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tx9 (蚂蚁)
2025-03-04 19:38:33台积电扩大对美投资,这对台湾算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不晓得。不过川普特地跟魏哲
家同台,不晓得是想演给中国看还怎样。
= = = =
略看完一本书《活化大脑的15个习惯》,免费的电子书,内容少得可怜。免费的就不要
嫌。本书主要是探讨如何活化大脑,预防失智症,虽然大部分都没有实证。
十五个活化大脑的好习惯:
1.使用非惯用手滑手机
使用非惯用手(双手一起用无效果),能够刺激大脑平常很少使用的部位,达到活化
的作用。
→ 延伸就是使用非惯用手做精细的事项,如用左手写字。我本身算是很多习惯都用左
手做,如拿剪刀、菜刀、牙刷、汤匙,不过这些事项不够精细。偶尔会用左手拿筷子吃
饭,大致上还能吃个便当。有用多用左手写字或画图好了。
2.配合运动的节拍呼喝
运动的时候,搭配喊著“1、2”“1、2”(在心中默喊也可以),对于活化大脑有功
效。
→ 没有这个习惯,运动我现在大部分都在看电影Orz。看电影算是被动输入资讯,所以
也不算在用脑(除非看一些需要思考和理解的影片。)
3.用拇指、食指以外的手指拿东西
身体部位与大脑区块有所对应,刺激拇指和食指以外的其他指尖,可以活化大脑较少
使用的区块。
→ 没有这个习惯。
4.学习乐器
学乐器可以刺激指尖,随着固定节奏运动,增强大脑的神经网络。
→ 没有这个习惯。
5.手写笔记
手写的动作可以刺激指尖和大脑相关区域,更可以强化记忆,对于习惯使用电脑的现
代人尤为重要。
→ 以前常手写笔记和读书心得,现在没有了。有时候要打字或写字会忘记这个字怎么打
怎么写。
6.利用诗句锻炼“联想记忆”
练习写诗,可以运用联想记忆,刺激大脑“铭记→维持→回忆”的记忆程序。
→ 没有这个习惯,感觉没什么用。
7.假日木匠改变大脑
养成“自己动手做”(DIY)的习惯,进行修缮、改造、制造等工作,可以同时锻炼
程序记忆和工作记忆,活化大脑。
→ 没有这个习惯,通常是什么东西坏掉才会去研究。
8.尽量避免义务感
带着义务感做事情,容易产生压力,引发焦躁、睡眠障碍等不良影响。多晒太阳可促
进血清素分泌,保持正面思考和愉快心情,对大脑很有帮助。
→ 没有这个习惯。现在也比较少晒太阳了。
9.做有氧运动比伸展操有效
运动可刺激大脑血液循环、抑制认知功能下降、增加海马回体积,是预防失智症最有
效的方法,也是唯一药物以外对失智症状缓解有用的方法。其中以有氧运动效果最佳。
→ 现在比较少做有些强度的运动了,大部分在散步,每天走个7、8千步而已。应该多增
加小跑步或快走的时间。
10.实行“避免失智饮食法”
阿兹海默症可以说是大脑的糖尿病,因此控制血糖,摄取充足的鱼、蔬菜、水果、大
豆,以及海藻、坚果,对于预防失智、维持认知功能,非常重要。
→ 没有这个习惯。血糖好像也没有在积极控制。
11.提升工作效率
透过选择和集中做事,提升工作效率,可节省大脑的能量消耗。
→ 算是常常有在列待办事项清单和划清单吧。
12.使用手机和萤幕要有时间限制
影像对大脑与自律神经影响甚钜,日本甚至发生观看影响处理不佳的《神奇宝贝》动
画,致使观众集体引发癫痫的真实事件。大脑受影响刺激的副作用不可不甚,无论光线是
否明亮、观看距离是否足够,都必须限制观看时间。
→ 常常用手机,应该要减少3C产品的使用时间。
13.每天早上固定时间起床
人体生理时钟配合二十四小时运行,每天养成固定时间在晨光中苏醒,配合昼夜节律
规律地生活,可维持大脑健康。
→ 一般人都固定时间起床吧,喔假日可能例外。不过我假日也是固定时间起床。
14.锻炼空间认知
失智症的一个表现就是失去空间感,容易迷路。锻炼空间认知可活化脑内导览系统,
预防失智。进行3D游戏或模拟驾驶、飞行等游戏,可锻炼空间认知。
→ 除了开车好像没在练空间认知。
15.练习正念活化大脑
处于安静状态的大脑也在持续工作,因此练习正念,可以活化处于基础状态的大脑网
络。
→ 没有这个习惯。
15个习惯好像只实行了4个习惯。
= = = =
ChatGPT:这里有30个可以帮助活化大脑、预防失智症的好习惯:
.生活习惯
1.保持规律运动(如快走、游泳、瑜珈)
→ 算Yes吧
2. 确保充足睡眠(每天7-9小时)
→ No
3. 培养正向思维(减少压力,避免焦虑)
→ No
4. 规律日晒(促进维生素D生成,对大脑有益)
→ No
5. 避免菸酒过量(保护脑细胞,减少自由基伤害)
→ Yes
.饮食习惯
6. 多吃Omega-3(如鱼类、坚果、亚麻籽)
→ No
7. 摄取抗氧化食物(如蓝莓、绿茶、深色蔬菜)
→ No
8. 少吃加工食品(避免过多糖分、人工添加物)
→ No
9. 多摄取优质蛋白(如豆类、鸡肉、蛋)
→ No
10. 适量饮用红酒或咖啡(但不过量,有助于脑部健康)
→ No
.大脑训练
11. 学习新事物(如新语言、乐器、技能)
→ No
12. 玩益智游戏(如数独、拼图、象棋)
→ No,偶尔才会玩
13. 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刺激脑部不同区域)
→ No,大部分只读特定领域的书。
14. 练习用非惯用手做事(如写字、刷牙)
→ No,写字没有,刷牙本来就用左手了,也许应该改成右手?
15. 挑战记忆力(试着记住电话号码、购物清单)
→ No
.社交互动
16. 维持良好社交关系(与朋友家人保持联系)
→ No
17. 参加社团或活动(如读书会、志工服务)
→ No
18. 学习沟通技巧(分享想法,保持思考活跃)
→ No
19. 参与团体运动(如跳舞、太极)
→ No
20. 与不同年龄层互动(增进多元视角,提高认知能力)
→ No
.日常挑战
21. 变换日常习惯(改变通勤路线、换手拿筷子)
→ No,偶尔会用左手拿筷子。
22. 练习心算(少用计算机)
→ Yes
23. 培养创造力(画画、写作、手工艺)
→ No
24. 学会冥想与正念(提升专注力)
→ No
25. 规律规划与设定目标(让大脑保持运作)
→ No
.身心平衡
26. 保持幽默感(经常笑能减少压力)
→ No
27. 管理压力(练习深呼吸、放松技巧)
→ No
28. 养宠物(能减轻焦虑,提高情绪稳定性)
→ No
29. 享受音乐(学习乐器或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
→ No,大部分听相同的音乐。
30. 多动手(做家事、园艺、烹饪等,提高脑部灵活性)
→ Yes
惨,30项只实行了4项。(谜:你可以再废一点。)
看实用类的书籍,就是要落实书中内容,否则看了也是白看。所谓知易行难,如果不养
成习惯很容易就忘记了。
好吧,看能不能培养3个新习惯,就3个就好:
(1) 少吃加工食品,现在还是常常吃零食,看能不能改掉这个坏习惯。
(2) 多慢跑,不用跑太快,超慢跑就好。
(3) 多晒太阳。
运动的时候看看要不要听有声书或者podcast,不要看电影或滑手机。不然就运动的时候
多反省和多笑,以前常这样子,自从常在滑手机就没有这么做了。
开车的时候也可以听一下有声书或者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