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原堂脸书

楼主: tzboy (tzboy)   2024-03-22 23:05:51
南海观世音菩萨 降
台中 禅化院虚原堂
正鸾智笔 李生传真 修因编辑
圣示:
吾今日降著“世间生活”一书。
第十七回 自小培养“好品德”
圣示: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一个人之“品德”自小便该开始注重、培养,
父母之言教及身教亦相当重要,自小若未有良好之基础(品德),将来要导正则难矣!
菩萨曰:
智笔! 吾俩又见面一同著书了。
智笔曰:
弟子在此叩见 恩师,每次与 恩师再次著书,就深觉此部圣书离完著又接近了一步,
且今日已至第十七回了,不知何时才能有幸再与恩师一同著书了?
菩萨曰:
愚徒也!能否一同著书亦不是 吾所能决定,端看上天如何安排?
视著书 玉诏颁布之内容定之,不过 吾想 吾俩一定有机会再一同著书的,不必多想。
智笔曰:
看来是弟子多虑了!对了,请问 恩师,见今日之标题提到小孩品德之培养?
今日之案例便是与亲子教育攸关是吗?
菩萨曰:
没错!看来你观察得很细微哦!
智笔曰:
让 恩师见笑了!
(此时见 菩萨一甩袖,立刻现出场景。)
智笔曰: 恩师!此处是山上的风景区,空气清新、景色怡人、微风轻拂,
让人好不惬意呀!
菩萨曰:
当然!这里是苗栗一处有名的高山露营区,每到假日,有许多人携家带眷,
三五好友相约来此露营,若没提早预约,还订不到位置呢?
智笔曰:
现在有许多人都喜爱露营,那我们是不是也该来开始搭帐篷了呢?
菩萨曰:
别傻了!你又在耍宝了是吗?
智笔曰:
弟子不敢,请问 恩师,今日之案例在何处呢?
菩萨曰:
今日案例就在 吾俩右手边王姓一家四人。
智笔曰:
见这家庭一家四口刚下车,两个小男孩便迅速的将车上露营装备,井然有序一一卸下,
相当熟练,东西就定位后,便开始搭起帐篷,父母只在旁提醒搭帐篷该注意之事项,
而此二男孩亦相当熟稔完成帐篷搭设,接着又将烹饪之设备架起,开始煮饭烧菜了。
恩师呀!这两个男孩怎么这么厉害,大人的工作他们亦能驾轻就熟,一点都不含糊呢?
菩萨曰:
这你就有所不知了,此二男孩之父亲是一家钢铁公司之高阶主管,因自小时候
担任学徒学技术时,就吃了不少苦!方能奠定好基础,方有今日之成就,
他便告诉自己,将来自己的小孩自小就要教育他们要靠自己、习得一技之长,
纵使家境不错,亦要养成独立自主之个性。
于是,此位王先生自小孩读幼儿园大班开始,便开始逐渐要求他们要帮忙做家事,
自己的使用的餐具要自己洗,自己的衣服要自已洗(特殊状况除外),此外,
现今的小孩都喜欢看手机,王先生虽不禁止,但要求小孩每天要先做完作业后,
只能看一个小时,其他时间严格管制。
另外,王先生亦要求二个儿子每天拨出一些时间读诵论语、孟子、弟子规……
等古代经典书籍,每读完一篇后,王先生便说明解释其意含,让小孩明白其中之理。
而其夫妻亦透过身教及言教,在教导子女之过程中,从不口出恶言,
对待亲友也相当谦逊有礼,为的就是能做为两个儿子的榜样,毕竟小孩都是有样学样。
智笔曰:
听 恩师说王先生之教育方法后,弟子真是汗颜呀!现今有许多父母成天忙于工作,
甚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加上现在小孩自国小便开始补习,补习回到家,洗完澡就睡了,
又何来时间与小孩聊天,也不知道子女心中的想法,久而久之,亲子关系便渐行渐远。
菩萨曰:
你说的没错!这就是为什么今天要提此案例来探讨。现今许多父母为了让小孩
考上好学校,拼命补习,以为这样便是尽为人父母之责,其实不然!
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当自小养成其独立自主之个性,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好,
父母不能为了宠小孩就把事情都帮小孩做的好好的,而有些家境较富裕的家庭
甚至还有帮佣,如此一来,小孩就更不会做家事了。
其次,要协助子女发掘其兴趣,了解其想法,在生活中多尝试,
使父母了解其个性。又在情绪管理方面,为人父母者要灌输子女正确观念,
成绩好坏不是唯一,不要因为成绩没有一百分,便大声斥责子女,
有许多社会上的新闻,都是看到小孩因父母严厉斥责、课业压力大而自杀或自残。
故为人父母者,当从小注重子女品德之培养,无论是独立性、情绪管理、
抗压性,个人言行礼貌……等之教养,皆该从小打好基础,所谓“万丈高楼平起”,
若没有良好的品德,书念得再好也是枉然,若能打好基础,日后纵使遇到任何困难,
亦能迎刃而解。
智笔曰:
今日听 恩师一说,我也该好好学习了。
菩萨曰:
现今许多年轻人小孩都生的少,此种状况更须注意为是;今日说了很多,
著书至此即可。
可, 吾回!
〔省思〕
记得善书〔财禄因果论〕
曾提及两位富裕家长教出来的子女
未来千差万别
甲家长从小苦到大 不忍小孩吃苦
结果继承家业因未能体会基层员工之苦
结果家业一败涂地
乙家长也是从小苦到大
但却严格管教子女
要子女在家族企业从基层做起
了解基层之苦
家族企业也蒸蒸日上
不可同日而语
参考资料:
第廿三章  熟思道与财的真谛
财神比干 降
中华民国101年3月11日 岁次壬辰年二月十九日
诗曰:一世人生百业修,休夸年少逞风流,贪财心反思真道,莫为儿孙作马牛。
赠人钱财不如赠人亲道,因为黄金虽然贵重,但终有花尽的一天。
然则,天道无私,惟佑善人,赠人亲道犹如赠人善宝,善宝可以消灾解厄,
亦可绵延数世。因此财富为短暂与虚华,得道是恒久不灭。
柯春生(隐其实名)家有恒产,因理解财富管理的观念,而训诫其子必须自立自强,
从基础学习,因此其子亦步亦趋,终于执掌家业,当然亦因从基层起始,
了解贫困的心声,而以同理心做得出色的管理人。
苏夏至(隐其实名)自幼家贫,但手胼足胝奋斗出一番事业,
因不忍其子重蹈其贫困之苦,所以予取予求,导致其子成为纨绔子弟、玩世不恭,
虽亦执掌家业,却不得人和,导致家财散尽,为期东山再起,铤而走险,犯下罪业,
锒铛入狱。
前述二例,看似稀松平常,其实柯氏鉴于先见之明,教导其子养成同理心;
而后者苏氏,因一时的过度爱怜,导致其子失去学习的机会。
所以金钱是容易腐败人心的,欲子子孙孙贤达,成为社会的中坚,金钱的运用,
何其重要,因此赠人钱财不如赠人亲道。
道的范围,不仅止于修道人当涉猎,其实道是恒久不变的定律,既是定律,
人人就应时时学习,莫因一时的利益与道义冲突,而拾利忘义。
尤其现下社会,人人 以金钱挂帅,贪图名利享乐,少有熟思道的真谛,
以致花钱阔绰,虽可获得一时欢愉,实则以金钱换取的,不过是环伺的小人,
所以财与道,岂可不谨慎熟思呢?
出处:https://ppfocus.com/0/fi3d98273.htm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