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功德大不同

楼主: tzboy (tzboy)   2023-03-22 15:48:23
摘自 虚原杂志 270期
本堂岳武穆王 登台
二○一九年四月二十日
岁次己亥年三月十六日
诗曰:
曾经气盛满豪情 远逝韶光已缈冥
平地登云终是幻 人生注定叶飘零
圣示:吾今日以“布施功德大不同”为题,供世人参悟。
布施功德大不同
  《荀子‧哀公篇》曰:“富有天下而无怨财,布施天下而不病贫。”
由此可见布施是一件利益甚大之行为。不过,布施之功德利益会因为布施者的心态、
布施的对象、布施物品的不同,而会有不同的果报。因此,世人在布施时,
若能够把握布施的真义,未来就可以获得最大的回馈。
  经典上的给孤独长者,是波斯匿王的主藏官吏,为城中富豪,秉性仁慈,
因常帮助孤苦无依的人,被人称誉为“给孤独”,他曾和波斯匿王长子祇陀太子,
共同捐献“祇树给孤独园”园林给僧团。然而,给孤独长者也曾因宿世恶业缘故,
造成一段经济拮据的窘境,因此佛陀借机安慰鼓励,并对他说“布施”之法,
此段过程在《增一阿含经》中有所记载: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林内。
  当时,给孤独长者前往世尊住处,顶礼佛足后坐在一旁。
  世尊问说:“长者,你现在还是一样常行布施吗?”
  长者赧色回答:“是的,我仍常行布施,只是现在所布施的饮食较粗糙,
不像以前的水准。”
  世尊安慰说:“如果在布施的时候,不论所施之物是好、是丑、是多、是少,
如果不用慈善悲悯之心,又不发愿回向,又无信心,则由此善行所生之业报来看,
不论此人来世出生于何处,即使面对华衣、美食,也会失去兴致不乐享受,
或无心耕耘所拥有的田业,对五欲之乐也不爱着,就算有仆从奴婢,也都不听其使唤。
  之所以会如此,正是因为此人布施时不用慈善悲悯之心,所以才受到有福不能享
的果报。
  如果长者在布施之时,不论所施之物是好、是丑、是多、是少,只要至诚用心,
一如往常,则后世不论出生何处,所需饮食自然充足,七财具足,心常乐于五欲之中。
如果有奴婢仆人,也都乐于听你使唤。
  之所以会如此,正是因为布施之时由衷发欢喜心之故。
  长者,在过去久远之时,有一位名叫毘罗摩的人,拥有诸多财宝,譬如珍珠、虎珀、
砗磲、玛瑙、水晶、琉璃等。他平时是好行各种布施,也常于四城门中,设置摊位,
若有需要食物便给食物,需要衣服便给衣服,举凡衣被、饮食、床卧具、医药,
竭尽所能地给与。
  但是,长者,你要知道,毘罗摩虽作如是布施,却不如建一间房舍,用以布施
行脚僧,因为此福德是无法计量的。
  但是,即便建房舍用以布施行脚僧,却不如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圣众,
因为此福德是无法计量的。 
  如果有人做出如毘罗摩般的大布施,及建造房舍布施僧伽,又自受三归依,
虽有无量福德,仍然不如受持五戒之福。
  如果有人做出如毘罗摩般的大布施,及建造房舍布施僧伽,又自受三归依及
受持五戒,虽有不可思议之福,仍不如在弹指之顷,心生慈愍众生之念,
因为此福德是无法计量的。
  如果有人做出如毘罗摩般的大布施,及建造房舍布施僧伽,又自受三归依及
受持五戒,且在弹指之顷,心生慈愍众生之念,如此福报功德虽无量无边,
却不如须臾之间,生起对于世间不可乐之想(出世解脱之想),因为此福德是无法计量的。
  这位毘罗摩并非他人,事实上就是我的前身。
  长者,你应当明白,我在过去久远所作之功德,即因信心不断,心不起贪著。所以,
长者,想要布施之时,不论是多、是少、是好、是丑,只要是以:
一、欢喜心惠施,
二、不起贪爱功德的执著,
三、能以双手亲自布施奉献,就不要假手他人,
四、不要忘记发愿回向,如此当获无穷之福。”
  此篇经文中,佛陀并不重视物质上布施的多或少,而是强调布施的清净心态才重要。
若布施时不用心、不发愿、无信心,纵使有福报也无法好好享受;
若布施时用慈心、诚心与舍心,欢喜布施,后世就可享受得到布施的福报,此个中因由,
世人当明悟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