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1 嗯

楼主: htx9 (蚂蚁)   2022-09-11 22:15:58
今天是美国911纪念日,不过跟台湾好像没什么关系,有关系的是之后的921纪念日。
剩半小时能打废文
= = = =
看完一本书《过度努力》,作者好像是畅销书作家,其著作《情绪勒索》在book板也有
推荐的样子(没确认),这本书还不错,故事写得引人入胜,不过编排方式我不太习惯,
这本书改编几个心理咨商的案例,譬如A, B, C, D, E好了,依照章节的安排,故事会继
续下去,但是编排的循序又不相同,刚开始可能是ABCDE的顺序,接下来可能是BEDAC的顺
序,再接下来又是不同的顺序。只要故事能够各自接续下去那是没有什么,但常常会搞不
清楚谁是谁,搞不清楚前因后果是什么,这我觉得算是一个缺点,当然如果有人一边做笔
记一边看书好厘清前因后果那当我没说。
好吧,这本书在讲有些人因为想要满足他人或自己的要求和期望,可能会产生过度努力的
现象。这些人因为理性或不理性的内疚感,会以其他人的需求和期望为优先,而导致忽略
了自己的需求。例如认为是不是自己不够努力,所以才会导致其他人不爱我或者对自己失
望。本书的案例都有这种过度努力的倾向,尤其都对父母的要求、批评、期望而不断压抑
内在的自我,表现出符合他人期待的那种完美的形象。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是完美超人,
如果过度努力可能会产生一些心理疾病,进而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如果想要释放这些内疚感、罪恶感,做回我们自己,首先我们要向内探寻我们的真心,
我们现在的所有选择是出于自己的意志,还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望而做出的选择?
其实我们透过不断的追问,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我们还是有选择权的,而且对于其他人的期
望、要求、苛责和责骂,我们不必全盘去接受他们的情绪。因为我们完全有权利做我们自
己,别人要选择做如何反应,甚至是情绪勒索,那也是他们的选择。我们没有必要为他人
的选择负起全责、抱持愧疚感或做出过度补偿的行为,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切断这断
关系。不用去考虑世俗成见,认为为人子女一定要孝顺,不能够抛弃父母。
接下来,当我们能够接受现在的自己和过往的伤痛之时,我们就能够开始疗愈自我。尽管
这个过程可能会相当地缓慢,甚至会短暂出现负面的情绪和思考,但这是为了让我们从愧
疚中释放,不要受到过多自我要求折磨的代价,所以我们还是要去面对。
疗愈过后,我们便能够做回自己,掌握自己的主导权,而不是为其他人而活。
试着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如果彼此之间的关系已然破碎也不必强求,当然如果能够
修补也可以尝试去修补,但切忌做出过多努力,否则又会回到之前那样的状态。
本书举的一些案例,例如为了满足他人期待而强迫自己一定要努力,结果沉迷于某些上瘾
事物或者得到恐慌症、忧郁症和焦虑症。或者因为自己够努力而对那些常出错或不够努力
的人大发雷霆。或者为了避免被抛弃而表现出努力的一面,隐藏懦弱的一面。或者筑起一
道心墙,将负面情绪隔绝起来,但也不轻易让人进入心门。有许多例子可能或多或少在现
实生活中会遇到,面对一些苦难和困境,有些人可能选择坚强面对,即使咬牙也要苦撑下
去; 有些人选择逃避,或沉浸在酒精或药物、网络、游戏当中; 有些人选择摆烂,让其他
人帮他擦屁股。不管选择要如何面对都是出自于自己的意志,所以我们也不能把自己当成
受害者,认为所有的过错都是外界环境或其他人的问题。
自己的选择应当要由自己来承担,尤其是成熟的大人对自己的人生应该要有掌控权和选择
权。我们不能够去逃避,也不能够过度努力或承担过多的责任,我们唯有面对真实的自我
,问问看自己想要活什么样的生活,重新找回自我才有可能会活得轻松一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