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tx9 (蚂蚁)
2025-04-20 09:44:27早上菜市场人还真多,晚点还要帮忙煮饭。
: 看完一本书《被讨厌的勇气》,还不错看,有空再来看第二部。不过我对于目的论不太能
: 认同,感觉不管发生任何创伤,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都是受害者的责任。若是长期因此陷
: 入不幸中无法自拔,或许问题是在于自己; 不过创伤本来就会影响一个人,悲伤也分不同
: 阶段,需要一些时间来复原,有时候还需要专业的协助。光用目的论或否定过去可能过于
: 简化创伤的历程。
: 提一些比较有感触的地方:
: (1) 用“存在的层级”而非“行为的层级”来认定一个人的价值。
: 其实我常在思考像失智症患者、植物人、久病卧床的病患活着有什么意义,有时候他们的
: 存在会造成照顾者和家人莫大的痛苦或负担,病人本身可能也活得很痛苦,所以如果病患
: 拖愈久,对彼此都是折磨; 提早离开或许是一种幸福,对双方而言都是一种解脱。这点在
: 需要急救的病患也是一样,家属选择急不急救也是一个重大的决定,因为有时候救不回来
: 又加深病患的痛苦,就算救回来有可能也会变成需要长期照护的对象,有时可能还会造成
: 家庭的经济困难。虽然一般人可能能救就救,因为他们的“存在”比其他一切还要重要,
: 只要还活着就能够继续联系,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2) 所有的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虽然不是说全部,不过我同意大部分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应该说和他人做比较、连
结和期望)。像身体病痛和基本需求未满足不一定和人际关系有关,当然如果你硬要做连
结也是可以,例如身体病痛没人关心我所以会烦恼。
常见的人际关系烦恼: 与人做比较而感到自卑、嫉妒; 害怕被讨厌而迎合对方、当滥好人
; 被批评、否定时会愤怒或受伤; 害怕失去或死亡而感到恐惧、痛苦等等。很多烦恼既复
杂又矛盾,如果像书中有那么单纯,做好课题的分离,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好做自己,认真
活在当下,做出贡献等等方式就能够得到幸福那就好了,不晓得有没有人试过效果如何?
(3) 我们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甘于平凡的勇气。
除此之外,还需要有改变的勇气、承担人生的勇气、放手让他人负责自己人生的勇气、
实践社会贡献的勇气。如果觉得目前的人生不满意,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开始行动,
接受我们无法改变的部分,有勇气去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部分。不用去跟其他人比较,
也不用特地去迎合别人的期望,或者过度介入其他人的课题。做真实的自己,为自己的
选择负责,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4) 所谓的幸福,就是贡献感。
你的付出,你的贡献,并不一定要索取回报,而是主观感觉有贡献感就好了,至于对方
会不会感谢,甚至恩将仇报,那是对方的课题。有贡献感才能感觉到自己是有用的,有
时候只是存在就是对别人有用处了。我们应当向身边陪伴的人们表示感谢,好好珍惜
彼此相处的时光,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天会经历生离死别。
好吧,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