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date一下上周的小鼠鸟
忙到今天才有空档快速记一下Q.Q
这周快速出掉一个案件(大拖稿两周有够拍谢)
另一件原本昨天要出但这周真的太忙了
延到礼拜一才写得完
今年到底要多忙
上周末两天都待在宜兰
礼拜六参加海保署x中华鸟会的工作坊
早上是燕鸥王演讲
(笔记本里前两次演讲也都是燕鸥系列的XDDD)
内容差不多,但新增了一些新的案例
燕鸥王自称在全台各地演讲时每次都拿宜兰当案例
这次跑到宜兰讲这些反而有点拍谢w
燕鸥王讲完下午换秘书长大大讲台湾常见海鸟辨识
海鸟什么的果然还是要多出海多看多拍多辨识才有办法学会
成本超级高~
有的甚至是要看他的飞行轨迹才比较好认0.0...
把当天整天跟去年两场讲座听到的有趣的东西稍微整理一下
1.海鸟分成两大类
大洋性(Pelagic) ex:信天翁、鹱科、海燕、鲣鸟
近岸性(Costal) ex:鸥、鸬鹚、鸊鷉、鸭
有些是海域/陆域都会利用的鸟
ex:信天翁在天气不好时会往陆域移动
2.海鸟:繁殖以外都在海上
多数海鸟都群聚繁殖
→优点:共同抵御天敌、共享食物的资讯
→缺点:竞争、疾病、寄生虫感染
3.在台湾繁殖的海鸟:
红燕鸥、苍燕鸥(主要在澎湖,东部有零星)
小燕鸥(全台海边都有)
白眉燕鸥、玄燕鸥、凤头燕鸥、黑嘴端凤头燕鸥(主要在澎湖)
黑尾鸥(2020在东引有繁殖族群,后来好像没有了)
大水薙鸟(棉花屿)
4.2011开始用社会吸引技术吸引CCT繁殖
今年铁尖岛的CCT+GCT被游隼骚扰集体弃巢
马上就发现他们跑到十几公里外的另一个岛重新开始繁殖
5.LT抽血验基因
全台湾的是同一个族群、跟日本的是不同族群
栖地接受度高,但对干扰敏感
→明年扩大调查范围
6.LT 4~7月繁殖,孵18~22天、喂20~24天
每窝1~3颗蛋,零星发现5颗巢的蛋(2014、2022)
家长不会认自己的蛋结果下到KP的巢里
在布袋的LTxKP巢后来弃巢了
快孵出时,家长跟菜鸟会用叫声互相辨认
7.LT家长会随菜鸟的年纪喂食不同大小的鱼
求偶、育雏、自己吃的都不同
8.大洋性鸟类飞行轨迹是动态翱翔(dynamic soaring)
燕鸥类是直线飞行
9.燕鸥(Tern)大部分不泡水
海鸥(Gull)会泡水
10.过境期海上会看到陆鸟(ex:番鹃、家燕、矶鹬)
11.燕鸥类辨识重点:
稳定-体型大小、飞羽∕尾羽相对长度、嘴巴厚度
不稳定-嘴、脚色、羽色(会因为繁殖期改变)
12.LT 1~2龄嘴黑、3龄↑嘴黄
一年四季都在,可能很多是过境族群
会悬停(其他燕鸥不会)
13.黑腹燕鸥全年可见(当年不繁殖的留下来度夏)
喜欢站竹竿、电线
两堂课结束后是ebird使用说明
然后大家一起去兰阳溪口北岸看阿鸟
风实在是大到有毛病-.-
最后一刻要解散时被讲师认出来w
真是大惊吓
噢靠北一边在写后面的事情才想到这天发生一个小插曲
仙女那天一早就在到处探听下午户外课谁可以载他一程
问我们说户外课结束要去哪,鲁伯说回家
又接着问说回哪个家(从这里开始就がんにぴす了吧)
回应完之后还又问说那到XX火车站是不是不顺路,不知道有谁可以载他
别问了,只要是你就不顺路
但我马上提议他去找臭脸王www
(但后来发现臭脸王好像是骑车来的wwww)
这些人你不是都很熟吗?怎么不提早问谁要载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