生活里,重新获得一丝喘息的勇气。
谢谢妳,我的朋友。今夜,因妳而温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