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亚里斯多德这样评价随着时代而改变的哲学家很少见。
十三世纪以降,尤其是在天主教哲学圈内,用拉丁文讲“那位哲学家”时
就是指亚里斯多德,由此可见对他的推崇。
而文艺复兴时期之后,亚里斯多德的形象就像拉斐尔的“雅典学院”画中
所描绘的,是位与柏拉图并列而毫不逊色的伟大学者。但是在此之前,却未必如此。
尤其,在古代的传承中,大体来说对亚里斯多德的评价不佳。
拉尔修在《哲人言行录》中批评亚里斯多德“讲话常咬字不清,好像大舌头”、
“两腿细细的、眼睛小小的,每天穿着华丽的衣服,手上还戴着戒指,头发剪得很短”,
从相貌到服装打扮,没一处放过。
有一本书《杂文轶事》(Historical Miscellany, 1545)记载了很多古代的奇闻轶事,
作者是公元二世纪的罗马学者埃里亚努斯(Claudius Aelianus, 175?-235)。
他在书中写道,亚里斯多德的老师柏拉图看不惯他的服装和生活态度。
亚里斯多德太注重打扮,花太多心思在衣服鞋子上。他的发型也不讨柏拉图的欢心,
手上常戴着好几个戒指,简直像在炫耀似的。
而且亚里斯多德脸上总一副瞧不起人的表情,一天到晚都很长舌。这个人的个性,
无论怎么看都不像哲学家。
可见,古代人公认亚里斯多德并不是崇高伟岸的大人物,而是弱不禁风的
短腿男、瘦竹竿、瞇瞇眼,一脸寒酸,却偏喜欢打扮得很派头,话很多可是中气不足,
有点大舌头,恐怕连教课都没法好好教。
当时甚至有人认为他是“忘恩负义之徒”。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亚里斯多德是爱奥尼亚裔的希腊人,
但他出生于斯塔基拉(Stagira),
地中海西北岸的小小半岛哈尔基季基半岛(Chalcidice)东北部的小城,
当时是马其顿帝国的属地。亚里斯多德父亲是马其顿国王阿明塔斯三世
(Amyntas III, ?-370? B.C.)的宫廷御医,这位国王就是后来的亚历山大大帝的祖父。
因此,亚里斯多德的童年是在马其顿王国的首都佩拉(Pella)度过的。
但他双亲早逝,后来由亲戚带到小亚细亚去扶养。
十七岁时,亚里斯多德据信是在亲戚推荐下,进入柏拉图所主持的雅典学院就读,
那时柏拉图已经六十多岁。
亚里斯多德应该有父母的遗产与亲戚支持,才付得起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
书本(当然是手抄本)也是想买就买,身上的行头应该也是想要就有。
据说柏拉图相当赞许他的好学,但对他太爱漂亮则是颇有微词。
在公元前三四七年柏拉图过世前,亚里斯多德在学院待了二十年,
被柏拉图称许为“学校的精神”,可以说是得到了其师的真传。
但他在老师还活着的时候就离开学校,也被后人批评,老师已是风中残烛了,
这么做实在忘恩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