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eyjude (深海鱼独自潜航)
2024-05-17 20:25:45(生活意见)
56.1
sogo顶楼的美食广场有一大片被丸龟制面占据了。
虽然少了原本多样性,但也好,多了稳定品质,一种可预期性的。
这种地方的店舖常常有些蛮雷的。
56.2
丫宝柠檬 Aboa Lemon,
少数喜欢的饮料店。
特殊,清爽,健康(应该)。
56.3
生活圈的三间百货店,
最爱的是高岛屋,
店舖的类型和层次,最符合自己的喜欢和习惯,
即使内装较旧仍挡不住的整体雍雅感。
当然,情感因素应该无形中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吧,
入住这区的第一间百货。
(古早盖好初期,还是热门的跳楼地点...)
NBA球星来台见面会、旁边的棒球场比赛等,生活圈居民累积了太多记忆在此。
sogo,
店铺年轻人取向感重,也是不错,尤其是有小孩的族群应该会很喜欢。
但周遭腹地太小的缺陷直接反映在交通、停车等事的舒服度,没有高岛屋悠闲惬意。
个人喜好度不如高岛屋,
但sogo有个好处,
是面积较小,动线设计对消费者有利(电梯手扶梯集中),买东西非常非常省时间,
尤其是锁定好要去哪间店买东西时,单刀直入,快去快回,干脆利落。
去高岛屋,没有一半也有1/3的时间是用在“移动”,面积太大了,一直在走。
中央区的电梯少,虽然是透明,在创始之初是一大噱头,
但如同人类之美貌,久了总会视觉疲乏,让眼睛习惯到视若无睹,毫无悸动,
还是内在比较实在。
撇开电梯不谈,手扶梯也是采用了标准的心机设计,
上个楼要一直走大圈,想把客人留久一点的心机没在掩饰。
当然,这也是因为高岛屋面积大,
如果有这样的条件,每间百货公司都会想要这样的第一志愿设计方式吧。
新光,不予置评,不知道是在干嘛的,
每次去都产生不了喜欢,
很少有自己惯用的店,或是说自己喜欢的惯用的店通常不会在新光找到,
当然,应该单纯只是我不是他们锁定的客群。
当作影城用,主体是电影院,只有要看电影时才会踏入,直奔上楼。
(连饮料都还要事先去高岛屋买好...)
外甥女要过生日,来UQ拣几件衣服当礼物后,一边喝柠檬汁的一边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