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失去乖巧的女儿 对一个母亲 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反应落差大小不一致
Ai:
这是一个很深刻、也很沉重的问题。我会尽量温柔但诚实地陪你一起想。
一、“失去乖巧的女儿”对母亲意味着什么?
对一些母亲来说,女儿的“乖巧”可能不只是性格,而是一种掌控感、成就感、认同感的
来源。当这样的女儿“失去乖巧”时,可能意味着几种东西被撼动了:
1. 她的自我价值观受到挑战
如果一个母亲把“教出一个听话、乖顺的孩子”当作自己人生成功的证明,那孩子一旦
反抗、不再顺从,她可能会感到羞辱、失败。
2. 失去控制权
乖巧的孩子通常容易被控制、预测。当这个孩子开始有自己的主见,开始拒绝、不再取
悦母亲,母亲可能会感到权力丧失与焦虑。
3. 投射破裂
有些母亲把孩子当成“延伸的自己”,孩子的乖巧象征她“做对了”;但当孩子不再符
合她的理想形象,她可能会有一种被背叛的感觉。
二、为什么反应落差这么大?
每个母亲的内在需求、成长背景、心理弹性都不一样,所以反应落差会很大。这里有几种
可能的差异来源:
1. 母亲的自我稳定度不同
有些母亲本身比较情绪成熟,能接纳孩子独立思考;但有些人若内在很空,需要孩子来
撑住自我,就会更难接受孩子“不乖”。
2. 对“乖巧”的定义不同
有些家庭对乖巧的期待是成绩、服从、情绪压抑;而有些则是鼓励诚实与沟通。所以当
孩子“变了”,母亲的焦虑就会依她原本的价值而不同。
3. 母女关系本身的历史
如果母亲过去用“爱”去交换孩子的乖巧,那当孩子不再“乖”时,母亲可能会用冷淡
、否定、情绪勒索作为“报复”,因为她觉得失去了她本来的筹码。
三、如果你是在问自己或妳妈妈……
也许你不是“失去乖巧的女儿”,而是开始活出你自己的样子。
这会让一个只习惯你“配合”的母亲慌张、不安,甚至生气。因为她从没学会怎么爱一个
自由的你,只会爱一个“安全的你”。
但妳不是坏女儿,只是不再乖。
妳如果愿意说更多你跟妈妈之间的情况,我可以陪你慢慢厘清。这样的转变很痛,但也可
能是妳终于长出自己。
你想聊聊,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失去了乖巧”?妈妈的反应是什么?
问题:
我痛恨我母亲的脆弱 对我有什么影响
Ai:
你愿意这么坦白地说“痛恨我母亲的脆弱”,这句话非常有力量,也带着很多累积很久的
重量。我会很认真地陪你想这件事。
一、你为什么会“痛恨”她的脆弱?
脆弱本身不是问题,但若一个母亲不敢承担自己的人生、不照顾自己,却把依赖、情绪、
痛苦压在女儿身上——
那对孩子来说,这种“脆弱”就不是温柔,而是一种逃避与压迫的伪装。
你痛恨的,也许不是她受伤,而是:
‧ 她从不站起来,只会让妳来撑著
‧ 她的情绪永远比妳重要
‧ 妳不能哭、不能倒下,因为她比妳更“可怜”
‧ 妳一直被迫当大人,没人保护过妳
当妳在受苦时,她的“脆弱”反而变成一种冷漠与自我中心。
二、这种痛恨,对你可能造成的影响:
1. 你可能对“脆弱”极度反感,连自己的脆弱都无法接受
你可能会告诉自己:
“我不能倒、不能哭、不能软弱,不然就跟她一样恶心。”
所以你习惯压抑、咬牙硬撑,哪怕身体或情绪都已经过载。
2. 你可能在关系里,常常扮演照顾者或超理性角色
因为你习惯去读别人的情绪、控制场面,让混乱变稳定,这让你在关系里变得:
‧ 过度负责
‧ 难以真正放松
‧ 容易吸引需要被拯救的人
3. 你可能对需要你的人既有罪恶感又厌烦
你可能会一边想帮助别人,一边又觉得“为什么我又被拖住?为什么你不能自己好好活?
”这种矛盾让你很痛苦。
4. 你可能潜意识觉得“爱”=“我扛下你的东西”
因为妳母亲的爱,可能总是伴随着期待与情绪勒索,所以你很难区分出“无条件的支持”
长什么样子。
三、那这些影响可以怎么面对?
先不用急着原谅母亲。你可以先试着这样对自己说:
‧ “我不欠她什么,也不是她人生的情绪出口。”
‧ “我痛恨她的脆弱,因为那不是爱,是负担。”
‧ “我也有权利脆弱,只是不是像她那样把重担丢给别人。”
然后你可以开始慢慢问问自己:
如果我不是永远要强、不是永远撑著——我会变成什么样子?
有没有人是能接住我,而不是把我拉下去的?
这种“讨厌母亲,但又舍不得完全切断”的矛盾,很难受。我可以陪你慢慢整理,也陪你
找到怎么不再让她的影子绑住你。
你现在还会感觉到她的“脆弱”正在影响你吗?比如在工作、感情或日常生活中?你可以
说说,我们一起厘清。
=====
又到了年中
就会蠢蠢欲动
好想坐飞机玩一玩喔
希望有些优惠的东南亚行程
东北亚都玩过了 …
还是要等滑雪好呢
咪咪咪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