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4 嗯

楼主: htx9 (蚂蚁)   2024-05-04 17:03:06
早上爬山山累累,中午吃筒仔米糕,晚上要吃母亲节大餐。
= = = =
看完一本书《小专科护理师的奇妙旅程》,这本书在讲有关专科护理师的职场生活和作者
个人的经历,对生死的感悟,还有对现行医疗建议的期待。这本书还不错看,作者本身也
很特别,本来是喜欢玩乐团到处玩不务学业的打混少女,结果经过一些事件醒悟成为强者
,除了玩乐团、做专科护理师外,后来还跑去科技业开发游戏或者开发医学教程,然后还
出书,简直可以说是斜杠青年的典范。我本来以为作者已经40岁左右,才有这么丰富的经
历,看来可能只有30岁左右或者不到30岁呢。30岁的女强人,长得也算不错(还上过综艺
节目),可惜好像没有在经营社群网站(FB没怎么在更新,也许在其它平台有。) 作者的名
字也蛮特别的,我本来以为是笔名,结果查一下好像是真名,真是神奇。
好吧,不管作者怎么样,反正跟我没有关系。专科护理师是什么? 其实我也不太清楚,总
之就像是医师的助手,除了不能动手术和一些项目,工作职务跟比较资浅的住院医师没什
么不同,所以算是医师的替代人力。当然要成为专科护理师考试的难度可能比一般护理师
高。不过薪资地位可能也比较高就是了。可能专科护理师的地位还比护理长还高,在医师
不在的时候可以帮忙做诊断、开药。当然详细状况我不是很清楚,不过看作者的职务内容
还有需要记住的东西可能不下一般医学系学生。当然有这能力为什么不去考医师资格? 可
能医师资格的条件更加严格吧,走护理教育体系的跟走医学教育体系的培育内容也不相同
,当然也许有些人从专科护理师或其他职务继续进修,最后晋升成医师的。看一下专科护
理师的薪资行情比一般住院医师低上许多,不过住院医师可能还需要动手术或者做什么专
业的项目,薪资高本来就很正常。虽然台湾的医疗环境当医师可能CP值也不太高,虽然高
薪(但也许比不上科技业顶尖薪资),但是工时长(科技业可能也工时长)且需要轮班制。有
时候一忙没什么时间休息,如果是在疫情期间,还要忍受许多染疫死亡的风险和工作压力
。平常可能还要面对一堆有的没有的医疗纠纷,运气差一点医护人员还会被病患或其家属
攻击。
好吧,大家都知道之前疫情高峰期间医护人员的离职潮,不知道现况如何。可能还是一样
缺人力、五大还几大皆空,之前疫情医护人员的补贴有到位了吗? 还是不了了之,选举完
就装做没事? 除了医护人员不足以外,长照人员不足也是一个问题(所以才大量引进外籍
移工)。在疫情期间人人自危,但是站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仍要坚守岗位,甚至因此而染
疫死亡,那种辛苦可能旁人难以体会。就算发生什么事件,例如哪个病患刺杀医护人员,
大概也烧个一段时间就没什么人过问了。无名的英雄本来就不受人瞩目,以后医护环境可
能也无法获得大幅度的改善。可能像韩国一样,说要放宽什么资格,就一堆医师罢工。看
起来是在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过人手不足放宽录取标准也是很合理的做法。反正现在少子
化愈来愈严重,本来录取标准不变的话会愈来愈少新进医师,这样专业人士又不可能随便
开放外籍移工来担任,就算是请其他国家的医师,你台湾的薪资环境拿什么跟其他国家比
? 薪资比较低当然会优先考虑其他国家,不过我也不了解各国的薪资水平啦,国内的外国
医师应该也不少。还有一点可能跟健保有关系,健保本来就是压榨那些医疗院所的资源才
会那么便宜,医院想要赚钱只能多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或者开一些不必要的药物
。这情况好像在日本或其他国家也很常见,总之医护人员的待遇和人力不足的问题可能难
以解决,少子化都解决不了了,还解决什么问题啊! 不过少子化也不算政府的锅,应该说
是国家开发程度愈高,愈有这种明显的趋势。去年我们生育率好像垫底,今年龙年不晓得
何如? 可能也是倒数几名吧。台湾应该也不是最富裕的国家吧? 可能有排到前段班。
专科护理师、护理师或医师等跟临床实务有关的职业,本身就需要常常面临一些生离死别
的状况。常常送急诊时状况不好但是还活着,或者看起来还好还能对话的,可能一转眼就
状况急转直下抢救无效再见了。面对救活的奇蹟与感谢,以及救不活的遗憾和哀伤,能存
活下来的,本来就要看淡生死。不过虽说如此,但是他们不一定是感到麻木,只是习惯生
死的循环,这个救不活,但是还有其他的病患需要处理。病患就一个接着一个,有的救活
有的离世,有的可能在那么拖,急救只是增加病患的痛苦(如果还有意识的话?) 不管怎么
样,临床实务就像战场一样,你永远都无法预测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情。每个人的病状不
一样,有时候就算有几十年的实务经验,可能有时候还无法正确判别病因所在。做一些检
查检验,察看数值的异常和变化,也只是从数十种甚至更多的可能病因中抽丝剥茧,找到
剩下可能的病因,并以此做出正确或适当的治疗。也许未来AI可以帮助医师判断可能的病
因加快治疗处置流程的速度,不过说AI可以取代医师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可能要
面临伦理的问题,如果用机器人动手术失败的话,责任谁来扛? 不过像药剂师这类制式化
的工作项目还真可能被AI取代的,只是不要小看人的力量,如果药师公会还什么发现自己
的地位会被威胁而大规模抗议,可能这些AI开发商也必须妥协,政府也不会坐视不管。
不过就算AI可以取代药剂师,药剂师还会继续做最后的把关,看起来工作量是减少了,不
过工作还能保住?
剩下有空再打,等等吃大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