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20240214 嗯

楼主: htx9 (蚂蚁)   2024-02-15 20:44:37
: 喔,好吧,好像扯了一堆跟逆向工程没有太大关系的事物。总之台湾的逆向工程可能没那
: 么厉害,可能更多的是靠境外势力的合作或支援,或者是过去持续不断研发所得到的成果
: 。因为研发的过程是相当花时间和经费的,如果拥有强大的逆向工程能力,可能就能够加
: 快研发的速度(谜: 那不就是抄袭?) (我: 什么抄袭? 抄得好改成好叫做致敬,抄不好才
: 叫做抄袭、老套。) 仿制竞争者的产品可能会涉及智慧财产权、专利之类的法律问题,所
: 以比较早拿到专利的可以早点享受到专利红利。不过每个国家的玩法都不一样,像中国可
: 能就有自己的玩法,像被山寨的原厂告山寨的厂商还能够败诉的,实在是很奇怪的一件事
: 。不过也许其他很多国家也有类似的状况,反正就先抢先赢,也不管产品有没有开发出来
: 。如果看到别人做出类似的东西就直接告,告得赢还能赚到大把的赔偿金。小企业想要玩
: 赢这些大企业老油条可能还不太容易,针锋相对的下场通常被抓到把柄的都很惨,不是倒
: 闭就是被收购。
这本书并不是指引企业如何进行逆向工程的实务操作,主要是针对个人如何在这竞争激烈
的职场环境中脱颖而出,成为卓越出色的工作者。当然我想并非每个人都想追求卓越,不
过如果你想要追求卓越的话,也许这本书的一些建议可以提供一些帮助。简单来说就是要
去学习那些已成功人士的做法,尤其是跟自己领域相关的专家或佼佼者。不过并非每个人
的做事方式都适用在其他人的身上,所以可以多加参考不同的意见,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
致胜公式。尤其在这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可以很方便从网络上撷取不同专家的意见,当
然专家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人也只是拿别人的论点做总结,从不同人士的论点中可以找
到一些共同性质,或者与众不同的性质。模仿专家的做法也许可以让你少走一些冤枉路,
但是并不一定能保证你成功。尤其是在讲创意的领域中,通常能成功的也只有少数几个个
案,如果太多人模仿或抄袭,创意就不再具有太大的价值。但是我们能够从许多致胜公式
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元素,然后加以变化和运用。方法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懂得通权达变
的话就能够让你发挥所长,按照自己的步调向上成长。
不过本书似乎主要聚焦在成功的人士上,而非那些失败的人士上,这让我觉得有些犯了认
知上常见的偏误,叫什么偏误我忘了,因为成功人士所用的致胜公式,或者说成功的因素
,背后具有许多复杂的因素交织而成,有时候单纯是时机好,有时候是因为某些迷因而爆
红。如果不了解这些成功范例背后的因素,而一味认为这些范例或人物的成功是因为他们
拥有特别的成功特质,那么就会陷入循环论证或其它的偏误。成功人士所拥有的许多特质
,不表示失败人士身上就找不到,反之亦然。所以在进行成功人士或范例之中的逆向工程
时,不能够只是把焦点放在这些“看似合理”的特质上面。这算是本书没有指出的部分,
本书顶多就说依循致胜公式并不一定会成功之类的论点。
那么“逆向工程”要如何操作呢? 以本书最后的篇幅作的总结提出的一些论点:
(1) 首先就是要蒐集资料,尤其是那些卓越的范例。从范例中我们可以分析和总结出这些
范例成功的要素。但资料不是愈多愈好,过多的资讯可能会让我们分心,进而影响我们的
判断。
(2) 从这些资料当中找出差异点,找出相同的地方和特别的地方,并且找到自己可以运用
和变化的公式。我们找到公式并不一定适合自己使用,所以要根据自己的状况和擅长的事
物进行调整。
(3) 以蓝图或大纲的方式思考,注重整体和关键的部分,而不是注重细节或不重要的事物
。蓝图或大纲是为了让我们有一个方向做指引,因为我们常常会把心力注重在细节上,导
致浪费了许多时间。不管是在分析卓越的范例或者自己动手实作时都不要忘记整体的重要
性。
(4) 不要模仿,要加以演变。模仿或临摹是为了提升技术和找出关键元素,但是如果你要
发表作品的话就不能只是单纯的模仿或抄袭,而是要融入一些新的元素。所谓的创意并不
一定指的是完全的原创性,将某个领域已经存在的范例活用到其他领域中也算是一种创新
(或活用),将不同的元素组合起来变成一项新的元素也算是一种创新。
(5) 接纳愿景与能力的落差。如果你是新手或程度还不高,不用勉强自己做出和卓越范例
一样的成就出来,按照自己的步调前进就好,因为能力的培养是逐渐累积而成,除非你天
资聪颖,否则没办法短时间内达到卓越的水准。
(6) 选择性计分: 利用KPI或其他指标来衡量自己的工作进度和学习状态,我们要的是持
续不断地成长。用数字来衡量我们的目前情况,并且适时地调整我们的步调,避免自己浪
费太多时间在细节或不重要的事物上面而拖延到进度。
(7) 去除冒险当中的风险: 在职场中可能不能随便冒险,因为一旦失败就会造成巨大的损
失。不过有时候必须冒险时,我们要尽量去除其中会造成的风险。例如先进行一小部分的
实验,就算失败损失也不大。在投资上我们也尽量要分散风险,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
子上,虽然这样做可能能够得到巨大的利益,但也可能因此而血本无归。
(8) 对于舒适的感受抱持怀疑: 如果已经取得不错的成就,那你可以选择趋于保守,待在
安全的舒适圈。不过有时候待在舒适圈反而会成为温水中的青蛙,什么时候被煮熟也不知
道。尤其是高阶经理人或者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如果你不选择持续地精进自我,或者选
择稍微冒点险或者接受挑战,那么也许你很快就会被其他竞争者所淘汰。
(9) 驾驭未来与过去: 重复与回馈可以帮助你提升自己的表现。除此之外,分析过往的经
验并汲取重要的教训,或者使用意象练习,模拟自己未来的表现,都是提升自我表现的技
巧。
(10) 提出明智的问题: 如果你有机会询问那些成功人士,尤其是和你相同领域的模范(虽
然好像很难遇到),时间有限的话你就必须提出一些明确的问题,来找出他们的成功祕诀
。当然他们的程度可能比你高上许多,他们讲的话你可能听不太懂(尤其是一些专业术语)
,这时候你就要请他们举例或者自己重复论述询问他们看看理解的对不对。不过一般人可
能顶多在名人的网络社群帐号有询问他们事情的机会,而且同时会有很多人好奇,也有许
多相关的报导和采访,我想这些讯息可能对我们的成长有所帮助。
嗯? 有蚊子Orz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