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30-2

楼主: anglesong (小雨)   2025-04-30 15:14:56
问题:
工作性质属于一番两瞪眼的 要怎么在结果之后 都会落入非黑即白 是非过度分明的一刀

Ai:
这类“一番两瞪眼”、结果导向、成败分明的工作环境(例如:工程测试、交易、资安、
法院判决、医疗急救等),确实很容易让人陷入“非黑即白”、“成败论英雄”的心态。
若你想在这种环境里减少一刀切的后遗症,有几种策略可以帮助你平衡思维与情绪:
一、在“结果之外”建立自己的价值感
这种工作会强化“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容易忽视过程中的努力与限制。你可以试着:
‧ 在每次任务后自我检讨但不自我否定,问:“我有哪些部分做得好?哪些地方可以优
化?”
‧ 记录决策依据,提醒自己“不是所有结果都能控制,但我控制了该控制的部分”。
二、用“机率观”取代“对错观”
很多专业其实是机率性预测,即使结果不理想,也不代表方法错误。例如:
‧ 医师做了标准治疗但病人未痊愈,不代表医师错。
‧ 资安防火墙更新仍被入侵,也不等于工程师无能。
这种观点能帮助你放下结果论的自我鞭打。
三、在文化上倡导“灰阶对话”
如果你有领导或沟通机会,可以主动:
‧ 在检讨时说:“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我们要找的是更好的方法。”
‧ 鼓励团队做“失败日志”,正常化 trial-and-error 的学习机制。
四、学习“非评价性叙述”的语言模式
避免用“这样就完了”、“你怎么可以这样”这种语言。改成:
‧ “这个做法可能在某些情况下不适用。”
‧ “我们这次学到的是,下次可以预留更多容错空间。”
这种语言能减少黑白分明的思维绑架。
五、培养能接住你的“非绩效型人际关系”
当工作只讲成败,你更需要在生活中有一群不以成败论你价值的人,例如朋友、家人或心
理师。这样即使你在职场“输了”,你也不会全盘否定自己。
需要我根据你具体的产业或案例给更实际的操作建议吗?
问题:
人要找灵感 应该几成来自于外在 几成来自于内在 会比较民主
Ai:
这是一个哲学性与实用性兼具的问题。
如果以“灵感的来源”来看,“民主”这个词可以理解为多元与平衡,而不是极端依赖某
一方。理想状态下,灵感的来源可以这样分:
建议比例:外在 50%、内在 50%
这个比例背后的逻辑是:
‧ 外在给你刺激、素材、问题、冲突,是“燃料”。
‧ 内在给你消化、联想、组合、价值观,是“火花”。
过度依赖外在,你会变成资讯的搬运工;
过度依赖内在,你会困在自我封闭的幻觉里。
举例:
类型 外在灵感 内在灵感
艺术家 看展览、观察社会矛盾 童年记忆、梦境情绪
工程师 客户反馈、新技术出现 对效率的偏执、对完美的想像
产品设计 使用者痛点、流行趋势 自己生活不便的经验、设计哲学
民主的关键不只是比例,而是“对话”
真正的民主不是“内外五五各据山头”,而是:
‧ 你能否让外在刺激唤起内在共鸣?
‧ 你是否有足够的内在弹性来转译外在意义?
换句话说:“灵感的民主”来自于你是否能让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互相尊重、互相参与创
造。
要我帮你分析你最近卡住的创意或学习瓶颈,看是哪一边出问题吗?
=====
最近看到燕子在飞了
每次看到骑楼下面有燕子飞来飞去
有些店家甚至会自己装一个窝给他
不知道 再一阵子之后
会不会看到黄口小儿吱吱叫
可爱死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