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理科太太与阿滴对谈有感...

楼主: tzboy (tzboy)   2022-10-10 04:16:31
刚才看了理科太太与阿滴对谈有感
研究心理学是好的没错
但深深觉得研究佛法才是无懈可击的(因佛法是超越的)
不然只是像陀螺一样
一直原地打转而已
话不多说
再分享一篇鸾文:
圣德禅寺 圣道旅程
第六回 魔由心生,考验开智慧;佛本人做,真修炼成金。
岁次:壬戌年五月初六日[1982年6月26日]
济公活佛降
诗曰
修道途程魔难多。
人能忍辱列高科。
上山容易下山苦。
道德行功唱乐歌。
济佛:修道无他,曰︰真妄二字而已矣。惑于妄者遗其真,返乎真者不逐妄,
故曰忙忙声色,速宜务本返真;短短光阴,休惑尘华堕妄。真妄何以分别?
由繁而归简者,即为返真,由简而趋繁者,即为堕妄,愈简愈真,简而至于一,
则真达矣。愈繁愈妄,繁而至于十百千万,亿兆京垓,则愈妄愈远,而欲返真也难矣。
今人之用物繁于古人,故今人之心,狂妄于古人。三皈五戒,八万四千佛法只有一个宗旨
,就是去繁从简而已矣。苟能一心向道,把一切事物由繁而归简,简而又简,以至于一,
即真出矣。妄者无他,总言之曰︰六尘而已。
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由眼耳鼻舌身意六贼所生,眼观色,耳听声,鼻闻香,舌尝味,
身触物,意染法(法即心意之所思,名为意识)。一尘之中包有无数之妄,
六尘一入,万妄俱来,最要紧者,就是法尘,前五尘虽能惑人,然其力道尚微,
至于法尘,但有前五尘之处,即有法尘,法尘于意中无法摆脱,摆脱之心仍是法尘,
必须澈底忏悔,使无始之夙业全消,则心中之蒙蔽自亮;心日亮则法尘自然日淡矣。
苟不如斯,再无别法,法尘稍淡,则色声香味触之前五尘,不淡而自淡矣。
六尘一淡,归真有路,日归日近,即可返回无极,寻见慈母,常饮法乳,尔时成一赤子,
混混沌沌,有何六尘之忧哉?性全其性,命全其命,心安于天,情依于母,岂不乐哉?
杨生:恩师言之有理,法尘为心意所生,故曰万法由心生。人对眼耳鼻舌身之感触
立刻传到心中,所以言心为人之中枢,无物不知,无物不察。外界万象每日徘徊在心中,
久之;心镜污染,法尘生矣,人也就成为无明凡人了。
济佛:今天又误了许多了,我们上莲台,准备访道著书。
杨生:我已坐稳莲台,请恩师起程吧!
济佛:已经到了,杨生下莲台。
杨生:喔!今天来到考魔院,我有点害怕,
济佛:不考不成道,修道怕考,如学生怕考试,那永远也毕不了业。为了了业,
所以必经过考魔。众生别怕。我有考不倒歌,大家一齐来唱!
考不倒,才是无价宝!
考不倒,才是慧根好!
考不倒,才是道行高!
考不倒,才是列前茅!
考不倒,才是生死逃!
考魔院即如世间的考试院,为世人修道考验的场所。
杨生:原来如此。前面来了一位青年道者,看来甚为严肃,满面生光,不知他是谁?
济佛:他是考魔院院长,又称三天主考。
杨生:原来是考试院长,愚生向院长参驾!
院长:免礼!今日济佛及台中无极圣德堂圣笔杨生,驾临本院,吾表示十二万分欢迎!
济佛:我奉命与杨生著作圣道旅程,希望院长多向杨生开示,介绍贵院情形,
供世上修道者参悟。
院长:是的!二位随我入院内参观吧!
杨生:感谢院长。随院长入院内,看见里面有教室设备,前面又有很大的广场,
不知有何作用?
院长:二位随我到会客室一坐,以便介绍本院情形。
杨生:遵命!来到一间静室,里面陈设古色古香,壁上挂满字画,考魔格言,
考魔五十大关等,还有吕祖十考之经过等,及勉励修道诗歌。
院长:二位请坐,命仙官速奉仙果,清茶。
仙官:遵命:已奉上茶果,请二位贵宾品尝。
济佛:杨生不要客气,尝尝天界的仙物,好久没吃了。
杨生:上次畜道轮回记着成,瑶池老母曾开宴请我们品尝呢!
济佛:哈哈!老衲太忙,一时也忘记了,你却深记在心,但不要馋嘴了。
杨生:弟子俗气未脱吧!
济佛:想吃仙果也没有困难,不要忘记仙山自有仙果,一份耕耘,自有一份收获,
何况人人灵山上方寸宝田中,都栽有仙树,佛果,只要常灌溉加灵,一定有所收成。
请院长介绍考魔院情形,以便刊载于圣道旅程,劝化世人吧!
院长:好的!修道者必先了解修道必有道考,无考不成道。
如人读书升学有考试一般,无经考试看不出成绩,所以修道必经考试,才能升级。
考者考其诚心,道志,耐力,智慧,品德;其作用可以消人业障,增人慧命,培人道格,
塑造一位完美人格,以成就仙佛之模型。如此之切磋琢磨,才能成器,发出光辉,
人若不经道考,其道性不佳,若让其成仙成佛,天界水准大为减低,处处可以发现
歪仙邪佛了。
所以道考为成道者必经之路,在圣道旅程中,首先须训练优良驾驶,在遭遇
红灯,狭桥,山坡,险道等,紧急情况下才能应变得宜。
一个仙佛也应具备某种超人能力,在大宇宙中才能生存,及有度世救人能力,
才能应付魔道之侵袭,所以凡人在世上如不加以考验,最后也是成为一位无能的仙佛而已

所以考魔正是培养一个人的道行,此理至为重要,在世能经过各种考验,
死后则对此道考已经熟如家常便饭,必无所畏惧了。
杨生:修道也真不客易,前听济佛恩师曰︰人修八德,就可成道,并无这么多科目要修呢
!今听院长一席话,突然觉得修道因难重重了。
院长:哈哈!人都就易畏难,魔考虽多,像路上小石子,踏在你脚下,不是无关痛痒吗?
八德就是八个大魔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几人做到了?这些问题你们都不去重视,
一旦考这简单题目,考生反而不会作答,不是太可笑吗?一些在道学补习班补习的人,
虽然将天道造化玄妙道理,背得滚瓜烂熟,但是说到八德(xxxx四个注音)!
反而不会注音,他们只会钻牛角尖,做人没做好,修道终成了一场空谈。
许多没有学问的人,反而修得好,因为他们会实践,而不尚空谈。我有一语为勉︰
八德能修者,才是真道人;道书烂熟者,常为书呆子。愿众生领悟之。
^^^^^^^^^^^^^^^^^^^^^^^^^^^^^^^^^^^^^^^^^^^^^^^^
杨生:院长说得好,开悟了不少迷者。
院长:魔考并不是可怕的东西,世人往往在最喜欢,得意的时候,迷失自己,
此时天魔已化身在你的身边,你不知不觉中被考了,此时十考十倒,
没有几个人考得过关。这种叫做顺考。逆考是人遭受到苦难的考验,此时世人较易清醒,
不易考倒,所以说︰患难中才能成就真人,在快乐中客易迷失本性,
现在我讲述吕祖的十考,做为参考吧!
●吕洞宾十考●
一,洞宾自外远归,忽见家人皆病死,洞宾心无悔恨,但厚备葬具而已。
须臾,死者皆醒,无恙。洞宾视家人死而不动声色,莫非无人性感情乎?非也!
洞宾已悟大道,生死无非一幻梦,生死有命,大丈夫视死如归,亲人离魂,自有去路,
莫非因缘已尽,但尽礼以葬,何能怨尤?但事生前,生而顺,死而安生死何足惧!
生能修善,死为善仙,故洞宾洞视世情,知为一幻梦,故能处变不惊,庄敬自强。
众生以情爱难割,凡体难舍,痛苦不堪,生也苦,死也苦,不值得!
应学洞宾,置生死于度外,但求无愧于心而已矣。
二,洞宾卖货于市场,议定其价后,买者突然反脸,只愿付其半价,洞宾无所争,
照卖其货,洞宾不为得失扰心,俗人遇此,不争得面红耳赤,绝不干休甚而酿成
凶杀命案。此试用意在劝人不可患得患失,须放下心,商场之借贷,常发生信用问题,
当然财物以不乱借为原则,一旦发生纠纷,则须看淡一些,吃亏赔钱,不要想不开,
甚而致病寻短,真是不值得!
三,洞宾元旦出门,遇乞丐倚门求施,于是洞宾即施与财物,而丐者索取不厌,
且加恶语对骂,洞宾再三笑谢。此试人布施,忍辱之心,如果给钱还要挨骂,
早就忍受不了,可见你的道行比洞宾差那么多,这科不及格!
四,洞宾牧羊山中,遇一饿虎,奔逐羊群,洞宾以己身挡之,虎迺释而去。
此试为考人有否牺牲精神,为救羊命而舍身,恐怕世人做不到,然而应该不杀生,
救物命,吃素修行,也会感动饥虎不吃肉的!
五,洞宾居山中草舍读书,一女容华绝世光艳照人,自言归家迷路,借此少憩,
既而百般调弄,美色引诱,洞宾不为所动!因世人无色却用尽心机引诱女色,
况美色自动现前,岂能把持得住!要成为天上客,不会在仙女面前失态,
须炼此定静工夫!世人尽堕在色坑中,没有几人爬得上来,还想爬到天上,我看甭想了!
六,洞宾一日外出,及归,家财尽为盗劫尽,洞宾了无愠色,躬耕自给,
忽锄下见金条数十片,急速掩之,一无所取。贪念一起,魔障即至。贪财色为人之通病,
吕祖失金,面无愠色心悲观之情,锄下见金,意无贪念欢喜之心,自认非我劳力所赚,
故不取之。世人喜好贪小便宜者,该惭愧矣。修道人戒贪,不为财色所动,
才能与仙佛为伍,众生们!此题你考几分?
七,洞宾遇卖铜器者,买之,回家一看,皆为金器,即访问卖主,还之,此试贪也。
购买黄铜变金,世人定欣喜若狂,谢天谢地,感谢那个傻瓜,岂有归还之理?
不义之财勿取,君子切记之!
八,有疯狂道士,街上卖药,自言服者立死,再世可以得道,洞宾买之,道土曰︰
速准备后事可也。洞宾不畏服之,平安无恙。莫非洞宾好道成迷,不畏死乎?
非也,洞宾求道心切,视死如生,心知道士狂言,必有天机,故敢一试。
再者寓言︰人心一死,道心立生。死者乃贪嗔痴之毒念,恶身也。
九,一日,河水泛滥成灾,洞宾与众共涉,至中流,风涛掀涌,众皆畏惧惊叫,
洞宾端坐不动。此试人之定力也。修道须有泠静头脑,坚定信念,遇到狂风暴雨打击,
不动心性,能忍自安,否则脚步一乱,惊涛骇浪,会立刻将你冲走!世人慎之。
十,洞宾独坐一室,忽见奇形怪状鬼魅无数,有欲击者,有欲杀者,洞宾毫无所惧,
忽闻空中一叱喝声,儿神皆不复见,一人抚掌大笑,即其师钟离也。
师曰︰吾十试,子皆无所动,必得道矣!
此试勿作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洞宾心正无邪,见鬼魅来侵,自认若有冤欠,
要命尽管索去,我这世此心己无他念,正气浩然,不畏鬼神矣!
世人面对鬼神,如有惭愧心,恐惧心,则道德未圆满,功行不足,宜加紧用功,
^^^^^^^^^^^^^^^^^^^^^^^^^^^^^^^^^^^^^^^^^^^^^^^^^^^^^^^^^^^^^^^^^^^^^
还去冤欠,则鬼神为友,仙佛为伴,三界十方,任我遨游矣。
^^^^^^^^^^^^^^^^^^^^^^^^^^^^^^^^^^^^^^^^^^^^^^^^^^^^^
济佛:今日多蒙院长开示,费时已多,改日再来拜访,杨生准备回堂。
杨生:感谢院长讲述考魔真义,因恩师催促,就此告辞。
济佛:圣德堂已到,杨生下莲台,魂魄投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